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页

 

林 -:

 

   你是中医方面的可造之材,基础知识、古文功底、意愿志向、悟性等方面都具备,日后有缘自能再聚论医道。

 

   只是机缘不巧,因我之故未能善终,憾事也。然既已入门,不忘其道,常加揣摩,勤于实践,终会有所成就。

 

   不过你要明白,医乃技术,其根源在于中国思想文化。医道再精深,只能治身病,难以改性命,无助证大道。

 

   何况当今众生,很多并非身之病而是心之迷,仅凭医术难以令其健康幸福,必须同时纠正其心态和观念偏差。

 

   广义的健康应该包括生理无病、心理健康、精神富足、人格健全、并与自然环境相适应、与社会环境相和谐。

 

   中医是全面治人而非单独治病,这就是为何我要遍涉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佛道儒医、西方科学、诸子百家。

 

   另外你要记住,中医的生命和土壤在民间,为中医者要重人文关怀而淡泊名利,切不可投机钻营、攀权附贵。

 
 

   

----- Original Message -----

From:

To: 周文建

Sent: Saturday, November 24, 2012 2:18 PM

Subject: 回复:日后之事。


 

周老师好:

      看到师傅现在安然自得、内心宁静、超然物外的状态一方面替师傅高兴,一方面也为无法当面跟师傅请教学习而失落神伤。能以中医思想看病的在当下已是少数,能达到高水平的更是凤毛麟角,能如师傅这般融会贯通各家思想,集天地东西文化自成一体的可以说是可遇而不可求。我自觉还是很幸运,能得师傅耳提面命,虽然时间短暂,但确是受益匪浅。对中医的理论原理有了提纲挈领的认识,对中医的临床有了直观的认识和了解,见证着中医中药的神奇疗效。不敢说几天时间便已入门,至少初窥门径,增加了对于中医的信心也更坚定了当初的想法——中国文化、中医是可以跟世界任何文化和医学相提并论的,也是值得努力发扬光大的。

      只不过世事弄人,当初急着南下杭州就是因为看师傅文章提及自己终究也是遁入空门的命数,只不过念及高堂任在所以还留在红尘,想乘着师傅还没有去世离俗之前能好好学习求教。谁知家中意外,只得半道而终,学习的一些东西也因为没有去实践而丢三落四渐行渐远。本想毕业之后再去杭州,学习精微之术,哪知师傅已生出尘之意。知道师傅素喜清静,在家的生活肯定不希望有人打扰,师傅的吩咐,弟子自然谨记。

      虽然不能得师傅当面指点,但是师傅的网站和医案自己肯定会经常学习的,里面有着无数的宝贵资源和经验,不过就自己的天赋和水平病案之中确有许多还难以理解(像病机的诊断,药方的配伍,药物的选择还有计量,每次自己写的跟师傅的确还有差距),有机会还麻烦师傅邮件指教。

      千言万语还是一句话,对于师傅的孜孜教导表示深深感谢,对于师傅的选择表示尊重理解。虽说不会扎根金华,但以后有机会路过宝地肯定还会登门拜谢,希望那还时候师傅原谅自己的冒昧打扰。

      祝师傅、师母:

       身体安康

       无量寿佛!

                                                                                                                        学生:林 -

----------

林 -:你 好 !

 

    我现在很少回杭州,每天都在金华乡下家里吃饭、睡觉、上网、看书、写作,有时陪老母下地干活,偶尔也给上门求治者看病,差不多是深居简出的隐士生活,不喜欢外面的热闹,也不愿意被人打扰,自己满足于目前的生活状态。

 

    如果你是原本打算毕业后来杭州找工作,那我没什么好说,杭州是个好地方。如果你是为了继续向我学中医而来杭州,那我希望你放弃这个计划,因为我以后也很少回杭州,无法承诺再当面指点你,我们的师生缘分到此为止了。

 

    你更不要计划来金华找我,因为我不希望任何人进入我安静的私人生活,至少这几年都是如此。如果你要学我的中医思想方法和经验,只需上我网站去看新增的病案就可以了。如果将来你真的长期在杭州工作,也许还会有机会见面的。

 

    想了好些日子,才决定正式给你回复上述邮件。

 

    记得我给你的邮件中,曾以《宋史·邵雍传》中的一节做结尾:

   雍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于书无所不读。

   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

   已而叹曰:“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

   于是逾河、汾,涉淮、汉,周流齐、鲁、宋、郑之墟。

   久之,幡然来归,曰:“道在是矣”。

    遂结庐事父母,不复出。

    我读过的书也不少了,也差不多走了半个中国了,对易道也算有所深窥了,现在该“结庐事(父)母”了。

 

----- Original Message -----

From:

To: 周文建

Sent: Wednesday, October 24, 2012 11:01 PM

Subject: 病例请教


 

周老师好:

      许久没跟老师交流了,回学校有1个月左右,忙于一些杂事。读着师傅来往信件和病例,见证着中医的奇迹,感慨自己受困于世俗,不能马上跟师傅深入学习,真是甚为遗憾。我打算毕业后到杭州找个工作,那时候必然还多麻烦师傅指教。

      这个病案是我母亲的,我走后有些变化,具体在附件里,还请师傅修改指教。

                                                                                          学生:林  -

----------

医虽小术,事关重大,临床司命,不可不慎。

 

虚实真伪,表象种种,理乱解纷,纲目了然。

 

药似刀兵,尔为将帅,误判错用,福祸旋踵。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良工庸医,高下立判。

 

-------------------

 

师傅好:

 

昨天看到师傅分析后的病例,犹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病情的分析和药物的选择药量的运用都恰到好处。

确实自己的诊断和分析还是有很大的欠缺,有的地方甚至自相矛盾,中医水平实难望师傅项背。

像我母亲这种寒热错杂,虚实相间的疾病在诊断病情、整体分析、药物选择上确实常感觉疑惑颇多,经常举棋不定、思索良久。

在我母亲的病案里,我根据她潮热、口渴饮水不解、头汗出就判断阳明里热,开了清热解毒药物,没有特别结合其他的提示,简单判断气机不通,上有热而下寒,中焦痰湿,阴虚的结果,实是水平还不到家的表现。

真希望能尽快再跟师傅学习中医理法方药、讨论病情虚实寒热。以后的病案可能还得更多的让师傅费心,弟子抱歉。感激之情难以言表,唯心谨记。

 

                                                                   —— 林 -

------------

惊悉令堂意外,吾心急甚于尔,念巴蜀远隔千山万水,

 

侍母乃大事,况年迈受伤,速去速去!不可片刻耽搁。

 

父母乃天地,百事孝为先,人为灵长,尤须知书达理。

 

似我者若非高堂仍在而需事母尽孝,恐早已遁入空门。

 

俗谓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心诚者何必辞行?

 

代我向令堂大人问安!

 

此附录《邵康节小传》一节做结尾:

雍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

已而叹曰:“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于是逾河、汾,涉淮、汉,周流齐、鲁、宋、郑之墟,久之,幡然来归,曰:“道在是矣”。遂结庐事父母,不复出。    

----- Original Message -----

From:

To: 周文建

Sent: Monday, September 03, 2012 3:22 PM

Subject: 暂时的道别


 

周老师好:

      实在是很不好意思,人事不可量,家中母亲突遇车祸,全身多处骨折,年迈之躯实在是令人心痛不已。我也于今天或明天回家,照顾母亲。老师待我亲如子女,知识经验倾囊相授,并助找工作安身立命,不仅传授基本器术,更是讲解人生大道,能遇师傅,真是算我几世的福缘。哪只家中生变,不得不暂时返乡,中医学业未完,师傅一粥一饭之恩未报,传道授业解惑之情未还,连当面的道别可能都无法实现,实在觉得亏欠太多,只愿他日能有机会以报答师傅恩情之万一。

     此次回去,只期待下一次再来杭州,继未竟之学业。有疑惑不解之处,还得麻烦师傅多多指教。师傅率真自然、高风亮节、超然物外之情操将是弟子一生学习的楷模与不懈的追求!愿师傅一切安好、无量寿佛!

