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页

 

性 命 圭 旨

 

名 (著)

钱塘散人校注

 

《性命圭旨》,作者不详。分元、亨、利、贞四集。相传出於尹真人高弟之手。前有万历四十三年(1615)余永宁序,此书或为明代著作。全书以图配文,阐述内炼理论与功法,博采众家之说。书中首标三圣图,叙述吸取儒佛之说,有明显的三教合一思想,最终归结於道教。如元集收录宋儒周敦颐《太极图》、又录佛教《观音密咒图》,最终落脚於道教《飞升图》。为研究元、明道教内炼理论与方法的参考资料。收入《道藏精华录》第七集。

 

性命双修万神圭旨

 

 

大道说

 

庖羲上圣,画八卦以示人,使万世之下,知有养生之道。

广成子谓黄帝曰: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赫赫发乎地,肃肃出乎天。我为汝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汝入于穹冥之门矣,至阿彼至阴之原也。

轩辕再拜曰:广成子之谓天矣。

周公繇易曰:君子终日乾乾。

孔子翼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夫道也者,位天地、育万物,曰道;揭日月、生五行,曰道;多于恒河沙数,曰道;孤则独无一侣,曰道;直入鸿蒙而还归溟滓,曰道;善集造化而颉超圣凡,曰道;目下机境未兆而突而灵通,曰道;眼前生杀分明而无能逃避,曰道;处卑污而大尊贵,曰道;居幽暗而极高明,曰道;细入刹尘,曰道;大包天地,日道:从无入有,曰道;作佛成仙,曰道。佛经五千四十八卷,也说不到了处;中庸三十三章,也说不到穷处;道德五千余言,也说不到极处。道也者,果何谓也?一言以定之,曰炁也。

原夫一炁蟠集,溟溟滓滓,窅窅莫测,氤氲活动,含灵至妙,是为太乙,是为未始之始也,是为道也,故曰无始。

夫天地之有始也,一炁动荡,虚无开合,雌雄感召,黑白交凝,有无相射,混混沌沌,冲虚至圣,包元含灵,神明变化,恍惚立报,是为太易,是为有始之始也,是谓道生一也,是曰元始。

夫天地之太极也,一炁斯析,真宰自判,交映罗列,万灵肃护,阴阳判分,是为太极,是谓一生二也,是曰虚黄。

阴阳既判,天地位焉,人乃育焉,是谓二生三也,是曰混元。

阳之清者,升上而焕丽也,则日月星辰在焉。故天左运,三光右旋。阳之清者,腾上而会于阳也,故风云动而雷雨作焉。阴之浊者,重滞而就地也,则海岳奠峙而五谷草木昌焉。故岩岫出云,山泽通气。阴阳之气闭而不通也,则雪霜结而冻冰焉。阴之浊者,积冱而下凝也,穴岩幽藏而深邃,故五谷八石以错杂焉。天地之中,阴阳正气之所交也,圣人焉,仙佛焉,庶民焉,贤愚寿夭,实所宰焉。胎卵湿化,无所息焉。是为六合也,是谓三生万物也。

人禀氤氲之气而生,而长至于二八之年。则九三之阳乃纯。当是时也,岂非上德之大人乎?忽天一朝,谋报浑敦之德者至,乃日凿一窍,则九三之阳,蹄骤奔蹶,而去之六二之中矣。由是乾不能纯,而破于离;坤有所含,而实于坎。

若夫至圣神人,能知道体太极之所以判,能知死生根本之所以始,能知乾坤阴阳之所以乘,能知天地玄牡之所以交,是以法乾坤之体,效坎离之用,振阴阳之柄,过生死之关,取坎中之阳,填离中之阴,离阴既实,则复纯白为乾矣。

斯时补足乾元,复全浑敦,以全亲之所生,以全天之所赋,是为囫囫囵囵一个完人也。再加向上功夫,精进不怠,则金丹成而圣胎圆,圣胎圆而真人现。真人出现,变化无穷,隐显莫测,而与钟、吕、王、马并驾,亦又何难?

奈何世人不明此道,盛不知养,衰不知救,日复一日,阳尽阴纯,死而为鬼。故紫阳真人曰:嗟夫!人身难得,光阴易迁,罔测修短,安逃业报?不自及早省悟,唯只甘分待终。若临期一念有差,立堕三涂恶辙,则动经尘劫,无有出期。当此之时,虽悔何及?

故三教圣人,以性命学开方便门,教人熏修,以脱生死。

儒家之教,教人顺性命以还造化,其道公。

禅宗之教,教人幻性命以超大觉,其义高。

老氏之教,教人修性命而得长生,其旨切。

教虽分三,其道一也。

儒之圣教曰:安汝止,钦厥止,艮其止,止其方,缉熙敬止,在止至善。黄中通理,正位居体,思不出位,立不易方,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浑然在中,粹然至善。诚尽处腔子,里乐处方寸。神明之舍,道义之门,活泼泼地,乐在其中。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天下归仁,退藏于密,何思何虑之天,不识不知之地。难以悉纪,要而言之,无非为此性命之道也。

道之玄教曰:玄牝之门,天地之根,生身处,复命关,金丹之母,玄关之窍,凝结之所,呼吸之根。甲乙坛,戊己门,心源性海,灵府灵台蓬莱岛。朱砂鼎、偃月炉、神室,气穴、土釜、谷神、灵根、把柄、坎离交媾之乡,千变万化之祖,生死不相关之地,鬼神觑不破之机。难以悉纪,要而言之,无非为此性命之道也。

释之禅教曰:不二法门、甚深法界、虚空藏、寂灭海、真实地、总持门。彼岸、净土、真境心他极乐国。如来藏、舍利子、菩萨地、光明藏、圆觉海、般若岸、法王城、西方、天堂、空中、真际、这个、三摩地、华藏海,陀罗尼门、不动道场、波罗蜜地,难以悉纪。要而言之,无非为此性命之道也。

儒曰:存心养性。道曰:修心炼性。释曰:明心见性。心性者,本体也。

懦之执中者,执此本体之中也。道之守中者,守此本体之中也。释之空中者,本体之中本洞然而空也。

道之得一者,得此本体之一也。释之归一者,归此本体之一也。儒之一贯者,以此本体之一而贯之也。

余于是而知:不执中、不一贯,其成圣而孔子乎?不守中,不得一,其能玄而老子乎?不空中、不归一,其能禅而释迦乎?唯此本体。以其虚空无朕,强名曰中;以其霹出端倪,强名曰一。言而中即一之藏也,一即中之用也。

故天得此而天天,地得此而地地,人得此而人人。而天地人之大道,原于此也。

皇得此而皇皇,帝得此而帝帝,王得此而王王。而皇帝王之大道,原于此也。

圣得此而圣圣,玄得此而玄玄,禅得此而禅禅。而圣玄禅之大道,原于此也。

帝皇之得道者,若羲农、黄帝焉。仕隐而得道者,如老、庄、关令焉。侯王而得道者,若子房、淮南焉。山岩而得道者,若钟、吕、希夷焉。

道之在天地间,成仙作佛者,历历不可以指数也。伏睹总仙之传,始知自古以来冲举者十万余人,拔宅者八千余处。奇若子晋之骖鸾、琴高之控鲤,寿若李脱之八百、安期之三千。或住世而留形,或厌世而尸解。复有道成而隐,但为身谋,不肯遗名于世间者、岂胜道哉?是以深山妙窟,代不乏人,或隐或显,宁具知乎?

古之王公大人,折节下士,只为有道存尔。周子曰:天地间,至尊者道,至贵者德,至难得者人。人而至难得者,道德有于身而已矣。

先哲云:人身难得今已得,大道难明今已明。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世人不明此身虚幻,是四大假合之物耳。速如水上之沤,瞬若石中之火。人寿虽曰百年,迨其七十,固亦稀矣。

今以有限易摧之身,日逐无涯不测之事。一息不来,倏然长往,命未告终,真灵已殁于别壳矣。当斯之时,虽荣居极品,禄享千钟,家丰无价之珠,室富倾城之美,悉皆抛下,非已有也。所有与己偕行者,平昔所作罪业而已。故曰: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

回光集云:千年铁树开花易,一失人身再复难。

悟真篇云:试问堆金等山岳,无常买得不来么?

吕纯阳云:万劫千生得个人,须知前世种来因。速觉悟,出迷津,莫使轮回受苦辛。

张紫阳云:休教烛被风吹灭,六道轮回莫怨天。

三夏斯语,能不恤然失乎?

夫人欲免轮回,而不堕于世纲者,莫若修炼金丹,为升天之灵梯,超凡之径路也。其道至简至易,虽愚昧小人得而行之,亦立跻圣域。奈何世之修真者,志道而不专精,专精而不勤久,是以学者众而成者寡也。

尚书曰:知之非艰,行之唯艰。

道经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闻而不行,道安能成?

陈泥丸曰:我昔修行得真诀,昼夜功夫无断绝。一朝行满人不知,四面皆成夜光阙。

马丹阳曰:师恩深重终难报,誓死环墙炼至真。

二公念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发勇猛心,辨精进力,若不立此大志,安能脱樊笼,而超霄汉者哉?

吕祖有云:辛勤二三年,快活千万劫。

盖天有时而倾,地有时而陷,山有时而推,海有时而竭。唯道成之后,乘飞龙,驾紫雾,翱翔天外,逍遥虚空,数不得而限之,命不得而拘之,真常本体,无有尽时,回顾世间之乐,何乐如之?

