回到上页

刘某某,女,5 岁。第一方。时间:2006 3 29  

症状:持续发烧,连续打吊瓶四五天不退。

脉象:急促,一息十多至,细而带弦。

诊断:阴甚虚,相火极旺。

方药:

淡竹叶:8 克, 玄参:8 克,

炒知母:8 克, 丹皮:8 克,

女贞子:12 克,银花:8 克,

麦门冬:8 克, 连翘:8 克,

旱莲草:10 克,黄柏:8 克。  

以上药方抓吃五服。  

五月上旬,再次访问。得知她又因咳嗽上医院,我据此判断她没有抓吃这个药方,否则不会在短期内再次上医院。询问她父亲,果然没有抓吃。  

第二方。时间:2006 5 9

刘一诺,女,5 岁。

症状:咳嗽,吐黄厚痰。

脉象:滑实数。

舌苔:黄腻。

诊断:痰热。

方药:

蒲公英:10 克,丹皮:6 克,

鱼腥草:10 克,黄柏:8 克,

枇杷叶:10 克,浙贝:6 克,

鸡内金:5 克,桔梗:6 克,

厚朴:6 克,大黄:6 克,

丹参:6 克,茯苓:10 克,

以上药抓吃五服。

四天后,得知以上药未曾抓来吃,反而吃了另一个医生的药方,哪个医生的药方误用了五种解表的药物,导致小孩中气虚弱,咳嗽但是痰粘稠咳不出来。所以,嘱咐病人父亲在以上药方中增加党参 8 克,去抓来吃。

第三方。时间:2006 5 31

刘一诺,女,5 岁。

症状:咳空嗽,有时有厚痰(略带黄)。

脉象:右手脉象沉滑涩偏数,左手脉象沉细偏数。

舌苔:偏干黄厚。

诊断:脉象沉,可见不是表症,也无痰可化。

而是:1、气机不畅;2、内有热结;3、略带阴虚,4、略带表虚。

治则:

1、补气,理气,活血;

2、清热,散结,消导;

3、滋肺阴,补肺气。

药方:

柴胡:6 克,黄芪:10 克,

川芎:6 克,厚朴:6 克,

蒲公英:15 克,丹皮:6 克,

鱼腥草:10 克,炒知母:6 克,

玉竹:6 克,百合:6 克,

制大黄:6 克,鸡内金:6 克,

玄参:6 克。  

以上药未抓吃。                           

06 6 18

电话询问其父亲,说:咳嗽已经服用西药止住了,但是喉咙中总是有点痰吐不出来。

分析:病毒虽经西药杀死,但是其残体和代谢物不能及时排出。需用中医理气的方法帮助其排出。

方药:

苏子:10 克,莱菔子:10 克, ---- 下气,消痰。

桔梗:10 克,佛手:8 克,    ---- 开肺,理气。

鱼腥草:15 克,马兜铃:8 克,---- 清肺,降气。

山药:12 克,百合:10 克。   ---- 补气,滋阴。  

以上药方抓吃 3 服。八类药物。总量:83 克。  

2006 年 9 月 1 日,其父来电话,说他女儿的病自从上次在省儿童医院接受治疗后(虽然同时在吃两种药物),现在反而严重起来了,发作的次数更多,发作时手脚僵硬。并说孩子的奶奶非常紧张害怕,叫他找我看看。

我其实不太想接受这种任务,这种病我以前从来没有遇到过,也没有什么经验,从查找的资料来看,这种病是比较难治的,西医需要常年地甚至好几年地持续吃药,也只能做到控制发作而不能根治(但也有西医的资料说是可以治好的)。查找中医资料发现,中医是从痰的角度论治的。

我感到很为难,不给她治,这不符合一个医生的职业道德,也不符合同学的交往规范。给她治,我又怕日后的麻烦。所以,我给其父提供参考药方的同时,特意给他写了一封信如下:  

某某:你好! 

    今日有点空余的时间,思考了一下你女儿生病的事情。

    我给人治病,有时候“看脉不看病”,但像这种疾病,可以“看病不看脉”。根据上次你走后我查找的资料来看,中医一般是从“痰”的角度来论治这个病的,但是从我上一次给她切脉的情况来看,她还有需要考虑另外一个因素,那就是阴虚而导致的热,另外,从你说她最近发作时四肢僵硬的这点来看,还需要考虑“风”。所以,她这个情况应该各用三分之一来治疗“痰”“风”“虚热”。

    今天花了点时间,按照这个原则写了个药方,供你参考。如果你女儿发作严重的时候,你可以给她抓 10 服来吃。不过,这只是我的建议,供你参考。最终是否吃这个药方、什么时候吃、吃几服由你自己决定,就像上次给她治疗咳嗽那样。 

周 文  建  

各用三分之一来治疗“痰”“风”“虚热”  

药方如下:      

制南星: 4 克,礞  石: 2 克,   

天竺黄: 3 克,竹  茹: 6 克,   

  麻: 6 克,钩  藤:10 克,   

  蚕: 6 克,郁  金: 8 克,   

地骨皮: 8 克,银柴胡: 6 克,

女贞子:10 克,旱连草: 6 克,  

注:

其中,礞石需要以散剂的方式研末与药汤一起吞服。  

以上药方抓 10 副来吃。  

06 11 12 日,复诊。

1、自述:咳嗽,流鼻涕;

2、脉象:左手数闪(风毒?)、空,偏紧;右手沉、滑、数;

3、舌象:微黄腻。  

诊断:风痰,热痰,湿痰。

治则:豁痰,熄风,清热,燥湿。

药方:

菊花:6 克,防风:8 克,

淡竹叶:10 克,丹皮:6 克,

黄柏:10 克,蒲公英:25 克,

枇杷叶:10 克,浙贝:6 克,

佛手:8 克,丹参:8 克,

天麻:10 克,勾藤:10 克,

女贞子:10 克,旱连草:10 克。  

以上药方抓吃 5 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