                                                         

弟 子:林 -

                                                          

       2012年9月3日

-------------

重新发现、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四十岁以后既定的目标,所谓“为往圣继绝学”。

 

要成为主流,恐怕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以后的事了,至少现在仍是隐学甚至可能会寂寞终生。

 

至于对中医的见解,一旦契入了最根本,则能活法圆机、出神入化,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

----- Original Message -----

Sent: Wednesday, August 29, 2012 3:15 PM

Subject: 听梁冬节目有感


 

周老师好:

      昨天听梁冬的《冬吴相对论》再结合老师的《太极宇宙论》在认识事物的本源本质上颇有感触。它从中医的数字化拟合讲到万事万物的本质都是0和1的合和,根本都是佛家的五蕴皆空,可谓与老师的观点理论不谋而合。只不过他们所谈到的还只是某些事物的一方面,没有像老师那样系统的将西方科学中国文化都融入其中。但是对于这种认识的发展和趋势我觉得是很大的进步,说不定在不远的将来老师的这种文化思想将成为大众主流。很多的科学实验和理论研究也都在直接或者间接证明着这些理论,国外的国内的,让人感到中国文化的强大之处。

     所以跟老师分享一下,附件是当期的节目内容,更多详细见网站      http://www.21cbr.com/html/multimedia/audio/84-1.html

     还有就是最近读《医学源流论》感觉很多的观点都跟老师一样,老师也做了详细的注解。看来学习中医还得多读古书,不过也有一些不胜明白的,希望下次见面跟老师请教。

    

学生:林 -

----------------

—— 众生太苦,人难免要生病,注定要死。秦兆虎感慨:“大家都欲渡恒河,可是船有限,众生多如泥沙各有各命,都是定数的啊。遇见了就有缘,我就说一些道理帮助你,或是出手救你。真正的苍生大医应把精力放在劝说众生都走正道行正事上,一个一个去解决具体问题,实在是救不过来。”

:嗯,秦老师所言不差。散人我补充一句:不必往外觅渡船,应在自身求解脱,佛渡有缘人,众生能自度。

——“养生从中立本,治病以平为期”。

:嗯,此联内涵丰富原则正确,养生的要点在立于中道,治病的关键在恢复阴阳平衡。

—— 不在我的空间里面介绍医生的原因已经不想再说了,不理解的人永远不理解,随他去吧。

:是呀!详细介绍难免有抬轿吹捧、商业广告之嫌,透露联系信息则有扰真隐士们的清修静养生活。

—— 好吧,华医生说:只要能通篇背诵《金刚经》的病人,他都接!华医生还愿意免费供养第一疗程的药。徐文兵兄说:只要能背诵《黄帝内经》之《素问》或是《灵枢》的,直接绕过他门前长达三年的队,免挂号费,下一个诊日见!艾医生、余浩医生开出的单子是:通篇背诵《道德经》、《清静经》的朋友,义诊。

:这未免难为了凡夫众生,要全文背诵上述经典并非易事,即使名医们自己亦未必能做到。另外,作为普通民众而非专业中医,全文背诵《素问》并无必要,最多能大致背诵《素问》第一章《上古天真论》就可以了。《金刚经》虽然篇幅不长,但是言辞枯奥,即使会背了不理解也是没用。《清静经》篇幅短且属半文言,普通民众尚可一试。《道德经》非专业人士也不必全文背诵。

:我的名气没他们大,门槛也放低一点吧!能从上述经典中随便说出三句以上名言并正确理解其含义的患者,或者经常在社区做义工的人,我愿意为其诊治,但是需要预约哦!身病易治,心结难开啊!能有正心善念者,是有慧根,虽病易治。

另外,挂号排队到三年以后更是不负责任的噱头和炒作!这是用脚趾头都能想明白的:如果现在已经生病,能等到三年以后再看吗?如果是小病,三年以后肯定养成大病甚至病入膏肓了;如果是大病,三年以后恐怕早就入黄泉甚至尸骨无存了!如果现在还没生病,你又怎么知道三年以后自己会有病呢?这不是用潜意识的不良暗示自己给自己造病吗?

 

:一个中医应该有慈悲心怀,不能因为盛名而误人,何况是涉及健康和生命的大事!这一点我们应该向秦兆虎老师学习,没有时间或者不想治就决不答应!而不搞什么三年以后再给你治的噱头。看似不仁实则大仁啊!

 
 

钱塘散人  www.sun0moon.com

 

----- Original Message -----

From:

To: 周文建

Sent: Saturday, August 18, 2012 10:47 AM

Subject: 分享几篇关于中医的文章


 

http://450496181.qzone.qq.com/#!app=2&via=QZ.HashRefresh&pos=1345080531

http://450496181.qzone.qq.com/

 

师傅好,这是刚才读到的写中医现状的一篇文章,觉得还比较中肯,老师如果有兴趣可以看一看。

 

学生:林 -

-------

关于 92 号病案疑问,已经一一详细答复(请看附件中原文内蓝色加粗部分)。

 

是的。丢失国宝,吾辈有愧于祖先。我暂时不想出家,主要也是想在中医和文化的传承方面再做点好事。

 

我打算下周回杭州,你在下周一短信询问我,到时我会告诉你具体日期,你带她们过来,我给她们诊治。

 

关于药物用量和同类药材选用,下次有机会再详谈,我会继续给你摘要地讲讲诊断、方剂、中药等学科。

----- Original Message -----

From:

To: 周文建

Sent: Friday, August 17, 2012 5:04 PM

Subject: 病案请教-林奇


 

周师傅好:

      刚才读到您发的关于方舟子的无知言论,确实一方面惊叹于方舟子自身的无知,另一方面也是真正能治病的中医的稀少。中医和中国文化都是中国最为美好和珍贵的宝贝,到如今国外都如此看重,自己国内却弃之不顾,真是可叹可惜。

     本来关于慢性病的问题中医以是可以很好的解决的,花钱少,效率高。不过现今由于真正有水平的中医的缺失,使得每个人不得不选择西医医院,西医解决慢性病必然是一条不归路。

     这些对于当今中医现状的描述,每一条都激励着自己必需将中医和中国文化发扬光大,不然学优秀的中医以后还得到国外去,那真是中华名族的一大悲剧。还好在民间有着像师傅一样的大医的存在,有着济世救人和传播大道的情怀,不然中医真的前景真的让人堪忧。

     恩,这次写信主要是有几个问题想请教师傅,具体在附件里。师傅的病案写得详尽易懂,分析也很全面,不过每次自己处方还是会有一些不大相同(主要是用量和同类药材的选择上),其中精髓下次见面再跟师傅请教。

    还有就是,昨晚在客厅写病历,刚巧两个室友回来。他们都中医也挺感兴趣,就聊了一会。谈及我在这边学习中医,便让我给她们诊治一下,我不好推辞,只好一试。按师傅的望闻问切一一诊断,一个山西太原的五十多岁(她主要是来杭州拜佛的),主要是阳虚气虚;一个是千岛湖的23岁,因肥胖导致的闭经问题,个人判断以气虚血瘀为主。都写了诊断治则和方药,但毕竟我对于中医也才刚刚入门,这个性命大事,有很多细节还拿捏不准,想问师傅哪天能来杭州,让师傅再做诊治,也是对于自己中医水平的考验吧。不知可否?

 

   弟  子:林  -

-----------

好的。接下去你自己安排和解决生活问题,同时继续自学不要放弃,功力用足时自当有所成就。

 

----- Original Message -----

From:

To: 周文建

Sent: Tuesday, July 31, 2012 9:04 AM

Subject: 回复-关于澳洲朋友


 

周老师好:

      这两天老师悉心的传道授业解惑,感激之情可谓无以言表,若有机会能略加报答,必在所不辞。老师对于中国文化、宗教(儒释道)、中医的精微高深造诣确实令晚辈叹为观止。

      只不过这两天,也确实过于打扰老师清净无为的生活,还望老师海涵。跟老师接触后发现自己确实很多的辩证和基础知识还相当的欠缺,日后还需要更加努力的学习和练习。

      药方我会按时按量服用,有什么临床症状的变化,会及时和老师汇报。

      澳洲朋友的电话,确实十分抱歉,昨天晚上我也已经提醒自己不要错过任何电话,但是就在洗澡的期间,电话过来,等出来已经为时已晚。我已经给她写了邮件说明情况,发送到“爱啦(隐去),不知道她能否看到。若不能,还请老师代为解释一下,下一次电话,必不错过,或者也可以直接用邮件交流。

     最后,对于老师的指导表示深深感谢;对于王老师的关心,也非常感激;感谢师母的照顾和关怀!这一切都表现着中国文化、中医的魅力。在求道的路上,也会更加的坚定和虔诚。

                                                                                                                                        ——林 (隐去)

---------------

林 同 学:

 

   好的。东新园到我这里直线距离很近。你是暂时寄住在亲朋家里?那倒是可以为你节省一些费用。

 

   你说得对!中医是基于一套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奥妙无穷,整体调节万病可治而且不介入无伤害。

 

   西医是基于科学技术,基本上无医学思想可言,有人形象地称为“在人体身上做木匠和裁缝匠”。

 

   请你记住:只能把中医作为思想学术,用于传播文化、行善结缘、解围济困,而不是赚钱的工具。

 

   而且,自己首先要心术端正,发愿利益众生,否则,不容易提高水平,更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大师。

 

----- Original Message -----

From:

To: 周文建

Sent: Saturday, July 28, 2012 2:15 PM

Subject: 行程--林奇


 

周老师好:

      我于今天上午到达杭州,暂住在长滨路香积寺路口的东新园小区,还算比较近。打算明天上午9点吧左右拜访老师,不知道老师是否方便?