尝稽道德经曰:虽珙壁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此予道之所由作也。

 

 

性命说

 

夫学之大,莫大于性命。性命之说,不明于世之久矣。

何谓之性?元始真如,一灵炯炯是也。

何谓之命?先天至精,一炁氤氲是也。

然有性,便有命;有命,便有性。性命原不可分。但以其在天,则谓之命;在人,则谓之性。性命实非有两。况性无命不立,命无性不存,而性命之理,又浑然合一者哉。

故易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中庸曰:天命之谓性。此之谓也。

乃玄门专以气为命,以修命为宗,以水府求玄立教。故详言命而略言性,是不知性也,究亦不知命。

禅家专以神为性,以修性为宗,以离宫修定立教。故详言性而略言命,是不知命也,究亦不知性。

岂知性命本不相离,道释原无二致。神气虽有二用,性命则当双修也哉。

贤人之学,存心以养性,修身以立命。圣人之学,尽性而至命。

谓性者神之始,神本于性,而性则未始神,神所由以灵。命者气之始,气本于命,而命则未始气,气所由以生。

身中之精,寂然不动。盖刚健中正,纯粹精者存,乃性之所寄也,为命之根矣。

心中之神,感而遂通。盖喜、怒、哀、惧、爱、恶欲者存,乃命之所寄也,为性之枢矣。

性而心也,而一神之中炯。命而身也,而一气之周流。故身心,精神之舍也。而精神,性命之根也。

性之造化,系手心。命之造化,系乎身。见解知识,出于心哉。思虑念想,心役性也。举动应酬,出于身哉。语默视听,身累命也。

命有身累,则有生死。性受心役,则有去来。有生死,不能至命也。有去来,不能尽性也。

故盈天地间,皆是生气,参赞两间,化育万物。其命之流行,而不息者乎?盖生之理,具于命也。盈天地间,皆是灵觉,明光上下,照临日月。未始性,而能性我之性者,性之始也。未始命,而能命我之命者,命之始也。

天窍圆而藏性,地窍方而藏命。禀虚灵以成性,中天地以立命。性成命立,其中有神。命蒂元气,性根元神。潜神于心,聚气于身。其中有道。

阴符经曰:机在目。

道德经曰:不见可欲,而心不乱。

鲁论曰:非礼勿视。

朱子曰:制于外所以养其中也。

金笥宝箓曰:眼乃神通玄牝门,抑之于眼使归心。

眼守此窍不离,即如来正法眼,合涅槃心之秘旨,故楞严经云: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又观经观心品云:三界之中,以心为主。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毕竟沉沦。

道德首章云:常有欲以观其侥者,观此窍也。常无欲以观其妙者,观此窍中之妙也。

昔黄帝三月内观者,观此也。

太上亦曰:吾从无量劫来,观心得道,乃至虚无。

观心非易,止念尤难。是以念头起处,系人生死之根。

古仙云:大道教人先止念,念头不住亦徒然。

圆觉经云: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

起信论云:心若驰散,即便摄来,令住正念,念起即觉,觉之即无,修行妙门,唯在于此。

虚靖天师云: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起是病,不续是药。

当知妄念起于识根,对境成妄,实非有体。在众生时,智劣识强,但名为识。当佛地时,智强识劣,但名为智。只转其名,不转其体。初一心源廓然妙湛,由知见立知,妄尘生起,故有妄念。若知见无见,则智性真净,复还妙湛,洞彻精了,而意念消。

意念既消,自六识而下莫不皆消。即文殊所谓一根既返元,六根成解脱。既无六根,则无六尘。既无六尘,则无六识。既无六识,则无轮回种子。既无轮回种子,则我一点真心独立无依,空空荡荡,光光净净,而万劫常存,永不生灭矣。(钱塘散人注:此言意识既消,则五蕴皆空)

此法直指人心,一了百当,何等直截,何等简易!但能培养本原,观照本窍,久则油然心新,浩然气畅,凝然不动,寂然无思,豁然知空,了然悟性。此所谓皮肤剥落尽,一真将次见矣。

工夫至此,自然精神朗发,智慧日生,心性灵通,隐显自在。自然有一段清静阖辟之机,自然有一段飞跃活动之趣。自然有一点元阳真炁从中而出,降黄庭,入土釜,贯尾闾,穿夹脊,上冲天谷,下达曲江,流通百脉,灌溉三田,驱逐一身百窍之阴邪,涤荡五脏六腑之浊秽。如服善见王之药,众病咸消。若奏狮子筋之弦,群音顿绝。所以云:一心疗万病,不假药方多。(钱塘散人注:此乃小周天之督脉路线)

是知一切诸圣,皆从此心方便门入,得成祖佛,为人天之师。凡夫不能证者,由不识自心故。故曰: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六道群蒙皆此门出,历千劫而不返,一何痛哉。

所以诸佛惊入火宅,祖师特地西来,乃至千圣悲嗟,皆为不达唯心出要道耳。

如宝藏论云:夫天地之内,宇宙之间,中有一宝,秘在形山,识物灵照,内外空然,寂寞难见,其谓玄玄。巧出于紫微之表,用在于虚无之间。端化不动,独而无双。声出妙响,色吐华容。穷睹无所,寄号空空。唯留其声,不见其形。唯留其功,不见其容。幽明朗照,物理虚通。森罗宝印,万象真宗。其为也形,其寂也冥。本净非莹,法尔圆成。光照日月,德越太清。万物无作,一切无名。转变天地,自在纵横。恒沙妙用,混沌而成。谁闻不喜,谁闻不惊。如何以无价之宝,隐于阴人之坑。哀哉!哀哉!其为自轻。悲哉!悲哉!晦何由明?其宝也焕焕煌煌,朗照十方,间寂无物,应用堂堂。应声应色,应阴应阳。奇物无根,妙用常存。瞬目不见,侧耳不闻。其本也冥,其化也形。其为也圣,其用也灵。可为大道之真精,其精甚灵,万有之因。凝然常住,与道同伦。

天下最亲,莫过心也。百姓之用,而不知心;如鱼在海,而不知水。故佛经云:一切众生,从旷劫来,迷列本心,不自觉悟。妄认四大为身、缘虑为心。譬如百千大海不认,但认一小浮沤。以此迷中复迷,妄中起妄,随境流转,离目生情。取十万端,无时暂暇。至使起惑造业,循环六道,密网自围,不能得出。究竟冥初皆一妄迷真之咎耳。

故灵润曰:妄情牵引何时了,辜负灵台一点光。夫灵台一点光者,即真如灵知心也。最玄最妙,通圣通灵。极高明,极广大。化万法之王,为群有之体。坚彻三界,横亘十方。自混沌未辟之前,而已曾有。虽天地既坏以后,而未尝无。一切境界,皆是心光。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故曰:三界唯心。

迷人心外求法,至人见境是心。境即是心之境,心即是境之心。对境不迷,逢缘不动,能所互成,一体无异。若能达境,唯心便是。悟心成道,觉尽无始,妄念摄境归心,出缠真如,离垢解脱,永合清净本然,则不更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如金出矿,终不更染尘泥;似木成灰,岂有再生枝木。一得永得,尽未来际,永脱樊笼,长居圣域矣。

虽然,此最上一乘大道,若根器利者,一超直入如来地。若根器钝者,将如之何?必由下学而上达的功夫,渐次引入法门可也。使之行一步,自有一步效验,升一级,自有一级规模。亦是行远自迩,登高自卑之意。

若不知入门下手功夫,安能遽到了手极则地位?若未能尽心,而安能知性?未能明心,而安能见性?夫明心尽心之要者,时以善法扶助自心,时以赤水润泽自心,时以境界净治自心,时以精进坚固自心,时以忍辱坦荡自心,时以觉照洁白自心,时以智慧明利自心,时以佛知见开发自心,时以佛平等广大自心。

故知明心是生死海中之智楫,尽性是烦恼病中之良医。若昧此心,则永劫轮回而遗失真性;若明此心,则顿起生死而圆证涅槃。始终不出此心,离此心别无玄妙矣。后面虽有次第工夫,不过是成就这个而已。

噫!莫看易了,至人难遇,口诀难闻。故张平叔云:只为丹经无口诀,教君何处结灵胎?殊不知经中口诀自载,大都秘母言子,不肯分开说破,使人凑泊不来。况多为譬辞隐语,使学者眩目惑心,以致中途退步。余甚悯之,今将丹经梵典中之口诀,—一指出,留与后人,为破昏黑的照路灯,辨真伪的试金石。

太玄真人云:

父母生前一点灵,不灵只为结成形。成形罩却光明种,放下依然彻底清。

空照禅师云:

这个分明个个同,能包天地运虚空。我今直指真心地,空寂灵知是本宗。

自然居士云:

心如明镜连天净,性似寒潭止水同。十二时中常觉照,休教昧了主人翁。

智觉禅师云:

菩萨从来不离真,自家昧了不相亲。若能静坐回光照,便见生前旧主人。

三茅真君云:

灵台湛湛似冰壶,只许元神在里居。若向此中留一物,岂能证道合清虚?

天然禅师云:

心本绝尘何用洗,身中无病岂求医。欲知是佛非身处,明鉴高悬未照时。

主敬道人云:

未发之前心是性,已发之后性是心。心性源头参不透,空从往迹费搜寻。

无心道人云:

妄念才兴神加迁,神过六贼乱心田。心目既乱身无主,六道轮回在目前。

高僧妙虚云:

惺惺一个主人翁,寂然不动在灵宫。但将此中无持碍,天然本体自虚空。

太乙真人云:

一点圆明等太虚,只因念起结成躯。若能放下回光照,依旧清虚一物无。

华严经颂云;

有数无数一切劫,菩萨了知即已念。于此善入菩提行,常勤修习不退转。

海月禅师云:

六个门头一个关,五门不必更遮栏。从他世事纷纷乱,堂上家尊镇日安。

水庵禅师云:

不起一念须弥山,待立当头着眼看。牛一缕丝轻绊倒,家家门底透长安。

大沩智颂云:

真佛无为在我身,三呼三应太惺惺。若人不悟原由者,生劫茫茫认识神。

无垢子谒云:

五蕴山头一段空,同门出入不相逢。无量劫来赁屋住,到头不识主人翁。

唯宽禅师云:

劝君学道莫贪求,万事无心道合头。无心始体无心道,体得无心道也休。

志公和尚云:

顿悟心原开宝藏,隐显灵踪现真象。独行独坐常巍巍,百亿化身无数量。

呆堂禅师云:

应无所住生其心,廓彻圆明处处真。直下顶门开正眼,大千沙界现全身。

指玄篇云:

若得心空若便无,有何生死有何拘。一朝脱下胎州袄,作个逍遥大丈夫。

段真人云:

心内观心觅本心,心心俱绝见真心。真心明彻通三界,外道天魔不敢侵。

张远霄云:

不生不灭本来真,无价夜光人不识。凡夫虚度几千生,杂在矿中不能出。

薛道光云:

妙诀五千称道德,真诠三百颂阴符。但得心中无一字,不参禅亦是工夫。

无垢子云:

学道先领识自心,自心深处最难寻。若还寻到无寻处,方悟凡心即佛心。

逍遥翁云:

扫除六贼净心基,荣辱悲欢事勿追。专炁至柔窥内景,自然神室产牟尼。

弄丸集云:

天机奥妙难轻吐,颜氏如愚曾氏鲁。问渠何处用工夫,只在不闻与不睹。

张三峰云:

真心浩浩无穷极,无限神仙从里出。世人耽着小形骸,一颗玄珠迷不识。

解迷歌云:

若要真精无漏泄,须净灵台如朗月。灵台不净神不请,昼夜工夫休断绝。

北塔祚云:

切忌随他不会他,大随此语播天涯。真净性中方一念,早是千差与万差。

横川拱云:

洞水无缘会逆流,见他苦切故相救。西来祖意定无意,妄想狂心歇便休。

草堂禅师云:

断臂觅心心不得,觅心不得始安心。心安后夜雪庭际,满目瑶花无处寻。

佛国禅师云:

心心即佛佛心心,佛佛心心即佛心。心佛悟来无一物,将军止渴望梅林。

华严经偈云:

若人欲识佛境界,当净其意即虚空。远离妄想及诸取,令心所向皆无碍。

宝积经颂云:

诸佛从心得解说,心者清净名无垢。五道鲜洁不受染,有解此看成大道。

圆悟禅师云:

佛佛道同同互道,心心真契契真心。廓然透出威音外,地久天长海更深。

世奇首座云:

诸法空故我心空,我心空故诸法同。诸法我心无别体,只在而今一念中。

张拙秀才云:

光明寂煦遍河沙,凡圣原来共一家。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

中峰禅师云:

从来至道与心亲,学到无心道即真。心道有无俱泯绝,大千世界一闲身。

张无梦云:

心在灵关身有主,气归元海寿无穷。

白沙先生云:

千修千处得,一念一生持。

彭鹤林云:

神室即是此灵合,中有长生不死胎。

永明延寿云:

有念即生死,无念即泥洹。

胡敬斋云:

无事时需教心空,有事时不教心乱。

道玄居士云:

一出便收来,既归须放下。

罗念庵云:

毋以妄念伐其心,母以客气伤元气。

莎衣道人云:

心若在腔子里,念不出总持门。

白乐天云:

自从苦学空门法,消尽平生种种心。

海业禅师云:

动不忘于观照,静不忘于止息。

韬光集云:

心在是念亦在是,动如斯静也如斯。

冲妙云:

身不动而心自安,心不动而神自守。

徐无极云:

性从偏处克将去,心自放时收拾来。

佛印云:

一念动时皆是火,万缘寂处即生春。

陶宏景云:

修心要作长生客,炼性当如活死人。

无着禅师云:

明即明心空寂,见即见性无生。

华严经云:

若能谛观心不二,方见毗卢清净身。

华严颂云:

始从一念终成劫,悉依众生心想生。

马丹阳云:

若能长守弯弯窍,神自灵明气自充。

丘长春云:

当时一句师边得,默默垂帘仔细看。

慧日禅师云:

一念照了一念之善提也,一念晏息一会之涅槃也。

以上数语,皆成仙作圣之要、八道八德之门也。首阿难多闻总持积岁不登圣果,息缘返照,暂时即证无生。盖凡夫之心,终日趋外,愈远愈背。唯返照者,检清摄念,摄念安心,安心养神,养神归性。即魏伯阳所谓“金来归性初,乃得称还丹”是也。咦!炼矿成金得宝珍,炼情归性合天真。相逢此理,交谈者千万人中无一人。

 

退藏沐浴工夫(洗心退藏图)

 

易之洗心退藏于密这句话头,唐宋神仙谓之沐浴,近代诸人标为艮背,总只是这个道理,这个窍妙。原夫心属乎火,而藏之以背之水者,洗之之义也,心居乎前,而藏之以背之后者,退之之义也。

故初机之士,降伏其心,束之太紧,未免有烦燥火炎之患,是以暂将心火之南而藏背水之北,水火自然交养,自然念虑不生。即白玉蟾所谓洗心涤虑为沐浴是也。

然沐浴虽为洗心之法,艮背虽有止念之功,二理是则是矣,皆未到实际之地。此向上一着,千圣秘而不传后世。学徒所以罕闻、罕遇。人若明得此窍,真可以夺神功,改天命。

古仙有言曰:夹脊双关透顶门,修行径路此为尊。以其上通天谷,下达尾闾,中通心肾,召摄灵阳,救护命宝。此非修行径路而何?吾人未有此身,先有此息,此身未灭,此息先灭,此又非修行正路而何?

原人受生之初,在胞胎内随母呼吸,受气而成此缕,与母联属,渐吹渐开,中空如管,通气在来,前通于脐,后通于肾,上通夹脊泥丸,至山根而生双窍,由双窍下至准头,而成鼻之两孔,是以名曰鼻祖。

斯时,我之气通母之气,母之气通天地之气,天地之气通太虚之气,窍窍相通,无有隔阂。几乎气数满足,裂胞而出,剪断脐带,囚地一声,一点元阳落于立命之处。自此后天用事,虽有呼吸往来,不得与元始祖气相通。人生自幼至老,未有一息驻于其中。凡夫尘生尘灭,万死万生,只为寻不着来时旧路耳。

太上教人修炼而长生者,由其能夺天地之正气。人之所以能夺天地之正气者,由其有两孔之呼吸也。所呼者自己之元气从中而出,所吸者天地之正气从外而入。人若根源牢固,呼吸之间,亦可以夺天地之正气而寿绵长久。若根源不固,精竭气弱,所吸天地之正气随呼而出,身中元气不为己之所有,反为天地所夺。何也?盖为呼吸不得其门而入耳。

一切常人,时吸皆随咽喉而下,至中脘而回,不能与祖气相连,如鱼饮水而口进腮出,即庄子所谓,众人之息以喉是也。(钱塘散人注:此指腹式深呼吸)

若是至人,呼吸直贯明堂,而上至夹脊,而流入命门,得与祖气相连,如磁吸铁,而同类相亲。即庄子所谓,真人之后以踵是也。踵者,其息深深之义。既得深深,则我命在我,而不为大冶陶铸矣。

今之人,有调息、数息、抑息、闭息,皆是隔靴止痒,不得到于玄窍。

此窍初凝,就生两肾,次生其心。其肾如藕,其心如莲,其梗中通外直,拄地撑天。心肾相去八寸四分,中余一寸二分,谓之腔子里是也,乃心肾往来之路,水火既济之乡。

欲通此窍,先要存想山根,则呼吸之气渐次通夹脊,透混元,而直达于命府,方才子母会合,破镜重圆,渐渐扩充,则根本完固,救住命宝,始可言其修炼。

按了真了曰:欲点常明灯,当用添油法。尹师曰:涵养本原为先,救护命宝为急。又曰:一息尚存,皆可复命。人若知添油之法,续尽灯而复光明,即如得返魂之香,点枯荄而重茂盛。所以云:油尽灯灭,气绝身亡。然非此窍则不能添油,非添油则不能接命,命不接则留性不住,性不住忽一旦无常到来,则懵懵然而去矣。故吕公曰:啬精宜及早,接命莫教迟。果然是接之则长生,不接则夭死。

盖人禀天地气数有限,不知保养,自暴自弃,如刘海蟾云:朝伤暮损迷不知,丧乱精神无所据;细细消磨渐渐衰,耗竭元和神乃去。阖辟之机一停,呼吸之气立断。呜呼!生死机关,其速如此,世人何事而不肯回心向道耶?

况此着工夫最是简易,不拘行住坐卧,常损此心,退藏夹脊之窍,则天地之正气可扯而进,与己混元真精凝结丹田,以为起生之本。盖以天地无涯之元炁,而续我有限之形躯,不亦易乎?

学者只要认定此窍,守而不离,久久纯熟,则里面皎皎明明,如月在水,相似自然,散其邪火,销其杂虑,降其动心,止其妄念。妄念既止,真息自现,真念无念,真息无息。息无则命根永固,念无则性体恒存。性存命固、息念俱销,此性命双修之第一步也。

嗟乎!人生如无根之树,全凭气息以为根株,一息不来,命非己有。故欲修长生者,必固其气。气固则身中之元气不随呼而出,天地之真气恒随吸而入。久之,胎息定,鄞鄂成,而长生有路矣。

此段当与第三节蛰伏藏气穴同看。

 

玉液炼形法则(玉液炼形图)

 

初学之人,平素劳碌,乍入圜中,一旦安逸。逸则四肢不运动,安则百节不流通。以致脉络壅塞,气血凝滞,此通关荡秽之法不能无也。

此法先用行气主宰,照在玄膺一窍。此窍可通气管,即黄庭经所谓,玄膺气管受精符是也。少倾,则津液满口,如井水然,微漱数遍,徐徐以意引以重楼,渐达膻中、尻尾、中脘、神阙,至气海而止。就从气海分开两路,至左右大腿,从膝至三里,下脚背及大拇指,又转入涌泉,由脚跟脚弯循大腿而上至尾闾,合作一处,过肾堂、夹脊、双关,分送两肩、两膀、两臂至手背,由中指转手掌,一齐旋回过手腕,由胸旁历腮后,从脑灌顶,复下明堂、上腭,以舌迎之,至玄膺而止。此为一转毕。稍停又眼前行功,则壅滞之处渐次疏通,不唯贯穿诸经,亦能通达诸窍。即心印经所谓,七窍相通,窍窍光明是也。(钱塘散人注:此所谓大周天是也)

盖吾人灵明,一窍六合而内,六合而外,本无不周,本无不照,其不能然者,为形所碍耳。直要炼到形神俱妙,方才与道合真。

夫行气用眼者何也?故施肩吾曰:气是添年药,心为使气神;若知行气主,便是得仙人。昔人谓,目之所至,心亦至焉。心之所至,气亦至焉。斯言确之矣。

炼形用液者何也?道家谓之药涤玉液是津,玉池是口。黄庭内景云:口为玉池太和官,漱咽灵液灾不干,体生光华炁香蘭,却灭百邪玉铢颜。审能修之登广塞。盖液中有气,气中有液,液气相生,日充月盛,为金液之基,作润身之宝。况能穿关透节,无处不到。古歌曰:华池神水频吞咽,紫府元君直上奔,常使气通关节透,自然精满谷神存。

夫玄膺一窍,乃是津液之海,生化之源,灌溉一身,皆本于此。故太上云:舌下玄膺生死岸,子若遇之升天汉。(钱塘散人注:此指舌下腺是也)法华经颂云:白玉齿边流舍利,红莲香上放毫光,喉中甘露涓涓润,心内醍醐滴滴凉。此乃小玉液炼形法也。

人之孔窍所以通乎其虚,达乎其气,而周流于一身之内焉,一或有所蔽塞则为瘀痰、为壅血,而一身脉络不能相通使生疾病。今以此法日行三、五次,但得气血流通,百脉和畅,病即去矣。止而勿行,此与退藏救护是为表里二段并行而不相悖。

夫涵养本原虽是去情识,实除生灭心。心无生灭,身无生灭定矣。欲除生灭心,必自无念始,无念之积习纯熟足,可致无梦。无念之静定熟足,可致无生。无梦乃现在之大事也,无念乃末后之大事也。无生则不造,无梦则不化,不造不化,即不生不灭也。

夫学道之士,不患不成,唯患不勤。苟能专精而勤,未有学而不得也。设使立志不坚,信道不笃,朝为而夕改,始勤而中辍,悦于须臾,厌于持久,欲望与天齐寿,不亦难乎?

