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页

 

中医升补法治“虚性感冒”

 钱塘散人

 

有一种比较普遍而且典型的疾病类型,其初期症状和感冒一样,西医都是当做感冒(用抗生素对抗)治疗,结果往往打吊瓶一个星期、十几天也不好,甚至还有加重的趋势。后来发展成咳嗽,西医则按咳嗽治疗,结果持续咳嗽一两个月甚至几个月也不好。

一般(西化的)中医也差不多用这两板斧:开始先清热解毒没治好,后来看到咳嗽了则用止咳化痰,还是治不好,结果转变成持续几个月的慢性咳嗽。

稍为正宗一点的中医,则按“风寒”治疗,先给予“疏风解表”,后来一看没治好,反而“入里化热”侵犯肺脏出现咳嗽,则又赶忙给予“清热化痰”,还是治不好,结果转变成持续几个月的慢性咳嗽。

这种人的咳嗽一般咳声低弱,空咳、无痰,或者有痰但咳不出。

 

我在这些年的临床中,这种病症已经遇到很多个,有四五岁的小孩,有十几岁的中学生,有二三十岁的成年人,也有四五十岁的中年人,老年人这种情况则更多。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纯粹用“消杀法”对抗治疗永远也治不好,而且还有可能因此消耗正气,造成疾病加重。 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患者打吊瓶十多天没好,持续咳嗽一个多月没好,只好过来找我用中药调理,结果,五副药、七副药就治好了。

没错,这种情况有的伴随风寒感染,但是,感染风寒只是表现,其根本原因是“正气(阳气)虚沉”,表气虚上半身腠理不固,恰遇风寒入侵。正因为“正气虚沉”,自身正气无力“驱邪外出”,所以风寒入侵后就“落地生根”了,造成“正虚邪存”的局面。

那么,这种情况下怎么治疗呢?原则是“扶正祛邪”。具体来说是“补气提气,兼顾解表或止咳化痰”,至于在药物的用量、比例、力度上是以“扶正”为主?还是以“祛邪”为主?这要根据实际情况(主要是脉象)酌情把握。

这种病人的脉象一般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双手脉整体虚沉,这种脉象说明表气虚腠理不固;另一种是双手关脉尺脉虽然不虚不沉,但是双手寸脉(尤其是右手寸脉)微弱甚至几乎无及,这种脉象说明上焦心肺气虚。

这两种脉象在专业上说起来有点区别:前者属于人体气机“升降开合”中的“开合”这一对矛盾,它的“沉”是沉在里面,实际上是由于正气虚气机过于闭合,所以体表气血循环不足;后者属于“气机升降开合”中的“升降”这一对矛盾,是由于阳气虚气机过于沉降,它的“沉”是沉在下面,所以上焦心肺气不足。而上焦心肺属阳,乃卫气所在,又因肺主皮毛,所以容易感冒。

这两种脉象的症状表现基本相同,治疗原则、组方用药也基本相同。

 

那么具体怎么用药治疗呢?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则的运用:

 

第一,补气。但是只能用黄芪,不能用其它补气药物。

因为,补气类药物虽然有好多种,但是,由于其四气五味和归经的不同,其补气作用各有侧重和兼能。另外,补气药中唯黄芪能“入里达表”,且有“外发之性”,不会像人参之类造成滞闷,不会像山药之类滋阴助湿。

至于黄芪的用量,则根据其正气虚的程度来把握,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是用单一的补气药物,所以用量相对要大。我在一副药中黄芪一般的用90克,有的用到150克,最大的用过250克!而医保的最大允许用量只有30克。

 

第二,提气。最主要的是选用柴胡、升麻、葛根、桂枝这四种药。

柴胡提升肝胆之气,且有疏肝理气的作用,因为柴胡专走肝胆经,而且气味轻薄升浮,肝胆是人体气机升发的主要脏器。升麻则提升脾、胃、肺、大肠的气机。柴胡和升麻都有辛味,性质都是“微寒”。葛根则专门提升脾胃之气,也有辛味,性质平。如果同时还有心阳虚寒的表现,则可以选用桂枝,因为桂枝辛温,入心、肺、膀胱经。一般解表药物都有辛味,因为辛味入肺而走散。

上述四种药很关键也很常用,虽然它们也是归入解表类药物(前三者归入辛凉解表类,桂枝归入辛温解表类),当然它们同时也有解表作用。但是,一般把它们作为提气药物来使用,而不作为消杀的解表药来使用,因为它们性质比较平和,归经也比较妥当, 而且中药学里没有单独列出一类提气的药物,但是,提气的做法在中医里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基本方法。

 

第三,适当解表。

如果脉象表现为风寒,那么除了上述的桂枝,还可以结合患者的其它相关表现,在辛温解表类药物中再相应地选择几种消杀类药物。

比如,鼻塞严重,则可以选辛夷;如果前额或眉棱骨痛(阳明),则可以选白芷;如果肩背痛有寒湿,则可以选羌活;如果有风疹,可以选荆芥;如果有胸闷,可以选择紫苏;如果有皮肤挠痒,则可以选防风;如果有肾经阴寒,则可以选细辛。如果风寒严重而无汗,可以选麻黄。

还有一种情况:肺气虚,宣发和肃降功能失常,导致上半身水汽停留而浮肿,也可以用麻黄发汗利水,以解除水汽对肺脏的压力,但是要适当地配合补肺气的药物,以免肺气更虚。

辛温解表的药物主要就是上述这几种,但是它们的作用各有侧重和兼能。

如果脉象表现为风热,那么除了上述的柴胡、升麻、葛根,还可以结合患者的其它相关表现,在辛凉解表类药物中再相应地选择几种消杀类药物。

比如,有咽喉肿痛的可以选择牛蒡子、薄荷,有眼睛干涩充血的可以用白菊花、桑叶等。

 

第四,适当清热解毒。可以根据归经来选择用药。

 

第五,如果已经入里咳嗽,适当地止咳化痰。

 

上述第四、第五两项就省略了,因为最主要的是前面三个原则,而且一般中医最不懂的是第一个原则“补气”,他们根本无法理解:哪里有治感冒居然还用补药的?

比如,前不久我给安吉的一个姑娘治疗,也是咳嗽三四十天都不好,只好等我回杭州时跑来找我。她拿我的药方回安吉抓药的时候,当地的药师问她这个药方是不是治腰痛的?因为他看药方中以补药为主,而且有补肾的药物。

 

中医所谓的“正气虚沉”,用现代生理学或者西医的语言来说,就是心肺功能不足或低下,这是由于大脑功能区失去平衡,对应于心肺的大脑功能区处于低能量或抑制状态。这相当于中医说的阴阳失去了平衡,因为人体气血本来应该是在全身流动的。

中医用气薄升浮的、主要归于心、肺、膀胱经的药物来治疗,目的就是刺激这些脏器极其经络,并通过经络传导刺激相应的大脑功能区,作用是使这些区域恢复正常能量状态,使阴阳恢复平衡,也就是让气血恢复全身流动。

 

还有一种是纯粹的“正气虚沉”,并无风寒感染,这种情况下就直接补气提气就可以了,也就是上述第一、第二两个原则的运用,不用同时解表或化痰。这里就不再详细介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