      波克特教授的研究内容,在以前也有读到,确实,西医在技术上有着很多精细的研究,但由于其理论上的缺陷,使得越来越陷入尴尬的位置。现在很多高端的西医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在治疗上也想综合考虑,但是毕竟一时难以改变。

     其实很早就接触过中医,但是以前对中医没有认识,只知道是一种跟西医差不多的看病的方法。对其理论没有了解。后来了解中医的哲学观,惊叹于源自中国文化的哲学思想,才慢慢喜欢上,而且看得越多越难割舍。

     您文章提到“能用传统的中医学理论和方法来诊病和开方的,一种说法是不到一万人,而且这些人年事已高。”确实现在一个像有着老师这样水平的中医可谓可遇而不可求。这也是我这么想到杭州的原因,因为如果错过,就不知道还能否在遇见。

                                                                                                  ——林 -

-----------

林 同 学:

 

    看来必须要认真和你谈了。

 

    你看我率性天真,这是个性、文化、养生使然,其实我也是深谙人情世故甚至关心时政的现实之人。

 

    更大的问题是:我自己也是自学成才者,并没有行医资格证,也没有自己的诊所或工作室,而是闲云野鹤行踪不定,并不是每天都有病人。就算我真有足够的水平指点你,但是并没有地方可以安顿你,也没有那么多病人可供你临床实践,而且找我的都是经其它医院或专家治疗无效的疑难杂症或者一些官员老板慕名求诊,可能我不方便让你动手实践、患者也不会乐意让你动手实践、恐怕你自己也未必敢动手实践。如果学成了真正的水平、挣得了足够的名声、形成了自己的“市场需求和客户群”,或许能以此谋生甚至作为有价值有意义前景广阔的事业,但是这需要很好的机缘和年月的积累。

 

    就算你小有积蓄,总不可能天天住旅馆下饭店,那样学习的代价太大了,再多的积蓄也会吃空的。所以,如果你只是一次见面叙谈请教那没问题,如果你是正式作为事业长期的打算,那你必须先解决工作和生计问题,安顿下来后再和我谈学习中医的事,我不想误人前程更不想让人喝西北风。

 

    你可以在杭州找个符合自己理想、兴趣和才能、最好和中医有些相关的工作,比如现在杭州健康管理养生保健之类的机构可能比较多(最好能解决吃住的),或者在浙江中医药大学报考一个研究生,这是比较现实的方案和建议。

 
 

----- Original Message -----

From:

To: 周文建

Cc: heqinliu ; wangping45 ; Roberts Zhou (163) ; 杭州叶啦

Sent: Wednesday, July 25, 2012 11:58 AM

Subject: 两个现实问题回复。


 

周老师好:

     老师所提问题的确是一针见血,直指要害。

     中医、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不可能朝夕能成。非有三年五载的功夫,可能连入门都难。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也思考过很多遍,把中医作为事业还是爱好,一直反复纠结。工作一段时间后,分析自己的情况,还是决定作为事业发展。如果自己不去把它当做事业的话,将来就算给我再长的时间也肯定达不到老师现在的水平。

     因为我个人的特点是学过的东西没有及时的长期的去反复使用的话,渐渐的就会忘记,忘记后又学学后又忘,陷入死循环,中医和中国文化必然一无所成。

     还有就是自己天性之中也比较懒散,看东西学东西很多都是凭着一时兴趣,若不作为事业,兴趣必然被各种杂乱的事物分散,终究还是不了禅师。不把自己逼上梁山,很难学出个样子。这点上老师你胜过我许多,能取得今天的成就,老师必然也付出了相当多的心血。

     基于上述原因,从开始大三接触中医,到现在已经4年,中医中国文化还可以说还是一知半解,没有自己的系统也很难讲出条理。     

     现在不能直接从事这个行业,所以做一些养活自己的工作肯定是必须的。当然工作能直接或者间接相关,或者能对学习有所帮助最好。我之所说工作有合适便做呢,意思是不着急于工作,不是一直不工作,因为自己还有一些积蓄,还能维持一段时间的生活;再者中医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瓶颈难过的关卡,比如切脉,希望自己真的学会“渔”,能自我学习。并不是打算闭关修炼到炉火纯青在接触世界,这本身也是不可能的。

      文字交流表达有限,具体的见面都再跟老师详叙。

                                                                                                                  学生:林 -

-------------

林 同 学:

 

    是的。医术再高,即使“药到病除”,也只能治身体(生理层次)的疾病。

 

    西医一般针对有形可见的物质层面,中医能对无形而有用的功能层次调理。

 

    但是,现代人(特别是城市生活中)更多的是心病,“心病还需心药医”。

 

    所谓“心病”,其实就是思想观念、精神理想、生活态度等等方面的偏差。

 

    所谓“心药”,就是用正确的思想疏导或纠正其心理、思想和观念的偏差。

 

    这不是医药的职责所能,而正是文化和宗教的任务,非独中国,举世皆然。

 

    只不过中国文化的此种功能更强大,很简单:读懂老庄,根本不会有心病。

 

    你有志于中医和传统文化,精神固然可嘉,但是有否考虑过两个现实问题:

 

    第一,传统文化和中医博大精神,须博览群书日积月累,并非能一蹴而就。

 

    第二,想达到一定的成就和境界也许要好多年,如不工作,生计如何解决?

 

    你是否看我的文章中提到常会收到几百甚至几千的红包觉得足够维持生计?

 

    然后你就羡慕我这种精神逍遥自在又不愁吃喝的生活?这显然是误导你了。

 

    第一,你要熬到我这个水平和名声不知还要多少年?我自学中医十五年了!

 

    第二,这些年我也做其它事情谋生,中医只是业余兴趣,并非依赖它谋生。

 

    第三,就算现在,红包并非常有,我是把自己的物质生活压缩到最简单了。

 
 

周 ( 我的手机是 ……

----- Original Message -----

From:

To: 周文建

Sent: Tuesday, July 24, 2012 6:09 PM

Subject: 回复: 行程—林奇


 

周老师好:

      的确如老师所言,自己是有从中医之意。接触到老子庄子黄帝内经的哲学后,便觉真理皆在其中。只不过,自己实乃一俗人,很多道理听闻确少有践行,所以水平甚浅,未敢开方治病。

      在杭州应该先安顿下来,主要想以学习中医和中国文化为主,工作有合适的便做。不打算报考大学,因为如老师所言,中医是仁术,但是只是比较好的一种传达中国文化和哲学的方式,根本还是在于“道”。如果学医,没有学到黄老之术后面的大道哲学,最多也是一名下医,虽能解一时之痛,终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病因不去,心法不正,疾病终究会回头。

      现在能把医道医理和医术能融会贯通的是在不多,经历过大名在外的医生,疗效是在不敢恭维。有同学在中医学院学习,课程大半是西医基础,加上英语政治,真正讲中医的课程不到一半。中医的经典《黄帝内经》只是作为选修课,可以想象在里面能学成什么样子。

     读先生的文章,率性天真,对中医中国文化的理解也是超越常人,每每读到都若有所悟。读古书,限于自己天资,实在是能真正理解的不多。所以才有此杭州之行,希望得老师指点一二。

     秦先生的确是世外高人,只不过现在自己所知甚少,贸然打扰道人清净,恐怕事与愿违。它日机缘合适还望先生引荐。

     李可老中医我也久闻大名,擅用附子,回阳救逆,抢救回来过很多的生命。只不过最近看黄建的采访,李可先生身体非常虚弱,已经很难接见外人,济世救人了一生,也应该颐养天年。

      最后,感谢老师的接见,可否留一电话,方便意外之时联系。我的手机是:15010677489

 

                                                                                                                                     学生:林 -    

-------------------

林 -:

 

   我以为你只是一时兴趣,旅游同时顺便访友。

 

   原来你是真心要从(中)医?而且看来是长期打算?那倒是我应该担心“才疏学浅”怕“误人子弟”了。

 

   我建议你拜访无意子(秦兆虎先生),一是因为他正好也在浙江,并且对弘扬传统文化和中医有很大的热心、计划、行动、人脉、资源,二是他确实有思想有水平有爱心且身怀绝学弟子遍中国,不过他也是淡泊之人,而且已经功成名就真心归隐一心求道,未必愿意受外人干扰。

 

   古人说“医虽仁术”,此话不假。但是,你需要明白的一点:医乃小术,并非大道,虽能活命救人,未必能救心度人。医术的精髓就在蕴含在中国古典和传统文化中,想成为中医高手,先要精通中国古典哲学和传统文化。如果你精通阴阳、深谙大道,治病救命不过是举手之劳,救心度人才是最终目的。

 

   如果你单独学中医,本来还应该拜访李可老中医,此人虽然学历不高但是临床经验极丰富,用药大胆自成一派。但是老先生年事已高,也未必肯收徒传道,可能在山西灵石老家或者广西桂林颐养天年(具体地址信息不详)。你可以找一些他的书来看看。

 

   你说“在杭州长时间的学习”,不知具体做如何打算?是报考浙江中医药大学呢?还是在杭州找个工作暂时安身立足?