内观经云:知道易,信道难;信道易,行道难;行道易,得道难,得道易,守道难。若使不难,则满市皆神仙矣。安足为异耶?

盖修道者,如农夫之去草一般,务拔其根,则吾心天真种子自然发生矣。况此一字法门,彻头彻尾,甚易行,甚有验。小而试之,可以却病延年,大而用之,可以超凡入圣,在学者用功深浅何如耳。

 

 

性命双修万神圭旨第二节口诀

 

安神祖窍翕聚先天(安神祖窍图) (内附法轮自转、龙虎交媾二法)

 

祖窍真际,举世罕知,不得师传,俨似暗中射垛。

盖祖窍者,乃老子所谓玄牝之门也。悟道篇云:要得谷神长不死,须凭玄牝立根基。所以紫阳言:修炼金丹,全在玄牝。于四百字序云:玄牝一窍,而采取在此,交媾在此,烹炼在此,沐浴在此,温养在此,结胎在此,至于脱胎神化,无不在此。修炼之士,诚能知此一窍,则金丹之道尽矣,所谓得一而万事毕者是也。

然而丹经大都喻言,使学者无所归着。前辈指为先天主人、万象主宰、太极之蒂、混沌之根、至善之地、凝结之所、虚无之谷、造化之源、不二法门、甚深法界、归根窍、复命关、中黄宫、希夷府、总持门、极乐国、虚空藏、西南乡、戊己门、真一处、黄婆舍、守一坛、净土、西方、黄中、正位、这个、神室、真土、黄庭,种种异名,难以悉举。

然此窍在身中求之,非口、非鼻、非心、非肾、非肝,非肺、非脾胃、非脐轮、非尾闾、非膀胱、非谷道、非两肾中间一穴、非脐下一寸三分、非明堂泥丸、非关元气海,然则果何处耶?

纯阳祖师云:玄牝玄牝真玄牝,不在心兮不在肾,穷取生身受气初,莫怪天机都泄尽。且以生身之理言之,父母一念将媾之际,而圆陀陀、光灿灿,先天一点灵光撞于母胞,如此○而已。儒谓之仁,亦曰无极。释谓之珠,亦曰圆明。道谓之丹,亦曰灵光。皆指此先天一气、混元至精而言,实生身之原、受气之初、性命之基、万化之祖也。及父母交罢,精血包罗于外,如此◎而已,即吾儒所谓太极是也。由是而五脏,由是而六腑,由是而四肢,由是而百骸,由是而能视、能听、能持、能行,由是而能仁、能义、能礼、能智,由是而能圣、能神、能文、能武,究竟生身本原,皆从太极中那一些儿发出来耳。

参同契云:人所禀躯体,本一无。元精云布,因炁托。初炁一凝定,玄牝立焉。上结灵关,下结气海。灵关藏觉灵性,气海藏生气命。性命虽分龙虎二弦,而性命之根则总持于祖窍之内。

故老子曰: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何以谓之玄牝之门而曰天地根也?岂非吾身之天地、吾身是玄牝耶?吾身天地之根、吾身玄牝之根耶?吾身玄牝之门、吾身天地之门耶?而天地之门之所从出者,独不有所谓先天地生而为天地之根乎?故天地之根,乃天地之所由以分天而分地也,而玄牝之门之所从出者,独不有所谓先玄牝生而为玄牝之根乎?故玄牝之根,乃玄牝之所由以分玄而分牝也。

何以谓之玄也?岂非从有名之母中发出来也?何以谓之玄之又玄?岂非从无名之始中发山来也?

无名之始,释氏指为不二法门;子思曰其为物不二,则其生物不测;庄子曰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而欲悟性以见性者,其将来之昭昭而有伦乎?抑亦求之冥冥而无形乎?

冥冥无形,莫窥其朕。吾儒所谓无声无臭,释氏所谓威音王已前是也。然则何以谓之王,而其所以主张威音者,太极也,故谓之王。

余于是而知学仙学佛者,但觅其王之所在而尊之尔,即尊王矣,而又且并其王而无有之,是由太极,而还于无极也。无极者,真中也。故曰圣圣相传在此中,此中就是尧舜允执之中、孔子时中之中、子思未发之中、易之黄中、通理之中、度人经之中、理五炁之中,释迦之空中之中,老子之守中之中。

然中字有二义。若曰中有定在者,在此中也。若曰中无定在者,乾坤合处乃其中也。以其可得而允执也,故曰有定在。然岂特在此一身之内为然也?是虽一身之外,而遍满天地,亦皆吾心之中也。又岂特在此天地之内为然也?是虽天地之外,而遍满虚空,亦皆吾心之中也。

易曰:周流六虚。然周流于六虚之外,而非不足,退藏于一身之窍,而非有余。故曰一窍能纳太虚。空中道经云:天之极上处距地之极下处,相去八万四千里。而天地之中,适当四万二千里之中处也。若人身一小天地也,而心脐相去亦有八寸四分,而中心之中,适当四寸二分之中处也。此窍正在乾之下、坤之上、震之西、兑之东,八脉九窍、经络联辏、虚间二穴,空悬黍珠,是人一身天地之正中,乃藏元始祖炁之窍也。

若知窍而不知妙,犹知中而不知一。昔人有言曰:心是地而性是王,窍是中而妙是一。一有数种,有道之一、有神之一、有气之一、有水之一、有数之一、有一贯之一、有协一之一、有精一之一、有唯一之一、有守一之一、有归一之一。归一者,以其一而归乎其中也。守一者,以其一而守乎其中也。有中则有一,一而非中,则非圣人之所谓一也。有一便有中,中而非一,则非圣人之所谓中也。故孔子之一,以其中之一而贯之也。尧舜之中,以其一之中而执之也。伏羲氏之河图而虚其中者,先天也,乃吾身祖窍之中也。

孔子曰:先天而天弗违。

老子曰:无名天地之始。

即释氏所谓:茫乎,无联一片,太虚是也。

神禹氏之洛书而实其中者,后天也,乃吾身祖窍之一也。

孔子曰:后天而奉天时。

老子曰:有名,万物之母。

即道家所谓,露出端倪,一点灵光是也。

然而河图中矣,中而未始不一。洛书一矣,一而未始不中。中包乎一,一主乎中,岂非精微之妙理、无为之神机耶?

道德经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洞玄经曰:丹书万卷,不如守一。一者,生生不息之仁也。

中庸曰:修道以仁。

论语曰:天下归仁。

礼记曰:中心安仁。

周易曰:安土敦仁。

予常譬之果实之仁,中有一点者,太极也。而抱之两者,一阴一阳也。

易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故易也者,两而化也。太极也者,一而神也。以此一点之神而含养于祖窍之中,不得勤,不得怠,谓之安神。祖窍非所以复吾身之乾元乎?以此一点之仁,而敦养于坤土之中,而勿忘,而勿助,谓之安土。敦仁非所以立吾身之太极乎?

又若莲子之属中,有一条而抱之两片者,非所谓一以贯之邪?一而二、二而三、三生万物。故张紫阳云:道是虚无生一炁,便从一炁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昌。

昔文始先生问于老子曰:修身至妙至要,载于何章?老子曰:在于深根固蒂,守中抱一而已。

何谓守中?曰:勤守中,莫放逸,外不入,内不出,还本源,万事毕。故老子所谓守中者,守此本体之中也。儒之执中者,执此本体之中。释之空中者,本体之中,本洞然而空也。

老子所谓抱一者,抱此本体之一也。释之归一者,归此本体之一也。儒之一贯者,以此本体之一而贯之也。

唯精唯一者,易之所谓精义入神者是也。允执厥中者,记之所谓王、中心、无为、以守至正者是也。曰王、中心者,盖以一点之仁主此中心之中而命之曰王,所谓天君者是也。夫何为哉?以守至正而已矣。命由此立,性由此存,此两者同出异名,原是窍中旧物。如今复返窍中,则蒙庄所谓南海之倏,北海之忽,相遇于混沌之地矣。

修丹之士,不明祖窍,则真息不住而神化无基,药物不全而大丹不结。盖此窍是总持之门、万法之都,亦无边傍,更无内外,不可以有心守,不可以无心求。求以有心,守之,则着相。以无心求之,则落空。若何可也?受师诀曰:空洞无涯是玄窍,知而不守是工夫。常将真我安止其中,如如不动、寂寂惺惺、内外两忘、浑然无事,则神恋气而凝,命恋性而住,不归一而一自归,不守中而中自守。中心之心既实,五行之心自虚,此老子抱一守中、虚心实腹之本旨也。

 

 

张紫阳云:

虚心实腹义俱深,只为虚心要识心。

刘海蟾云:

中央神室本虚闲,自有先天真气到。

吕纯阳云:

守中绝学方知奥,抱一无言始见佳。

徐佐卿云:

倏忽遨游归混沌,龙虎蟠踞入中黄。

正阳翁云:

要识金丹端的处,未生身处下功夫。

如如居士云:

坤之上,乾之下,中间一宝难酬价。

李清庵中和集云:

两仪肇判分三极,乾以直专坤辟翕。天地中间玄牝门,其动愈出静愈入。

王玉阳云光集云:

谷神从此立天根,上圣强名玄牝门。点破世人生死穴,真仙于此定乾坤。

谭处端水云集云:

阴居于上阳居下,阳气先升阴气随。配合虎龙交媾处,此时如过小桥时。

河上公过明集云:

杳杳冥冥开众妙,恍恍惚惚葆真窍。敛之潜藏一粒中,放之弥散六合表。

张紫阳悟真篇云:

震龙汞自出离乡,兑虎金生在坎方。二物总因儿产母,五行生要入中央。

张景和枕中记云:

混元一窍是先天,内面虚无理自然。若向未生前见得,明知必是大罗仙。

葛仙翁玄玄歌云:

乾坤合处乃真中,中在虚无甚空阔。簇将龙虎窍中藏,造化枢机归掌握。

罗公远弄九集云:

一窍虚无天地中,缠绵秘密不通风。恍惚杳冥无色象,真人现在宝珠中。

天来子白虎歌云:

玄牝之门镇日开,中间一窍混灵台。无关无锁无人守,日月东西自往来。

张鸿蒙还元篇云:

天地之根始玄牝,呼日吸月持把柄。隐显俱空空不空,寻之不见呼之应。

高象先金丹歌云:

其一之道何所云,莫若先敲戊己门。戊己门中有真水,真水便是黄芽根。

丁野鹤逍遥游云:

三教一元这个圆,生在无为象帝先。悟得此中真妙理,始知大道祖根源。

萧祖虚大丹诀云:

学人若要觅黄芽,两处根源共一家。七返九还须识主,工夫毫发不容差。

李灵阳祖窍歌云:

个个无生无尽藏,人人本体本虚空。莫道瞿昙名极乐,孔颜乐亦在其中。

陈致虚转语偈云:

一者名为不二门,得门入去便安身。当年曾子一声唯,误了阎浮多少人。

薛紫贤虚中诗云:

天地之间犹橐籥,橐籥须知鼓者谁。动静根宗由此得,君看放手有风无。

吕祖纯阳文集云:

阴阳二物隐中微,只为愚徒自不知。实实认为男女是,真真说做坎离非。

李道纯无一歌云:

道本虚无生太极,太极变而先有一。一分为二二生三,四象五行从此出。

寿涯禅师语录云:

陀罗门启妙难穷,佛佛相传只此中。不识西来真实义,空穿铁履走西东。

马丹阳醉中吟云:

老子金丹释氏珠,圆明无欠亦无余。死户生门宗此窍,此窍犹能纳太虚。

曹文逸大道歌云:

借问真人何处来,从前原只在灵台。昔年云雾深遮蔽,今日相逢道眼开。

刘长生仙药集云:

一窍虚空玄牝门,调停节候要常温。仙人鼎内无他药,杂矿销成百炼金。

李道纯中和集云:

乾坤阖辟无休息,离坎升降有合离。我为诸君明指出,念头是外立丹基。

刘海蟾见道歌云:

函谷关当天地中,往来日月自西东。试将寸管窥玄窍,虎踞龙蟠气象雄。

无心昌老秘诀云:

自晓谷神通此道,谁能理性欲修真。明明说向中黄路,霹雳声中自得神。

玉蟾白真人云:

性之根,命之蒂,同出异名分两类。合归一处结成丹,还为元始先天炁。

缘督赵真人云:

虚无一窍正当中,无生无灭自无穷。昭昭灵灵相非相,杳杳冥冥空不空。

紫阳张真人金丹序云:

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气穴,内有坎离精。

莹蟾李真人道德颂云:

阖辟应乾坤,斯为玄牝门。自从无出入,三界独称尊。

司马子微云:

虚无一窍号玄关,正在人身天地间。八万四千分上下,九三六五列循环。

大包法界浑无迹,细入尘埃不见颜。这个名为祖炁穴,黍珠一粒正中悬。

 

以上口诀,皆发明祖窍之妙。老子曰: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

庄子曰:枢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坤。

曰:正位居体鼎。

曰:正位凝命根。

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而孟子亦曰:立天下之正位,惟此正位也。以言乎其大,则足以包罗乎天地而无外。故谓之广居而大道从此出矣。

毛诗曰:秉心寒渊。

太玄经曰:藏心于渊,美厥灵根。

参同契曰: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曰塞、曰藏,潜而守之之义也。然而浮游二字不可不知也。浮游者,优游也。即孟子之所谓勿忘勿助也,释氏所谓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亦此义也。

 

法轮自转工夫(法轮自转图)

 

三教法门,同途异辙,迹虽分三,理则一也。如此看工夫,释家谓之法轮,道家谓之周天,儒家谓之行庭。

易曰: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行庭者,天行健之之行也。天之行也,日一周天,何其健欤。若吾身亦一小天地者,周天之行健也。

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然吾身中之黄庭太极立焉,而天则旋乎其外而在来之不穷矣。艮曰时止则止,太极立焉。时行则行,周天行焉。

又不观之系辞乎,系辞曰: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又曰: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又曰:屈仰相感而利生焉。此行庭之心法也。

何为立极?即前所谓心中之仁安于中心之中,而为土中者,以敦养之,自有消息真机。而身心性命相为混合矣。

一屈一伸,一往一来,真有若日月之代明,寒暑之错行,其殆天运之自然,是亦吾身之一天地也。

始而有意,终于无意。起初用意引气旋转由中而达外,由小而至大,口中默念十二字诀曰:白虎隐于东方,青龙潜于酉位。一句一圈,数至三十六遍而止。及至收回,从外而旋内,从大而至小,亦念诀曰:青龙潜于酉位,白虎隐于东方。亦数三十六遍,复归太极而止,是为一周天也。久则不必用意,自然璇机不停,法轮自转,真个有歇手不得处。

 

全阳子云:与日月而周回,同天河而轮转。轮转无穷,寿命无穷。

鸣道集云:安闲自得长生道,昼夜无声转法轮。

韩逍遥云:法轮要转常须转,只在身中人不见,驾动之时似日轮,日轮向我身中转。

又云:法轮转得莫停留,念念不离轮自转。

当其转也,翁然如云雾之四塞,飒然如风雨之暴至,恍然如昼梦之初觉,涣然如沉疴之脱体。精神冥和,如夫妇之交接;骨肉融和,如澡浴之方起。

易曰: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肢。斯言信矣。

 

龙虎交媾法则(龙虎交媾图)

 

夫人也,坎离交则生,分则死,此理之必然,无一人不如此者。

盖离三为阳,而居南,外阳而内阴也,谓之真汞。坎三为阴,而居北,外阴而内阳也,谓之真铅。故紫阳真人云:日居离位反为女,坎配蟾宫却是男。此言坎之男、离之女,犹父之精、母之血也;日之鸟、月之兔也;砂之汞、铅之银也;天之玄、地之黄也。此数者,皆指示龙虎二气也。

参同契曰:离已日光,坎戊月精。故离之已象龙之弦气也,坎之戊象虎之弦气也。夫戊与己是黄庭真土之体,因太极一判,分居龙虎二体之中。修丹之士,若欲返其本,复其初,使龙虎归于鼎中,情性归于窍内,当用龙从火里出、虎向水中生之二诀。则炎烈火中出飞龙之矫矫,泓澄水底跃走虎以耽耽,始得龙虎相交,向鸿蒙而潜归混沌。继则夫妻合体,从恍惚而竟入虚无、共至黄房,互相吞啖,两情留恋,二气交加,有如天地之媾精、日月之交光,盘旅于祖窍之间,自然复此先天未判之气而成混元真一之精。为大药之根原,作还丹之基本也。

原夫龙之情性常在于戊,虎之精性常在于已。只缘彼此各有土气,二土合并而成刀圭,是以坎离交而地天泰,龙虎交而戊合己也。戊己合为一体,则四象会合而产大药也。

易曰: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天地以阴阳交媾而生物,丹法以阴阳交媾而生药。盖未有不交媾而用以成造化者也。

玉芝书云:玄黄若也无交媾,争得阳从坎下飞。是乃作丹之大端,修仙之第一义也。若天地之气不氤氲,则甘露不降,坎离之体不灾并,则黄芽不生。龙虎二弦之气不会合,则真一种子不产。真一种子不产,则将何者为把柄而凝成金液大丹耶?

然交媾之理有二,有内交者,有外交者。坎离、龙虎交,内交也,产药也。乾坤子午交,外交也,结丹也。此二法天渊不同,学者有细辨之。

 

张紫阳云:既驱二物归黄道,争得金丹不解生。是此义也。

吕纯阳云:二物会时为道本,五行全处得丹名。是此义也。

陈抱一云:戊已乍交情性合,坎离才媾龙虎降。是此义也。

张用成云:虎跃龙腾凤浪粗,中央正位产玄珠。是此义也。

张平叔金丹四百字云:龙从东海来,虎向西山起,两兽战一场,化作一泓水。亦此义也。

夫龙虎交媾者乃三元合一之法也,所以会乾坤、交坎离、簇阴阳、合性命,使二者复变而为一。以至九宫、八卦、七政、六位、五行,四象、三才之生于二者,莫不皆归于二矣。一者,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是也。大哉!一乎!以其流行谓之炁,以其凝聚谓之精,以其妙用谓之神。

始因太极一判分居二体之中,日远日疏,卒至危殆。是以圣人,则天地之要,知变化之源,取精于水府,召神于灵关。使归玄牝窍中,得与祖炁聚会,三家相见,合为一体。先则凝神于混沌,次则寂照含虚空。抱一无离,是为返本还原之妙道也。

书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唯精惟一,允执厥中。盖言心与精而为一,而会归于黄中之中。而允执之者,此尧舜之所以开道统之传,而为万古圣学之宗也。

 

 

性命双修万神圭旨第三节口诀

 

蛰藏气穴众妙归根(蛰藏气穴图) (内附行、住、坐、卧四法)

 

前节言翕聚乃守中抱一之工夫,此节言蛰藏则深根固蒂之口诀。翕聚、蛰藏相为表里,非翕聚则不能发散,非蛰藏亦不能发生,是此二节一贯而下,两不相离者也。

此诀无他,只是将祖窍中凝聚那点阳神下藏于气穴之内,谓之送归土釜,牢封固。又谓之凝神入气穴。此穴有内外两窍,外窍喻桃杏之核,内窍譬核中之仁。古仙有曰:混沌生前混沌圆,个中消息不容传,劈开窍内窍中窍,踏破天中天外天。