 

   我会在 29 号之前如约回杭州小住。

 
 

----- Original Message -----

From:

To: 周文建

Sent: Tuesday, July 24, 2012 4:11 PM

Subject: 行程—林奇


 

周老师:

     您好,很感谢老师的回信。自己才疏学浅,一直也是自学,少有开方治病,说疑问恐以基础为多,少有能达关键核心。这次南下,也知道几日时光肯定不能掌握多少,所以打算在杭州做一个长时间的学习。

    无意子先生多次被老师提及,想能得老师推崇之人,必有过人之处,若机缘合适,肯定应登门求教。

    我买的27号的车票,28号早晨到,找好落脚地方,估计29日可以拜见老师,不知道老师是否方便。我打算呆一个长的时间,一切皆以老师的安排为宜。

    此番仓促,也是因为看老师文章,隐隐有出尘之意,自古大智慧、得道者多是淳德全道、去世离俗。先生古道热肠、济世救人、不图名利、率性天真,怕错过成终生之遗憾。

                                                                                                       学生: 林  -

--------

林 - 同 学:

 

    难得你有如此真心和诚意于传统文化和中医。

 

    我向来生活自由散漫行踪不定,这两年基本是在金华和杭州两地来往:平时闲居金华乡下家里侍奉老母,有时也陪母亲“躬耕陇亩”,杭州这边有多人预约求诊则过来几天集中解决,有时也被人接到它处赴诊。

 

    我比较自由,往来杭州也很方便,你确定下行程日期后,提前数天告知即可,届时我会在杭州家里恭候大驾。我家地址是:………………………………………………。

 

    另外,请你提前把所有关于中医的基础的、根本的、关键的疑问都集中整理出来,届时我一一解答,这是理论请益和问答的最高效方式了,除此就是在临床实践中的案例分析教学了。

 

    不过,你来杭州以后要做好失望的心理准备,因为杭州是个没文化的城市。虽然南宋以后杭州就是中国政治、科技和文化的中心,人文历史遗产确实不少,这些年政府也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口号,甚至在西溪湿地公园免费提供场所吸引文化名人入住,但是杭州基本上还是商业娱乐城市,你看看浙江和杭州的那些电视节目就知道了。我定居杭州八年来也没有什么同行的交流,都是“闭门造车”。

 

    如果你此行时间充裕,倒是可以考虑去见见天台无意子(秦兆虎先生),向他请教一些关于宗教、文化、中医、气功方面的问题。上次我一个“中医粉丝”曾经从网上搜出他的“归真园”地址发给我,可惜找不到了,可能我浙工大的一个同学也知道(她曾经去过),如果你需要我会帮你再问一下。

 

    不过要记住:无论中医还是其它领域,要想成为一代宗师,遍访名师固然重要,潜心思考形成自己深刻独到的见解更重要,真正开宗立派的大师都是自己跌打滚爬摸索出来的,如此则需要淡泊名利、博览群书、虚怀若谷……

 

    我之所以让你把所有问题集中起来询问,还有一个原因是:可能这是你向我当面请教的唯一机会,以后可能就不一定有机会了。因为,我妻子去年上半年正式皈依佛门,今年正式报名计划两年后出家,她几次鼓动我也一起出家。我也几次有点心动,但是又犹豫不决:一是我想侍奉老母百年之后再正式出家,二是我还放不下我的这些“中医粉丝”和患者,希望在文化和中医方面再为众生、社会和民族做点好事。

 

    真正信佛出家的人(假和尚不算)都是有大智慧的,所谓“非上上智,无了了心”,看来我还不是具备大智慧的人。

 

    其实,我可能也是出家的命:事业无成,且四十无后。妻子曾经在网上给我算命,说我前世是“皇帝身边的仙师,一心修道未曾结婚”,所以今生“女人很多但是老来无子晚年凄凉”。天台上一个老道士曾经说我“五十出家”,也许这是宿命,只是机缘未到。

 

 

----- Original Message -----

From:

To: 周文建

Sent: Monday, July 23, 2012 7:33 PM

Subject: 拜访—林-


 

周老师:

      您好,很久没有写信,忙于杂事,没有什么特别的问题也不想太打扰老师的生活和耽搁宝贵的时间。

      自己打算近期(8月初吧)处理好北京的事情便去杭州,一是仰慕先生国学和中医的造诣,很想拜访;二是,确实想深入的学习中医和中国文化,虽然网络可以方便的沟通,但确实还是有诸多不足,距离近一些也能更方便求教,毕竟中医有很多是文字可以传达的;再者,杭州被称天堂,最具有幸福感的城市,也想亲自感受感受。之所以提前写信,是想问老师最近是否会在杭州,是否有空接受后生晚辈拜访? 谢谢

      此致

      祝:一切安好! 

                                                                                                            学生:林-

 

-------------

林 同 学:

 

    学习某种理论或研究某种学问,要注意把握其整体、寻求其本源、弄清其思想、执掌其纲领,不必纠缠于细枝末节。

 

    我发现你的思维和着眼点容易进入局部,问题也比较偏,岂不知源不明则流不清。

 

    人体之阳与自然界之阳光是两个概念,前者是传统哲学和中医理论中特有的概念,此阳非彼阳也。

 

    自然界的阳光与人体的阳气有相互的影响这是肯定的,这是天人相应的必然结果,自然界的阳气有辅助作用。

 

    但是,自然界的阳光对人体是产生正面的有益的影响还是负面的不利的影响,这有两个基本而重要的前提。

 

    第一,外界的阳光是否顺应了人体的内在节律(生物钟)。第二,这种影响是否在适度的范围内?

 

    比如,从一年中来说,《内经》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因为:春夏自然界阳气生发天气转暖,人体阳气也逐渐外发,秋冬自然界阳气逐渐消亡天气转冷,人体阳气也逐渐潜藏。所以,春夏适宜于户外体力四肢活动,秋冬适宜于静养休息,这就是让人体顺应自然界时序的变化,因为生命诞生于自然,其内在节律也是符合自然的。如果一个人大冬天晨起跑步锻炼得汗流浃背,这会扰动阳气,不利于养生的。相反,如果一个人大夏天整天窝在床上不活动,这不利于阳气的散发,也是不符合养生的。从一天中来说也是这样,如果一个人大白天睡觉,三更半夜干得热火朝天,这也是不符合养生的,因为这样昼夜颠倒,把生物钟打乱了,气血也紊乱了。

 

    再说晒太阳吧。这可以从养生和医学两个角度说。

    从养生角度说,需要考虑时序和程度。比如说,夏天适当地晒太阳是必要的、有利于身体阳气的升发,但是要在适当的程度,如果过于暴晒出汗过多,那就不是有助升发而是导致散发了,对于体虚之人来说甚至有可能导致“汗多亡阳”。

    从中医角度说,需要考虑虚实表里。如果一个阳气虚导致体表寒之人,适当晒太阳促使人体阳气走向体表,另一方面,阳气对躯体的作用本身是维持体温,阳光给体表增加了一些热量,可以部分代替阳气的作用(减少自身阳气的用量),这两方面会缓解其体表之寒。但是注意!这只是让其感到舒服,并没有也不会增加自身的阳气,只是促使体内阳气走向体表。这里有两种情况:如果此人本身整体阳气不足,那么阳气走向体表后,其体内阳气更不足,虽然体表感觉暂时舒服,但是内脏会不舒服。如果此人本身整体阳气充足,只是气机开合不利,阳气闷在体内,那么这种情况下晒太阳对其有利无害,甚至某种程度上能达到针灸吃药的效果。

    西医说阳光中的紫外线有杀菌作用,能杀灭皮肤表面的细菌,又说能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预防佝偻病,它看到的是某一些具体的作用,而且也需要考虑利弊和适度,因为它同时也认为,暴晒会导致紫外线损伤皮肤甚至导致表皮细胞癌变。

 

    关于晒背部还是晒腹部,这是要根据情况的。如果此人阴气盛阳气不足,那么需要晒背部助长阳气。如果此人本来阳气过旺阴气不足,那么就不能晒背部,以免造成更大的阴阳失衡,当然,这种情况下晒腹部也是没用的,并不是说“晒腹部就能增加阴气”。因为,“阴气”是借用通俗的说法,其中虽然有个“气”字,其实并不是气,而是物质,只有阳气之说,没有阴气之说,这是基本常识,你应该知道。你“自我感觉晒背部比较舒服”,这是因为人体背部是阳经(督脉和膀胱经)的穴位,受太阳晒后容易触动人体阳气。但是,如果是一个体表热性病的人晒背部,就不舒服甚至难受了。

 

    关于“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不是针对人体的情况来说的,而是表达一个基本的哲学思想,描述万物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的自然现象:阴阳交错相合。负,背负,指的是背面,这里借指外部,外部本来属阳,但是,阳的更外面必然是阴。抱,指的是前面,这里借指里面,里面本来是阴,但是,阴的更里面必定是阳。参看:正负宇宙对称 。“冲气以为和”,指的是阴阳之间通过某种“气”的联系和沟通,达到阴阳相合平衡的状态。

 

    有很多事情,如果理论透彻,知识足够,深入思考,你自己也能想明白,不需要事事发问,自学能力很重要。先打好基础,遇到关键的、重要的、基本的、实在想不明白的事情再来问我。

 
 
 

 

----- Original Message -----

From:

To: 周文建

Sent: Monday, June 18, 2012 4:47 PM

Subject: 回复: 回复:从此要让西医学中医!