此窍中之窍,释尊标为空不空,如来藏。老君名之玄又玄,众妙门。海蟾亦曰无底,曰橐有孔,曰籥中间一窍。无人摸着,此指窍中之窍而言也。是窍也,为阴阳之源,神气之宅,胎息之根,呼吸之祖。

胎者,藏神之府。息者,化胎之源。胎因息生,息因胎住。而窍中之窍,乃神仙长胎住息之真去处也。然天地之大乃一胎也。而日月之往来,斗柄之旋转者,真息也。又不观三氏之书乎?易经曰:成性存存,道义之门。道德经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遗教经曰:制之一处,无事不辨。皆直指我上真人呼吸处言之。

然则真人呼吸处果何处耶?吾昔闻之经曰:藏元精之窅冥府,结胎息之丹元宫,上赤下黑,左青右白,中央黄晕之间,乃真人呼吸之处。正当脐轮之后,肾堂之前,黄庭之下,关元之上,即黄庭经所谓上有黄庭下关元,后有幽阙前命门是也。

廖蟾晖云:前对脐轮后对肾,中间有个真金鼎是也。即识此处,即将向来所凝之神而安于窍中之窍,如龟之藏,如蛇之蛰,如蚌之含光,如蟾之纳息,绵绵续续,勿忘勿助,若存而非存,若无而非无,引而收之。于无何乡,运而藏之,于阖辟处少焉。呼吸相含,神气相抱,结为丹母,镇在下田。外则感召天地灵阳之正气,内则擒制一身铅汞之英华。如北辰所居,众星皆拱。久则神气归根,性命合一,而大药孕于其中也。

然凝神调息皆有口诀,不然恐思虑之神妄交于呼吸之气,结成幻丹,而反害药物矣。所以仙翁云:调息要调真息息,炼神须炼不神神。

黄帝阴符经曰:人知其神之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不神者,性也。盖性者,神之根也。神本于性,而性则未始神。神中炯炯而不昧者,乃是真性也。

仙姑大道歌曰:我为诸君说端的,命蒂从来在真息。真息者,命也。盖命者,气之蒂也。蒂本于命,而命则未始气。气中氤氲而不息者,乃是真命也。

这个不神之神,与那个真息之息,他两个方才是真夫妻、真阴阳、真龙虎、真性命。纽结做一团,混合为一处,打成作一片,煅炼在一炉,或名之曰牛女相逢、又曰牝牡相从、又曰乌免同穴、又曰日月同宫、又曰魂魄相投、又曰金火混融,究而言之,不过凝神合气之法耳。

是以神不离气,气不离神,吾身之神气合,而后吾身之性命见矣。性不离命,命不离性,吾身之性命合,而后吾身未始性之性、未始命之命见矣。崔公入药镜曰:是性命,非神气,权而言之则二,实而言之则一。神气固非二物,性命则当双修。而双修之旨,久失其传,以至玄禅二门,互争高下。

刘海蟾云:真个佛法便是道,一个孩儿两个抱。

清和翁曰:性命双修教外传,其中玄妙妙而玄。簇将元始归无始,逆转先天作后天。

此端奥妙,非师罔通,口诀玄微,详载于后。今姑就诸仙所证者而言之,便于初机而易得悟入也。

按白玉蟾云:昔日遇师亲口诀,只要凝神入气穴。气穴者,内窍也。蛰神于中,藏气于内,以如来空空之心,合真人深深之息,则心息相依,息调心净。盖蕴一点真心于炁中,便是凝神入气穴之法。神既凝定气穴,常要回光内照。照顾不离,则自然旋转,真息一降一升,而水火木金相为进退矣。

仙谚曰:欲得长生,先须久视。久视于上丹田,则神长生;久视于中丹田,则气长生;久视于下丹田,则形长生。

夫日月之照于天地间,蚌吸之则生珠,顽石蓄之则产玉,何况人身自有日月,岂不能回光内照,结自己之珍珠。产自已之美玉哉?

然而神即火也,气即水也。水多则火灭,火多则水干。中年之人,大抵水不胜火者多矣。所以,命宜早接,油要早添。添油之法已载前教护命宝之下。今复进言,则天人一气之旨尽露矣。

夫天人之际,唯一气之相为阖辟,相为联属已尔,而非有二也。故我而呼也,则天地之气与焉,而发而散。我而吸也,则天地之气与焉,而翕而聚。此天人相与之微,一气之感通者然也。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呼吸于其内也。人能效天地呼吸于其内,亦可与天地同其长久。

曹仙姑云:元和内运即成真,呼吸外施终未了。以口鼻之气往来者,外呼吸也。乾坤之气阖辟者,内呼吸也。

萧了真云:老子明开众妙门,一开一阖应乾坤。果于罔象无形处,有个长生不死相。此指内呼吸也。

张平叔云:玄牝之门世罕知,休将口鼻妄施为。饶君吐纳经千载,争得金乌搦兔儿。此斥外呼吸也。

外呼吸乃色身上事,接济后天以养形体。内呼吸以法身上事,栽培先天以养谷神。

盖内呼吸之息,原从天命中来,非同类之物不能相亲。是以圣人用伏炁之法,夺先天地之冲和,逆上双关。前返乎后,以达本根。使母之气伏子之气,子母眷恋于其间,则息息归根,而为金丹之母矣。

前辈云:伏炁不服气,服气须伏炁。服气不长生,长生须伏炁。炁之积于下者,无地可透,自然升之而上至髓海。积于上者,无处可奔。自然降之而下至气海。二气相接,循环无端。古先达人得济长生者,良由有此逆用之法也。

此法自始至终丢他不得。起手时有救护补益之功;第二节有流戊就己之功;第三节有添油接命之功;第四节有助火载金之功;第五节火炽而有接济之功;第六节胎成而有沐浴之功;第七节温养而有乳哺之功。婴儿救出于苦海,此时到岸不须船,这着功夫才无用矣。

且人始生也,一剪肚脐而几希性命即落在我之真人呼吸处矣;既之而在于天地之间;又既之而在于肉团之心;又既之而散于耳目口鼻四肢百骸。日复一日,神驰气散,乃死之途也。

故神仙以归伏法度人,必先教之返本。返本者何?以其散之于耳目口鼻四肢百骸者而复返于肉团之心,谓之涵养本原。又将以肉团心之所涵养者而复返之于天地之间,谓之安神祖窍。(钱塘散人:此处指天地,乃之人身之天地,非指自然界之天地)又将以天地间之所翕聚者而复返之于真人呼吸处,谓之蛰藏气穴。日复一日,神凝气聚,乃生之途也。

古仙曰:屋破修容易,药枯生不难。但知归伏法,金宝积如山。此时补完乾体,接续气数,以全亲之所生,以全天之所赋,真汞才有八两,真铅始足半斤,若婴儿心同赤子,阴阳吻合,混沌不分,出息微微,入息绵绵,渐渐入而渐渐柔,渐渐和而渐渐定,久则窍中动息兀然自住,内气不出,外气反进,此是胎息还元之初,众妙归根之始也。

吕知常曰:一息暂停,方可夺天地造化。

程伊川曰:若非窃造化之机,安能长生?

翁葆光曰:一刻之工夫,可在天地一年之气数。

此三老者岂虚语哉?盖胎息妙凝之时,入无积聚,出无分散,体相虚空,泯然入定。定久,内外合一,动静俱无,璇机停轮,日月合壁,万里阴沉春气合,九霄清澈露华凝。妙矣哉!其阴阳交感之真景象于斯时也。元精吐华,而乾金出矿矣。此系重开混沌,再入胞胎,开无漏花,结菩提果,非夙有仙骨者,不能知此道之妙也。

后有密户前生门,出日入月呼吸存。此老氏黄庭外景经之口诀也。

只就真人呼吸处,放教姹女往来飞。此李长源混元宝章之口诀也。

内交真炁存呼吸,自然造化返童颜。此许旌阳醉思仙歌之口诀也。

西方金母最坚刚,走入壬家水里藏。此石杏林还元篇中之口诀也。

要知大道希夷理,太阳移在月明中。此薛紫贤复命篇中之口决也。

先贤明露丹台旨,几度灵鸟宿桂柯。此刘海蟾还金篇中之口诀也。

两般灵物天然和,些子神机这里求。此陈默然崇正篇中之口诀也。

古佛之音超动静,真人之息自游丝。此释鉴源青莲经中之口诀也。

一息渐随无念窅,半醒微觉有身浮。此罗念庵胎息篇中之口诀也。

出息不随万缘,入息不居蕴界。此般若尊者答东印度国王口诀也。

水银实满葫芦里,封固其口置深水。此萼绿华气穴图中之口诀也。

万物生皆死,元神死复生。以神归气穴,丹道自然成。此石杏林之口诀也。

归根自有归根窍,复命宁无复命关。踏破两重消息子,超凡入圣譬如闲。此李清庵之口诀也。

心思妙,意思玄,脐间元气结成丹。谷神不死因胎息,长生门户要绵绵。此群仙珠玉口诀也。

专气致柔神久留,往来真息自悠悠。绵绵迤逦归元命,不汲灵泉常自流。此海蟾翁口诀也。

一条直路少人寻,风虎云龙自啸吟。坐定更知行气主,真人之息又深深。此陈致虚口诀也。

圆不圆来方不方,森罗天地暗包藏。如今内外两层白,体在中央一点黄。此大成集口诀也。

息调心净守黄庭,一部浑全圆觉经。悟劫此身犹是幻,蒲团坐上要惺惺。此抱朴子口诀也。

经营鄞鄂体虚无,便把元神里面居。息往息来无间断,圣胎成就合元初。此陈虚白口诀也。

(钱塘散人:鄞鄂,即元神)

谛观三教圣人书,息之一字最简直。若于息上做功夫,为佛为仙不劳力。思缘达本禅之机,息心明理儒之极,息气凝神道之玄。三息相须无不克。此李道纯中和集中之口诀也。

 

胎息诀

 

袁天纲胎息诀

 

夫元气者,大道之根,天地之母,一阴一阳,生育万物。在人为呼吸之气,在天为寒暑之气。能改移四时之气者,戊己也。

春在巽,能发生万物。夏在坤,能长养万物。秋在乾,能成熟万物。冬在艮,能含养万物。

故学道者,当取四时正气,纳人胎中,是为真种,积久自得,心定,神定,息定,龙亲虎会,结就圣胎,谓之真人胎息。

 

太始民胎息诀

 

夫道,太虚而已矣。天地、日月皆从太虚中来。故天地者,太虚之真胎也。日月者,太虚之真息也。

人能与太虚同体,则天地即我之胎,日月即我之息,太虚之包罗即我之包罗。岂非所谓超出天地、日月之外而为混虚氏其人欤。

 

达摩祖师胎息经

 

胎从伏气中结,气从有胎中息。气入身中为之生,神去离形为之死。知神气可以长生。固守虚无以养神气。神行则气行,神住而气住。若欲长生,神气相注,心不动念,无来无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勤而行之,是真道路。

 

张景和胎息诀

 

真玄真牝,自呼自吸,似春沼鱼,如百虫蛰,灏气融融,灵风习习,不浊不清,非口非鼻,无去无来,无出无入,返本还原,是真胎息。

 

王子乔胎息诀

 

奉道之土,须审子午卯酉四时,乃是阴阳出入之门户。定心不动,谓之曰禅。神通万遍,谓之曰灵。智周万事,谓之曰慧。道元合炁,谓之曰修。真炁归元,谓之曰炼。龙虎相交,谓之曰丹。三丹同契。谓之曰了。

有志于道者,知此根源,依法修行,自可入于长生大道矣。

 

许栖严胎息诀

 

凡修道者,常行内观,遗去三尸,驱除六贼,纳气于丹田,定心于觉海。心定则神宁,神定则气住,气住则胎长矣。胎之长者,由于息之住地,无息不胎,无胎不息,住息长胎,圣母神孩。故曰:胎息定而金木交,心意宁而龙虎会也。

 

王方平胎息诀

 

凡所修行,先定心炁。心炁定则神凝,神凝则心安,心安则气升,气升则境忘,境忘则清静,清静则无物,无物则命全,命全则道生,道生则绝相,绝相则觉明,觉明则神通。

经曰:心通万法皆通,心静万法皆灭。此我佛如来真定法门者也。学者果能定心气,凝胎息,则还丹不远,金液非遥。

 

赤松子胎息诀

 

气穴之间,昔人名之为生门死户,又谓之天地之根。凝神于此,久之,元气日充,元神日旺。神旺则气畅,气畅则血融,血融则骨强,骨强则髓满,髓满则腹盈,腹盈则下实,下实则行步轻健,动作不疲,四肢康健,颜色如桃,去仙不远矣。

 

性空子胎息诀

 

我之本体本自圆明,圆明者是我身中天地之真胎也。我之本体本自空寂。空寂者,是我身中日月之息也。唯吾身之天地有真胎矣,而后天地之胎与我之胎相为混合而胎我之胎,唯吾身之日月有真息矣。而后日月之息与我之息相为混合而息我之息,唯吾身之本体既虚空矣。而后虚空之虚空与我之虚空相为混合而虚空我之虚空。

 

 

幻真先生胎息铭

 

三十六,一咽为先,吐唯细细,纳唯绵绵,坐卧亦尔,行立坦然,戒于喧杂,忌以腥膻,假名胎息,实曰内丹,非只治病,决定延年,久久行之,名列上仙。

 

 

以上口诀,举其大略,余者载于丹经,不可得而尽述。此蛰藏工夫其用大矣。谓人之元神,藏于气穴,犹万物藏于坤土。神入也,中天气降而至于地气,与神合,犹地道之承于天。

参同契曰:恒顺地理,承天布宣。

易曰:至哉!万物资生。

盖亥月纯坤用事之时,时当草木归根,蛰虫入户,闭塞成冬,冬虽主藏,然次年发育之功实胚胎于此。

盖一阳不生于复而生于坤,坤虽至阴,然阴里含阳,大药之生实根只于此。药将产时,就与孕妇怀胎相似,保完真种,不敢放肆。慎起居,节饮食,忌酒色,戒恼怒。外不役其形骸,内不劳其心志。至于行、住、坐、卧,各各有方,行则措足于坦途,住则凝神于太虚,坐则调丹田之息,卧则抱脐下之珠。故曰行、住、坐、卧不离这个。

 

卧禅图、行禅图立禅图、坐禅图

 

坐不必趺跏,当如常坐。夫坐虽与常人同,而能持孔门心法则与常人异矣。所谓孔门心法者,只要存心在真去处是也。

盖耳目之窍,吾身之门也。方寸之地,吾身之堂也。立命之窍,吾身之室也。故众人心处于方寸之地,犹人之处于堂也,则声色得以从门而摇其中。至人心藏于立命之窍,犹人之处于室也,则声色无所从入而窥其际,故善事心者,潜室以颐晦而耳目为虚矣。御堂以听政,而耳目为用矣。若坐时不持孔门心法,便是坐驰,便是放心。

坛经曰:心念不起名为坐,自性不动名为禅,坐禅妙义端不外此。

古人有言,修道易,炼魔难,诚哉是言也。然色魔、食魔易于制伏,独有睡魔难炼,是以禅家有长坐不卧之法。盖人之真元常在夜间走失,苟睡眠不谨,则精自下漏,气从上泄,元神无依亦弃躯而出,三宝各自驱散,人身安得而久存哉?

至人睡时,收神下藏丹窟,与气合交,水火互相拘钤,则神不外驰而气自安定矣。

今以常人言之,神则寄于目矣。而夜寐既熟,则藏之于肾,至夙兴之时,而目之神有不爽然清乎?藉其不夜而肾神岂能清?

今又以天道言之,日则丽之于天矣,而夜沦地中则藏之于海,至启明之侯,而天之气有不爽然乎?藉其不夜而海气岂能清?

此则崔公入药镜所谓水火交,永不老是也。

今之人懵而睡,忽然而醒,是何物主之而使之觉也?夫魂与神并则觉,魄与尸合则昏。昏者,死之根。觉者,生之兆。魂属阳而喜清虚,魄属阴而好驰骋。魄者,鬼也。魂者,神也。

神则日接之于物,夜形之于梦。黄粱未熟,南柯未寤,一生之荣辱富贵,百岁之悲忧悦乐,备尝于一梦之间。使其去而不还游,而不返则生死路隔,幽冥之途绝矣。

由是观之,人不能自生而其所以生者,梦中之人为之也,不能自死而其所以死者,梦中之人为之也。然不知所以梦,则亦不知所以死,不知所以觉,则亦不知所以生。梦中之有觉者,以梦之中而自有真觉者在焉。死中之有生者,以死之中而自有长生者在焉。是故,因觉知生,因梦知死,知斯二者,可以入道矣。

夫人之觉也,耳其有不能听乎,目其有不能视乎,手其有不能持乎,足其有不能行乎,心其有不能喜、不能怒乎。而人之睡也,耳固在也,何其不能听乎?目固在也,何其不能视乎?手固在也,何其不能持乎?足固在也,何其不能行乎?心固在也,何其不能喜、不能怒乎?由此观之,则其死也,似为无知而无觉矣。

而人之睡而梦也,而梦之时,亦有耳能听矣,而其听也,何其不属于人之耳乎?亦有目能视矣,而其视也,何其不属于人之目乎?亦有用能持矣,而其持也,何其不属于人之手乎?亦有足能行矣,而其行也,何其不属于人之足乎?亦有心能喜、能怒矣,而其喜也、怒也,何其不属于人之心乎?由此观之,则其死也,似为有知而有觉矣。

然死生通乎昼夜之道、梦觉之常者乎?古之真人,其觉也,无忧;其寐也,无梦。故无梦地位,非道成之后不能到也。然初机之士,炼心未纯,昏多觉少,才一合眼,元神离腔,睡魔入舍,以致魂梦纷飞,无所不至,不惟神出气移,恐有漏炉迸鼎之患。

若欲敌此睡魔,须用五龙盘体之法。诀曰:东首而寝,侧身而卧,如龙之蟠,如犬之曲,一手曲肱枕头,一手直摩脐腹,一只脚伸,一只脚缩,未睡心,先睡目,致虚极,守静笃,神气自然归根,呼吸自然含育,不调息而息自调,不伏气而气自伏(钱塘散人:此即陈抟老祖睡仙功)。依此修行,七祖有福。陈希夷己留形于华山,蒋青霞曾脱壳于王屋。此乃卧禅的旨,与那导引之法不同。功夫到时,自然寝寐神相抱,觉悟候存亡,亦能远离颠倒梦想。即所谓,古之真人,其觉也,无忧;其寝也,无梦是矣。(钱塘散人:漆园公,庄子曾为漆园小吏)

然虽睡熟,常要惺惺,及至醒来,慢慢展转,此时心地湛然,良知自在,如佛境界(钱塘散人:即前意识状态,此时最空灵)。正白乐天所云:前后际断处,一念未生时,此际若放大,静一场效验。真有不可形容着。昔尹师静室中有一联云:觉悟时切不可妄想,则心便虚明。纷扰中亦只如处常,则事自顺遂。

李真人满江红词云:好睡家风,别有个睡眠三昧。但睡里心诚,睡中澄意,睡法既能知旨趣,便于睡里调神气。这睡功,消息睡,安禅少人会。

又敌魔诗云:坐中昏睡怎禁它,鬼面神头见也么。昏散皆因由气浊,念缘未断属阴多。渐来水面侵堤岸,风定江心绝浪波。性寂情空心不动,坐无昏散睡无魔。

上古之人,有息无睡。故曰:向晦入晏,息若一觉。睡熟阳光尽为阴浊所陷,就如死人一般,若知晏息之法,当向晦时。耳无闻,目无见,口无言,心无累,鼻息无喘,四肢无动。那一点元神真气相依相恋,如炉中种火相似。久久纯熟,自然神满不思睡,气满不思食,精满不思欲,元炁自聚,真精自凝,胎婴自栖,三尸向灭,九虫自出,所谓睡魔不知从何而去矣。其身自觉安而轻,其心自觉虚而灵,其气自觉和而清,其神自觉圆而明。若此便入长生路,休问道之成不成。

 

紫中道人答问

 

客问:坐禅一事如何?