 

周老师:

     读罢您的回信又一次感觉到受益匪浅。中医理论的研究浩如烟海,平时在看的时候很容易孤立的看待,书上写什么就以为这就是全部。比如,我也比较喜欢《伤寒论》,后世对它的评价也特别的高,说是方书之祖。第一次了解伤寒论是从刘力红的《思考中医》开始的,觉得用药配伍很是有中医特色。以至于没没看到什么疾病总是想跟伤寒里面的条文结合套用。后来又读黄元御的《四圣心源》感觉一气周流理论集四圣之大成也相当神奇,还在学习中,有什么体会再跟老师交流。

     关于肾阳与命门我以前一直认为是一样的,命门为肾的腧穴,很多理论也没有详细讲所以也没有深究。突然看到老师文章提到不一样,所以有此一问。从物质能量和功能角度考虑,倒是一个新鲜的视角。做一个比喻,可否看做一辆车,物质是车本身及汽油,能量是汽油的燃烧,功能是载人。不过这个比喻还是太过粗糙,很难说清楚问题。老师给出的处理方式倒是非常可行。

     后面的问题解释得很清楚,最后还有一个问题,

   关于晒太阳

由于本人体质有些阳虚,故在房间里面呆久了总想出去晒晒阳光。感觉阳光沐浴之下,全身那种阴冷之气荡然全无,取代的是暖融融的舒适。有时候还专门找个僻静的角落赤身晾晒,个人很喜欢这种感觉。现在的人晒太阳的时间可以说非常的少,一般都在办公室,夏天出门各种防晒霜遮阳伞,《内经-四气调神》讲,夏三月,应无厌于日,这种阳光的缺乏应该是现在很多人阳气虚的重要原因。

   在西医研究,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促进皮肤里的类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我觉得这只是阳光作用中很小的部分,阳光全光谱的照射,肯定会对人体代谢,循环,一系列的生命活动产生很大的影响。具体的想请教一下周老师对阳光的看法,以及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影响。

   还有就是,在晒太阳的时候,是应该晒背还是胸腹部,我存在疑问。一般按照自然法则,应该是晒背部,背为阳,本来动物也都是背部接受阳光的,自我感觉也是晒背部比较舒服。但是老子又有“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讲的是充电原理应该阴阳相接,照此应该晒胸腹,不知这个问题老师是何观点?

 
 

------------------

-----------------

林 同 学:

 

    你的前面这三段内容,我就不做评论了,直接从专业角度回答你最后一段话中的“小问题”。

 

    你轻描淡写地说是一个“小问题”,其实是一连串的问题,而且都是很专业很基本的大问题。

 

先提示一下:

 

    中医的这套理论基础,有它深刻合理和精美之处,但是不要机械地使用它的某个理论,而是要整体领会其思想内涵和哲学基础,同时要吸收并结合现代西方科学(包括生理学和西医)的一些知识和成果,这样才是真正的“中西结合”,也才能真正地让中医理论得到发展和完善。比如,你下面关于五脏母子关系的一段论述,就是过于机械地使用中医五行这个单方面的理论,中国明清以来的医学家这个弊端特别严重!

 

    还有,比如《伤寒论》是历代中医(特别是现在的很多中医专家)奉为经典的著作,有的中医专家一辈子就研究和运用《伤寒论》。其实《伤寒论》只是张仲景那个时期总结出来的适合于治疗外感的一套理论,我认真研读过《伤寒论》原著,也认真研读过清代名家喻嘉言详细注解《伤寒论》的著作《尚论篇》——这是目前所知注解《伤寒论》最详细(近十万字)最高水准的著作!但是,我在临床中从来没有使用过伤寒论中的药方(所谓经方),即使治疗外感病也是在杂合各家理论的基础上自己组方。

 

1、问题一,肾阳和命门之火的区别。

 

算你问到要害了!这个问题是中医理论中很重要很基础的一个问题,是最难的一个理论问题,也是我目前唯一没有完全弄明白之处。我翻遍了所有的文献资料,都没有对这个问题的确切论述。我在初学中医的近十来年时间里,一直只会用“温里”的药而不会用补肾阳的药,就是因为在理论上对“肾阳和命门之火”的区别一直没有弄明白,不是我弄不明白,而是理论和文献中对此没有论述或记载。我自己的理解是:肾阴是物质,肾阳是能量,命门之火是功能,是肾阴和肾阳的根本。从脉象上来说,命门之火对应脉的速度(频率),肾阳对应脉的幅度,专业术语是肾阳虚则脉“微”,命门之火衰则脉“迟”。从中药学上来说,补肾阳有专门的一类药,但是没有专门补命门之火的一类药,而是归在“温里”的一类药中。这七八年来,在临床中我把这个问题“打包处理”:命门火衰者,同时适当地补肾阳;肾阳虚者,同时适当地补命门之火。

 

2、问题二,“心阳虚,补肾阳”。这是普通的理论问题,因为肾是先天之根,肾阳也是全身阳之根,五脏皆有阴阳,但是无论心阳脾肝阳肺阳,都源自肾阳并以肾阳为基础,所以无论哪脏阳虚,都要补肾阳,也只能补肾阳。

 

3、问题三,“心气虚,补脾肺”。这不是什么“培土克水”,也不是什么“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应用,这与五行理论没有关系,而是因为脾肺主气。虽然五脏六腑都有气血阴阳,但是脾肺是气的基础,所以,心气虚也要补脾肺为主,当然也有一味药是专门补心气的,有时候也要考虑专用,就是柏子仁。

 

4、你不要机械地纠缠于单一的五行理论。所谓虚实,一般虚的是正气,实的是邪气。所谓补泻,补的是正气,泻的是邪气。所谓“泻南补北”,这是借用五行与方位的理论来说明补泻对象。五行中南方属火北方属水,“泻南补北”就是泻火补水,因为在这里火是邪气,水代表阴血(并不是真的水)。相当于唐代王冰的壮水制火理论,原文是:“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

 

 

 

  

----- Original Message -----

From:

To: 周文建

Sent: Sunday, June 17, 2012 10:07 PM

Subject: 回复:从此要让西医学中医!

 

 

周老师:

      您好,收到您的信看到中医治疗的奇效,真是让人对中医的信心和未来又多了很大的信心。其实每次读你的医案,在《两种喜悦:金钱和学术》中治疗的胃病,被各种专家医治无效,21副药解决问题;还有治疗同学母亲的肾脏萎缩等等病例,都无不感到真正的中医的强大,很多的疾病西医根本无法治疗的,在中医这里也能屡见奇效,看的越多,想要学习中医的决心亦越强。只不过当世间,真正能有像老师这种由上到下贯穿理解运用中医的人实在是不多。

 

    一直在看国学堂和黄建的博客,虽然他们一直在寻找发现中医,也只不过发现了零星的一些,而且很多都不敢说能达到十方九效,只不过在中医的某一点做得比较出色,可是就算这样在当今中国已经很难得了。更多的是西医化的中医,不知辩证,不知脉法,不懂阴阳,见肝郁就柴胡舒肝,见风湿就活血化瘀祛风(父母有这方面的疾病,看过很多中医都是类似药物),效果我感觉更多像是在碰运气。老师的文章也很多写到这样的事例,所以能看到有像周老师和秦兆虎先生(百度了一下)这样的中医存在,而且在尽自己全力的传播这门往圣的绝学,真是大道不孤,正气永存。

 

    秦先生的经历真是乃一奇人,不愧称为江浙奇才。真希望能早日学习到大医之道,不过在这之前还是得先好好修炼自己。否则最好的道与你迎面走来,也会擦身而去。呵呵!

 

    最后,有个小问题,看你为你母亲治病的医案,《关于西药降压的副作用中》中提到,“心阳虚,补肾阳;心气虚,补脾肺(培土克水?);命门火衰,补命门之火”不太理解肾阳与命门火区别?(网上查了一些有的说的同样的,有的说命门对应三焦,也没有详细解释)。为什么心阳虚,补肾阳;心气虚,补脾肺?与心脏的关系?是否是“虚则补母,实则泻子“的应用?又有曰: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这个到底虚是补本身,还是补其母还是其子?有没有侧重还是要临机变动?或者如《脾胃论》中所言“泻南补北法:《七十五难》云:“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后世称之为“泻南补北法”,用于肝实肺虚证。其和《六十九难》的“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补母泻子法是以五行学说中“母能令子实,子能令母虚”理论为基础的。而《七十五难》对肝实肺虚证的治疗,提示我们“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亦是指导临床之大法。只有全面理解母子关系中:母实子亦实,母虚子亦虚,子实母亦实,子虚母亦虚”,才能领悟五行中生我、我生关系的真谛和补母泻子、泻南补北理论的至妙,视疾病传变而定治疗之大法。”

 

                                                                                   学生:林 - 

---------------

林 -:

 

   你一个 25 岁的 80 后青年,能有如此见地,更是让人刮目相看呀!理综前三名,说明理科的基础知识也很扎实。

 

   近代的中国受西方科学影响太深,学校理科课程设置的时候分科太细,现在也开始认识到了这个弊端并做了改革,中学里只设置理科综合,大学低年级也不再定专业,而是文理兼修先进行通识教育。因为,实际上任何一个自然现象都是涵盖各个学科的,必须综合地运用各科知识做做跨学科的分析,才能避免视角的偏颇和层次的单一。人为地分为理化生物这是近代西方科学的做法,中国古人从来都是整体地看待这个世界,所以中国能够产生中医这样的高级医学。

 

   易经是六经之首,几千年来注释易经的何止千万家,但是,那时候西方科学还没有进入中国,所以都是从中国文化的角度注解易经,不可能揭示易经的科学内涵。特别是经过孔子的注解,把易经完全引到社会伦理范围去运用了,近现代的各家注解也基本跳不出这个局限。

 

   正是因为易经确实是“弥纶天地之道”的宇宙最基本规律,所以它必然能包容和解释分科末流的西方科学体系,只是此前没有人从这个角度切入而已。我在中学时期就读的是浙江省重点金华一中,在那里接受了系统的基本的现代西方科学教育,中学毕业后又由于某种机缘接触了中国传统文化,并因此看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我写《太极宇宙论》的目的正是要揭示出这种联系,为东方哲学和西方科学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并为西方科学研究提供整体视角的指导。另外,正因为易经是更基本更普遍的宇宙规律,所以它必然能有更深远的预见性,能够发现西方科学尚未发现或者根本发现不了的宇宙真相。

 

   你说因为读了我的《太极宇宙论》而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更大的兴趣,这让我甚觉欣慰,这也是我们国家民族的幸事。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其核心思想有极其深刻的合理的优秀的内涵,是否能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弘扬,这关系到民族的兴旺发达,我们已是人过中年,就个任务要看你们这代人了!如有需要,我当然愿意尽心指点,甚至希望十年后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能为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贡献自己的才智。

 

   从毛泽东时代开始,国家和政府的层面就不再支持传统文化了,因为这些不符合作为共产党政府主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学校里也没有这类课程,所以这方面本来就是要靠自学的。其实,共产党政府的这种做法,是很短视的、不够大气的、没有自信的表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失去自己的文化传承,这是很可怕的事情,民众会变得迷茫和混乱,这也是当前社会种种乱象和怪象丛生的原因。

 

   中国传统文化本来就是一个博大精深包容万象的系统,你读我的书后能融会贯通地看出来各种学问的内在联系、西方科学的共同规律、甚至佛道儒家的殊途同归,而且能看到阴阳往来变化在社会人生领域的表现,懂得“福祸相依、否极泰来”的道理,知道用整体、广博、长远的眼光去看世界,这些都说明你的悟性颇高呀!只有境界高远心胸宽广,才能“万物在我手,宇宙在我心”。我的网站上有好多经过我校注的传统文化经典原著,你有时间可以去阅读。

 

   人性相近,人心相通。作为过来人,我之所以公开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些真实心路历程,是希望能给现在的青少年一些有益的启示,有助于他们在堕入迷途的时候能开阔心胸度过危机。因为现在的青少年物质丰富但是精神却比较贫乏,心理也不成熟不坚强,经常在新闻中看到青少年一些“很脑残的行为”,甚至经常有青少年因为小事而杀人或自杀的行为,这是中国教育的失败!说明共产党政府那一套空洞虚伪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人生观”,已经脱离现实不能让青少年真正信服。

 

   当然,我的这种公开也是稍有选择的(但是没有加工),把自己成长过程中对青少年有启发和借鉴意义的那部分写出来。我虽然大节无亏,但是在成长过程中(尤其是青春期)也有郭好多细节方面的荒唐行为,没有价值也没有必要写它。这和演艺界娱乐界那些无聊的人为了抢眼球而故意公开自己的隐私是两码事。

 

   你说的“跟随自己的心灵,不放纵也不压抑”。人人都有天理良心,人人都有智慧佛性,所以“跟随自己的心灵”也是对的,“不压抑”也是必要的,它能让人心人性舒展自然。但是,做到“不放纵”更重要!因为人的心灵中潜藏着很多原始的恶性甚至魔性!正是因为如此,心性才需要加以修养,使之弃恶从善趋向完美。东方的学问很大程度上正是如何认识、驾驭、调节自己本心本性的学问,禅宗把这比做牧牛,而且用“十牛图”来形象地表示这个过程。

 

   《中医全科论》是今年才起意动笔的,因为杂事多,断断续续刚写了第一章,全部写完可能要一两年吧,因为现在花在临床的时间多,只能抽空写这部书。

 

   《太极宇宙论》中的图片,是九九年我初学电脑的时候所作,因为是 360 度圆图,其中文字必须以图片格式经过旋转后嵌入,本来就无法做到清晰的,这是电脑程序所限。我回头看了一下自己的“太极图集”,其它一些简单的线条图都能看清楚,比较模糊的主要是六十四卦方圆图,以及与此相关的六十四卦和氨基酸密码、六十四卦和化学元素周期。我从网上找出一张比较清晰的六十四卦方圆图,供你阅读时对照参考。

 

    至于气功,需要先从理论上读懂弄通,然后再进行实践,你悟性好可以采取这种方式。当然,最好是有专业人士指点,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嘛!

 

    你说自己理综前三名,所以我在此信的第一段就表扬你基础知识扎实。但是,从你对“太阳旁边的黑洞”的反驳来看,你的基础知识还是不够扎实呀!对此问题答复如下:

 

第一,在宇宙以及太阳系的亿万年历史中,太阳旁边曾经出现过比它大好几倍的天体并不是没有可能,坍缩成黑洞后就不一定能看到了,因为黑洞的密度极高极高而体积一般很小很小,而且连光线进入它的引力范围也会被吸入而无法逃逸,只留下“事件的视界”。

 

第二,目前人类观测太空和天体的太空望远镜有两大类,一类是光学望远镜,一类是射电望远镜。黑洞质量很大但是体积很小,不发光而只有“视界”,在太阳附近强光的背景下很难被光学望远镜看到。其次,黑洞并不对外发出射线,相反它是要吸收射线的!所以射电望远镜也是不起作用的。

 

第三,任何天体即使它内部很不均匀,但是作为一个整体来说,它只有一个几何中心,所以对外只表现出一个合成的引力点。除非太阳象双黄蛋,有两个相距较远的内核,如果有这种情况,那么早就更容易被观测到了。

 

第四,地球卫星以地球为引力焦点按第一宇宙速度绕行的时候,它的轨道是正圆的。当它以第二、三宇宙速度运行的时候,相对于地球来说当然不再是正圆了,因为它已经不再是以地球为中心绕行了,而是分别以太阳系、银河系为中心绕行了!
     

 

附  注:

 

关于第一、第二点,请参看:霍 金  《 黑洞、婴儿宇宙及其它 》

 

关于第三、第四点,请参看:宇宙速度   http://baike.baidu.com/view/19358.htm

 


 

后记:今天给你回复的这封信比较长,但是遇到一个非常遗憾的事,午饭后回来接着写的时候,竟然遇到电脑死机!最后面丢失了好几段,而且中间谈论出现了几段乱码!后来凭记忆重写,不知是否能恢复原有内容?
 

----- Original Message -----

From: 枫林★奇梦

To: 周文建

Sent: Tuesday, June 12, 2012 10:54 PM

Subject: 回复: 《太极宇宙论》读后感


 

周老师:

     我是87年生人,先生抬举,所讲看懂现在只能算最低层次的理解吧。因为书中写到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的基础知识都学习过,而且自己也特别的喜欢,记得高考时候理综基本都是前三名。初中时候看到高中课本中那些神奇的物理学现象,比如波的衍射折射,光的波粒二象,相对论觉得惊奇不已,沉浸于一种全新的理论与方法。有了些基础的科学知识,大学期间也看过一些讲易经的书和视频,虽然没怎么看懂但也算了解了一些易经的基本知识。所以看到你的这篇文章的时候觉得特别神奇和惊叹,竟能够从这个角度去研究现代科学,令人匪夷所思。以前读易经,都写易经包罗万象,可真正的内容很多都是一些根据卦辞解释出来的一些人生道理生活和处事原则基本处于老子庄子的翻版,很少有提及西方科学。但是今日读老师的书,不仅提及,而且还有大量的论证,包括古典和最现代的科学甚至在西方科学没有给出答案的。

    近来一有空,便会去老师的网上看看,读完了《太极宇宙论》觉得其他很多研究都不够高级深入,都在表面和细枝末节做文章,对中国文化又有了更大的兴趣。计划先都看一遍老师网站上的文章,很多精髓的还是要多研读几遍。有很多不懂的还希望得到先生指导。

    因为对中国文化的学习全部处于个人爱好,也没有专业系统研究学习过,都是看到一些学一些,一直感觉很杂,直到看到老师的文章才有一种贯通融合的感觉。儒释道不再是三家,都是一种修行的法门,气功针灸药物,不在是分割无关的方法,而是治疗的不同层次,甚至,物理化学生物都有同一的本质规律。这是看老师文章最大的体会吧。

   能够站在这种大境界和层次上去思考和观察世界,便觉得有种提纲挈领,了然于胸的感觉;觉得事物之变化,逃不出太极原理。比如今天下午老师讨论的舍利子的问题,以前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会出现舍利,也简单的猜测是结石一类,真是读完后才了解有神聚到气聚到精聚的过程。后面的广义生命理论,以前也有想过,甚至猜测在其他星球会不会有利用核能生存的生物,当然比较虚幻,只是想象了。

   学习易经最大的还是对于思想的转变吧,知道阴阳变化之后,便不会因为一个好的事情而高兴不已,或者不好的而悲伤万分。因为阴阳总是变化的,而且尽量学着用更整体,广博,长远的眼光去看待。其实很多中国文化的教育都是这样的,像塞翁失马,否极泰来,看物外物,思身后身,只不过都被后天学校教育简单的唯结果成绩论掩盖了。

   

    最近读老师的各种杂文,呵呵,给人一个真切,自然、个性的形象。非常佩服老师能公开自己过去成长真实的记录,我自觉还比较难,写日记也只是给自己看,对于别人的看法还很难做到事物不见听而不闻。感觉您过去经历的“苦难”吧,现在来看也许也是一种老天的成全吧,如果不是那片西瓜皮,如果学业工作顺利,谁知道还有没有后来的气功,中医,太极宇宙论呢。

    联想自己,命的确有天数吧,只不过很难探究。学到现在只是知道,最好的状态就是跟随自己的心灵,不去压抑亦不放纵。

    写到这里基本就是这两天看老师文章的感受了。很感谢冥冥之中网络的沧海里能够看到先生的文章,感觉现在的您,像庄子般自由的生活着,表达自己,感受天地,很是仰慕,能够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保持天真的气息,逍遥的生活。

    杭州应该是我肯定会去的地方,一是特别想拜访一下先生,能谈论一下天地太极,真是想想就觉得特别惬意;二是自己才疏学浅,特别的中医和气功方面我一直非常希望能深入系统的学习,但是一直未能遇到像先生这般能融会贯通,对中医如此自信,用药开方立竿见影的高人,(特别是看《中医全科论》,虽然只有第一章,但是看后确实能引人深思)若果真是和先生是有缘人,自己也是可教之才的话还真希望能跟师好好学习学习。

    最后有一些请求吧,就是您网站的图片,清晰度很低,能不能发一些大格式的。还有就是今天看到您练气功的经历,很是神往,以前看过这方面介绍,说没人知道气功最好别自己练,很容易走火入魔,就是你是如何看待,如果可以练,能不能有更详细一点的介绍,或者书籍推荐。

    还有就是一个观点交流吧,你在《太极宇宙论》中提到,太阳边有个黑洞,不然不能解释行星的椭圆运动。个人认为太阳边上很难有黑洞,第一,很难形成,形成黑洞必须是比太阳大几倍以上恒星。第二,有黑洞必然有天体现象,现在观测的数据好像没有能推出太阳边上黑洞存在的。所以我的观点是,行星做椭圆运动,是由于太阳的不均匀造成的,引力焦点的不重合。就像地球卫星也有做椭圆运动的一样,不能说地球也有一个黑洞吧。只是自己的一点思考,还望指正。
                                                                                                                               学生:林(隐去其名)

-----------------

林 同 学:

 

   你很不简单啊!我不知道你几岁了?如果以后你有兴趣学中医可以告诉我,也许我能给你高水准的指点呢!

 

   我这书稿放在网上十几年了,能真正看懂的人很少(前年科技部有个官员真的读懂了),你也是其中之一。

 

   其实这种书能有几个人看懂就不算白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啊!中国五千年文化的传承就不至于断裂了。

 

   以后如果你有机会来杭州或金华请提前告知,我们可以见个面,如有不明之处也许可以再当面探讨一番呢。

 

   现在西方工业文明越来越造孽,弘扬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是很有价值和意义的事,秦兆虎先生也在做。

 

   宇宙的前生后世虽然与现实生活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人需要有一点神性,参透生死看穿世事才活得潇洒。

 

   西方科学本来是细支末流,东方的思想才是根本和源头,生命出现在宇宙中是个奇迹,不应该舍本逐末啊!

 

   你如果读过《庄子》,就很容易理解我这种率真的处事方式和行为了,精神的逍遥和自由才是真正幸福的。

 

   当然,以老庄之道修身养性生活处世会很幸福,但是,这样的人决不可以去搞政治和军事,以免误国误民。

 
 

   

----- Original Message -----

From: 枫林★奇梦

To: 周文建

Sent: Saturday, June 09, 2012 4:43 PM

Subject: 《太极宇宙论》读后感


 

周老师:

     您好,很久没写信了,主要是想多读读你写的著作,有更深入的了解。现在看完了您写的《太极宇宙论》、还有一些杂文,很多时候总是能从您的著作中看到一些自己的影子。率真而自然。

    我也是科普知识基本靠高中物理化学生物,看过一些《时间简史》《相对论》,基本是能看懂你书中表达的意思和内容。初看到对于用易经的哲学观来指导整个现代物理生物化学真的是匪夷所思,但是看完又显得那么浑然天成。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在易经的造诣与对科学的深刻理解。

    《太极宇宙论》看完给我的最大收获在于一种哲学观的前所未有的改变。书中所论述的无论是宇宙的过去未来还是DNA遗传密码又或是化学元素都遵守同一个易经的原则,真是对于易经的非常独到的阐述。以前也有看过讲解易经的书籍,涉及人生社会各个方面,但都没有详细的论述,更多的给人一种算命的感觉。

    到这里,慢慢的接触中国文化,才慢慢了解易经所讲道理。虽然那些飘渺的关于宇宙和人类未来的话题好像和现实的生活没有太多联系,但是读此书,确实觉得很有乐趣。

   您的杂文,更多的是自己一些生活感受的记录,真是很佩服,老师您能有如此胆量将一个完全真实的自己展现给世人。呵呵,读您的故事和经历都很受启发和感动,自己跟你相比确实在努力的程度上还是差距非常的大。因为自己现在也呆在北京,也有同学在中科院读研,确实读到你在北京的经历真是相当感同身受。

   也许只有经历过苦难才会有真正的成长,自己现在也是挣扎在梦想的道路。只希望有机会能得高人指点,参透玄机,为中国文化做一点点微薄的事情。

                                                                                                                 学生:林(隐去其名)

 
 

---------------

林同学:你好!

 

1、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博大的体系,中医只是其中的一种载体和一支运用,需要溯本求源弄清其哲学思想基础才算究竟。

   弄清了本源,再回头看末流,自然一目了然。同样,精通了阴阳,再来看中医,才能深入浅出,得心应手,出神入化。

 

2、我知道倪海厦好用经方,而且口气很大,那是因为在国外的环境中,没有真正的中医高人,自然可以在老外面前吹嘘。

   可惜,倪海厦“英年早逝”了,真正的中医高人必然兼通佛道儒医养生之道,是不会早逝的。参阅 答某网民问易经

   如果我要在西医和老外面前吹嘘,随便拿来的一个病案就可以给他们上几堂课,够他们研究上几天,让他们瞠目结舌。

   我收治的很多患者,都是经很多西医大医院大专家甚至中医泰斗多年治疗无效,我不过几次药方十几副药就给解决了。

   上周湖南一个幼儿痉挛症患者上门求治,今天安徽一个幼儿痉挛症上门求治,他们在好几个大人陪伴下千里迢迢而来。

   此前我用二十几副药治好了青岛一个幼儿痉挛症患者,他经青岛、潍坊、济南、北大、深圳花费十多万数年治疗无效。

   如果我愿意称专家,可以戴上十几种几十种病的专家称谓,但我更愿意说中医应该是全科、全家。参阅 中医全科论

   没错,经方如果对症,其效如桴应鼓,但是,疾病千变万化,而经方的数量有限,必须用药方去适应疾病而不是相反。

   比如来了一个病情特殊的患者,你找不到合适的经方来套现,难倒你就束手无策拒绝治疗?研究经方关键在学其思想。

 

3、中药材在进行组合搭配之前,只是材料而不是药物,只有对症下药经过搭配组合以后,才是量身定做的特效治病药物。

 

4、你说我可以上电视去和梁冬接触,和我老婆一起学佛的师兄们说我可以去和他们的大法师辩论一番呢!我不爱凑热闹。

 

5、我宁可在自己独立的网站上“闭门造车”,也不愿意把时间浪费于无意义的浅层交流,参阅:我为何不玩微博?。。

   网站开通论坛功能需要专门审批,需要数据库功能,网页制作方法不同,还要服务器支持,我没有时间管理回复留言。

 

注:此类邮件回复时,我一般会抄送几个我的“关门弟子”,还望见谅。

 

周  

----- Original Message -----

From:

To: 周文建

Sent: Friday, May 11, 2012 5:29 PM

Subject: 回复?汗赜谛煳谋??热恕?


 

周先生,您好:

     读罢您的回信,感觉你所处的层次真的可以用惊为天人来形容,几乎达到了,我所能理解的最高境界。易经,我也曾经买过一些版本来看,但是说实话,基本是感觉像在读天书。看的注家解释,感觉也就是把古文翻译为了白话文,按老师的话讲就是没有自己的理论实践体系。

    看来自己离真正的中医还离得不止十万八千里,真是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

    昨天读先生文章讲用药从不用甘草、经方。不用甘草都还比较好理解,先生给出的解释也很详细。不过对于经方,因为好多中医特别是倪海厦,对经方都情有独钟,各大中医名家对《伤寒论》是一注再注,很多人也是报守着祖传秘方一类的而活命。学方剂的时候,也都是以经方为多,讲经方的君臣佐使搭配得如何恰倒好处,犹如排兵布阵,神奇不已,而且疗效也是药如浮鼓。自己在学习中也觉得,经方经历了历朝历代千万人的检验,只要对症,应该是不二之方。自己有小疾也是先翻大概的经方在根据实际做一些加减化裁,去看医院的中医也是基本几个古人方剂的加减。可是,直到今日,读过先生信件,思考左右,才觉得,自拟方剂,那是中医高境界的表现。对于辩证,对于治疗都有着自己理论实践体系。普通医生一般也就只能按瓢画壶,自拟的方剂更是漏洞百出。

   感觉,组方如同谱曲,古代药本来也是带音乐的乐的,都是在调神。经方好比古典音乐,时方有点像流行音乐,而,自拟方剂,那是现场的发挥,非生而神灵,幼儿徇齐,长而敦敏着,弗可为之。

   不好意思,一下又写了一大堆自己的浅表之见,费先生宝贵时间。只是,觉得胸中有言,不吐不快,不当之处还请多多包涵指正。

  后记:觉得以先生才能,完全可以去电视或者跟梁冬接触接触,还有个叫黄建的,也是到处寻找隐藏在民间的中医高人报道,如果能更多的传播中医大道,也是万民苍生的福气啊。

    最后一点,就是先生的文章,个人觉得,完全可以放在个人空间或者博客,这样免费不说,留言交流也方便,而且被搜索看到的人也会更多一些。

   拜谢,

        致敬!

                                                                                                                                                                                      学生:林 -

 

----------------------

林 同 学:你 好!

 

   有一次妻子对我说:有个叫徐文兵(也叫徐小周)的人,讲《黄帝内经》短短的一段内容可以讲上很长时间,第一篇《上古天真论》就讲了一个多小时。

 

    后来有一次我到妻子办公室,看到她正在听徐文兵讲《黄帝内经》的视频,我也一起听了一会,这是我第一次听他讲《皇帝内经》。再后来好像在梁冬的《国学堂》节目中听他讲过一段中医方面的内容。

 

   妻子问我徐文兵的水平如何?我当时的评价是:作为面对普通公众的中医科普性讲解,他是很合格的,如果是面对中医专业的人员做讲授,那么水平是不够的(一般般的),主要是因为他仅仅转述一些中医常识和知识,没有形成自己的深刻理解和思想,而这些常识是中医院校的学生应该能通过自学获得的,中医专业的学生需要的是更高层次上思想和方法的指点。

 

   还有另一个名气很大的中医博士刘力红(火神派李可老先生的弟子),我认真阅读过使他名声大噪的成名著《思考中医》,水平也是一般般,前半部分谈论伤寒论还有点思想,后半部分基本是机械的牵强附会了,主要也是没有形成自己完整系统的思想和方法。

 

   另外还有名气很大的罗大伦博士,在传播中医文化方面做得很不错,把古代名医的故事讲得写得活灵活现(我读过他的两本书),但是其中医的理论和临床水平则在普通级别,主要也是没有形成自己完整系统的思想和方法。

 

    如果没有形成自己完整系统的中医思想和方法,也没有结合现代西方科学成果,那么,你从古人的文献著作中学习中医,学得再好也不可能超过古人的水平,这样,中医这个学问就不会有实质性的提高和进步。

 

   如果想成为真正的中医高手甚至一代宗师,你必须深入研究《易经》!而且要研究得很透彻!因为中医的理论基础来自《皇帝内经》,但是,《黄帝内经》的哲学思想基础则来自《易经》!正如张介宾(张景岳)所说的“医易同源”。

 

   但是,《易经》原文比较难懂,两千多年来,注释《易经》者有好几千家!你可以选择名气大的某一家来研读,但是就算读懂了,那样你懂的也只是古人之易经。如果你想融合现代西方科学成果,那你可以读我写的《太极宇宙论》。

 

   就算你从理论和临床技术上都已经精通中医,那也只能调整和治疗人们身体的偏差,并不能完全治疗所有的病态。因为,医学本身不过是区区小术,并非真正的大道。现在人们的很多疾病不仅仅是身体和生理的问题,而是心态和观念的偏差,并不是纯粹医术所能解决的。

 

   从更高的层次和要求上来说,要想能够从身、心、灵全方位地治疗一个病人,你还必须精通佛道儒各家思想精华,比如从道家的角度来说,人的生理和病理是由精、气、神共同决定的,而不仅仅是西医所见的组织器官这个物质层面。

 

   所以,我有时候给有学历的人治病并不给他开药,而是给他讲课,有些病人的病根在心不在身,药物是不起作用的。

 
 

----- Original Message -----

From:

To: 周文建

Sent: Friday, May 11, 2012 9:16 AM

Subject: 回复: 关于萧宏慈的拍打疗法请教


 

   周先生,真的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的回信和对于中医学习的心法和技法的点拨。

   自己在学习中医的时候确实比较的缺乏系统性,自己研究的少,一般是看网络上的节目。以后还是应该更多的系统学习。

希望以后能有机缘,投先生之麾下,幕先生之长风!

   在这里还有最后一个问题想要听听先生意见,就是对徐文兵您有无了解,因为自己的中医入门或者兴趣全部是从他那里获得的,他的所有节目我都听过多次,每次都觉得,他从道、理、法、方、药、术、器,以及精、气、神,方面有着很独特的见解与解读。很想听听先生徐文兵的评价和见解。

   拜谢,打扰之处,请多见谅!

                                                                                                                  ————学生:林 -

---------------

林 -:你 好!

 

     刚才差点把这封信当做垃圾随手删除了,瞄到一眼信中有关中医的字眼才没有误删,想来有些缘分。

 

     梁冬主持的电视节目,我们夫妻俩也看过一些,他对传播和弘扬中医和传统文化做出了有益的工作。

 

     萧宏慈虽然也在传播中医,但是专业层次浅,且夸大拉筋术的功效,有其商业目的,并非纯粹公益。

 

     萧宏慈的拍打疗法,其称为“拍痧”,我老婆尝试过一段时间。我觉得那只是低级外围的中医小术。

 

     想跟我学医的很多,目前尚未正式授徒,因为学中医需要一些素质,作为中医来说我自己还很年轻。

 

     这些素质是:品行好,悟性高,有恒心,有同情心,愿度天下苍生出苦海,有中医和传统文化基础。

 

     得其人而教之亦是人生快事,日后如有合适者,自然愿尽心指点倾囊相授,以期千年国粹后继有人。

 

     你若有心学医,先系统阅读中医教材(附列书单),然后再阅读我网站上的文章、病案和中医典籍。

 

     我的网上有很多经我校注的中医经典名著电子版(还在增补中),还有很多病案的原始完整的记录。

 
 

需先系统阅读以下书籍(中医院校的某套教材或丛书):

 

1、《内经》。2、《基础》。3、《诊断》。4、《方剂》。5、《中药》。6、《针灸》。

 

注:其中《内经》非指原著,而是中医学院的教材。

 

----- Original Message -----

From:

To: freemanzhou

Sent: Thursday, May 10, 2012 4:12 PM

Subject: 关于萧宏慈的拍打疗法请教


 

尊敬的周先生:

      您好,我是一名中医爱好者,与中医结缘是从听梁冬徐文兵的《重新发现中医太美》开始的。而后看过一些中医的书籍资料。看到你的私人空间,深觉言中医之关键。

     你有文章提及萧宏慈的拉筋,并有评价,自觉非常到位。特别想听听对于拍打的理解,打扰在百忙之中深感抱歉,谢谢。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果以后条件合适,周先生会考收授中医弟子吗?当今如您一般医术精良,见解独到又医德甚高的中医实在是很难遇到。能拜读大文,已是莫大荣幸。若能随你学医,当真是夫复何求。

祝:

    工作顺利

    身体健康

                                                                                                            中医爱好者:林 -

                                                                                                                2012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