予答曰:咽津纳气,是人行有药,方能坐化生鼎内。若无真种子,犹将热火煮空铛。释氏云:此是守尸鬼魔砖作镜的工夫。其言相是而不相非,粤自晋之伯阳、宋之紫阳,绝唱斯道,厥后缵其绪也,即海琼、紫琼、黄房、缘督、上阳诸真叠继,则金丹之草一丝之脉,至今不断,代不乏人,以接绍三教一源之道统。若言守静兀坐,乃最下小乘之法,外道惑人之邪径耳。

客复问:然则毕竟如何?

予曰:子肯大施法财,告天萌(盟)愿,即当为汝言。

客跽而请曰:弟子历劫难遇,今生遭逢,原师慈悲,恩莫大焉乎。

曰:子来,吾语汝。子今信誓旦旦,予将妄言之,子勿妄听之;予以实言之,子勿妄信之,当告汝言。夫精、气、神三宝,则撑持宇宙,总括阴阳。天地得之而含盖乾坤,人心得之则修仙做佛。唯有内有外,知之者可以兼而修之,不知者独修一物。独修者,乃顽冥之汉也;兼修者,能证仙佛之果也。缘其乱统,则说到此地,未有不望洋而退舍者矣乎。果无疑,当以告子,凡言内外兼修者,其精在沓冥恍惚之中。此精姓金,唤九三郎,讳元晶,号曰金华商夫君,居玉池之西,出入跨虎,乳名婴儿,晚则唤为金公。凡到邻家,便称主人,其情嗜交梨。此乃先天地之精,却为人之至宝。其炁乃虚无中来,此炁姓白,唤太乙郎,名元炁,号曰:宇宙主宰素练郎君。寄居西川,出入骑白虎,乳名唤真种子,晚则呼白头老子。到邻家,便称父母,好食乌龟而多情。此为先天地之真炁,即是人之至宝。故上阳子曰:既自虚无中来,却非天之所降,地之所出,又非我身所有,亦非精、亦非血、非草木、非金石,是皆非也。谁得而知之乎?然以先天地之神而言,其神号无位真人,佛云纥利陀耶。佛若认得此神,却有妙用。此神专主杀人、专主生人。修仙作佛者,必要此神主之,方得。而内经故曰:人身中殆有两精者,一魂一魄是也。夫随精往来者,神即是也。白祖云:唯人,头有九宫,中一宫名曰谷神。神常居其谷,日则接于物,夜则接于梦,神不能安其居也。南柯未断,黄粱未熟,一生之荣辱富贵,百岁之优悲悦乐,备尝于一梦之间,使之游而不返,去而不还,则幽冥之途、隔生死之路绝矣。由是观之,人不能自生而神生之,人不能自死而神死之。若神长居其谷,人乌得而死乎?紫阳曰:炼神须炼不神神。盖谓此耳。天颖子曰:虽久学定身,心无五时七候者,促龄秽质,色谢归空。自云:慧觉复,称道成,实所失。然可谓谬矣。若言坐禅之士,予所厌闻,故上古圣仙之贵,当于人类中修之,如或未然,乞勿开口,未当醒悟。

 

 

性命双修万神圭旨第四节口诀

 

天人合发采药归壶(采药归壶图) (内附闭任开督,聚火载金二诀)

 

 

闻之师曰:人受天地中气以生原有真种,可以生生无穷,可以不生不灭,但人不能保守,日日消耗,卒至于亡。间知保守,又不知锻炼火法,终不坚固,易为造化所夺。苟能保守无亏,又能以火锻炼,至于凝结成丹,如金如玉,可以长生,可以不化。

盖欲炼此丹,虽以药物为主,欲采药物,当在根本用功。何谓根本,吾身中太极是也。

天地以混混沌沌为太极,吾身以窈窈冥冥为太极。天地以此阴阳交媾而生万物,吾身以此阴阳交媾而生大药。大药之生于身,与天地生物不异,总只是阴阳二气。二施一化而玄黄相交,一禀一受而上下相接,混而为一。故曰:混沌。混沌,乃天地之郛郭窈冥,亦是大药之胞胎也。

南华经云:至道之精,窈窈冥冥。

道德经云: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唯此真精,乃吾身中之真种子是也。以其入于混沌,故名太极,以其为一身造化之始,故名先天,以其阴阳未分,故名一气;又名黄芽;又名玄珠;又名真铅;又名阳精。

此精若凝结于天地之间。或为金,或为石,历千百年而不朽。人能反身而求之,于自己阳精凝结成宝,则与天地相合为无穷金石。奚足比哉。

然此阳精不容易得。盖人之一身彻上彻下,凡属有形者,无非阴邪渣浊之物。故云房真人曰:四大一身皆属阴,不知何物是阳精。

缘督子曰:一点阳精,秘在形山,不在心肾,而在乎玄关一窍。

赵中一曰:一身内外尽皆阴,莫把阳精里面寻。

丘长春曰:阳中虽是房中得之,而非御女之术。内非父母所生之躯,外非山林所产之宝。但着在形体上摸索皆不是,亦不可离形体而向外寻求。

若此等语何异水中捞月,镜里攀花,真正智过颜闵,实难强猜,是以祖师罕言之,而世人罕知之。不独今之为然,然古人亦有难知之语。

如玉鼎真人云:五行四象坎和离,诗谈分明说与伊。药生下手功夫处,几人会得几人知。

紫阳真人云:此个事,世间稀,岂是等闲人得知?

杏林真人云:神气归根处,身心复命时,这些真孔窍,料得少人知。

伯阳真人云:一者,以掩蔽世人莫知之。一者何物也,就是那末发之中,不二之一,即前所谓先天一气是也。

翠虚篇云:大药须凭神气精,采来一处结交成。丹头只是先天气,炼作黄芽发玉英。

复命篇云:采二仪未判之气,夺龙虎始媾之精。闪入黄房,煅成至宝。

崇正篇云:寒渊万丈睡骊龙,颔下藏珠炯炯红。谨密不惊方采得,更依时日法神功。

盖采者,以不采而采之,取者以不取而取之,在于静定中有非动作可为也。昔黄帝遗其玄珠,使知索,使离珠索,使吃诟索,索之皆不得,乃使罔象,罔象得之。罔象者,忘形之谓也。必忘形罔象,然后先天一气可得。

击琅集先天吟云:一片先天号太虚,当其无事见真腴。

又云:若问先天一字无,后天方要着工夫。

何谓先天?寂然不动,窈窈冥冥,太极未判之时是也。何谓后天?感而遂通,恍恍惚惚,太极已判之时是也。

混元宝章云:寂然不动感而通,窥见阴阳造化功。信乎,寂然不动,则心与天通而造化可夺也。

翠虚篇云:莫向肾中求造化,却烦心里觅先天。

当其喜怒未发之时,睹闻不及之地,河海默然,山岳藏烟,日月停景,璇玑不行,八脉归源,呼吸俱泯,既深入于窈冥之中,竟不知天之为盖,地之为舆,亦不知世之有人,己之有躯。少焉,三宫气满,机动簌鸣,则一剑凿开混沌,两手擘裂鸿蒙,是谓无中生有。(钱塘散人:此即当时我练习周天功之初意守丹田入静忘我之状态)

宁玄子诗云:不在尘劳不在山,直须求到穹冥端。何谓穹冥端?虚极静笃之时也。心中无物为虚,念头不起为静。致虚而至于极,守静而至于笃,阴阳自然交媾。阴阳一交,而阳精产矣。(钱塘散人:此时丹田先天一气自然发动)

故陈图南曰:留得阳精,神仙现成。盖阳精日日发生,但世人不知翕聚,以致错而为周身之气。至人以法追摄,聚而结一黍之珠。释氏呼为菩提,仙家名曰真种。修性者若不识这个善提子,即圆觉经所谓种性外道是也。修命者若不识这个真种子,即玉华经所谓枯坐旁门是也。

张紫阳曰:大道修之有易难也,知由我,也由天。人若不知药生,不知采取,不知烹炼,但见其难,不见其易。诚知药生时候,采取口诀,烹炼功夫,但见其易,不见其难。此两者在人遇师与不遇师耳。故曰:月之圆存乎口诀,时之子妙在心传。然时之子,却有两说,有个活子时,有个正子时。

昔闻尹师曰:欲求大药为丹本,须认身中活子时。

又偈云:

因读金丹序,方知玄牝窍。因读入药镜,只知意所到。

大道有阴阳,阴阳随动静。静则入窈冥,动则恍惚应。

真土分戊己,戊已不同时。已到但自然,成到有作为。

烹炼坎中铅,配合离中汞。铅汞结丹砂,身心方入定。

曰动静,曰窈冥,曰真土,皆是发明活子时之口诀也云。

何谓之动静?曰寂然不动,返本复静坤之时也,吾则静以待之。静极而动,阳气潜萌复之时也,吾则动以应之。当动而或杂之以静,当静而或间之以动,或助长于其先,或忘失于其后,则皆非动静之常矣。

夫古之至人,其动也天行,其静也渊默。当动则动,当静则静,自有常法。今之学者,不知丹法之动静有常。或专主乎动,或专主乎静。其所谓动者,乃行气之动;其所谓静者,乃禅定之静。二者胥失之矣。

指玄篇不云乎:人人气血本通流,荣卫阴阳百刻周,岂在闭门学行气,正如头上又安头。曷尝以行气为动哉。

翠虚篇不云乎:唯此乾坤真运用,不必兀兀徒无言,无心无念头已昏,安得凝聚成胎仙?岂以禅定为静哉。

凡人动极而静,自然入于窈冥。窃冥即是寐时,虽入于无天、无地、无我、无人境界,却不涉于梦境。若一涉梦境,即有喜怒、惊恐、烦恼、悲欢、爱欲种种情况,与昼间无异,且与穹冥时无天、无地、无人、无我景绝不相似。似窈窈冥冥,唯昼间动极思静,有此景象,若夜间睡熟,必生梦境。安得有此?昼间每有窈冥时候,人多以纷华念虑害之而求其时入窈冥者,盖亦鲜矣。

崔公入药镜云:一日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一日之内,意到不止一次,来药亦不止一次。张平叔所谓一粒复一粒,从微而至著是也。

大抵药物,当以真意求之,故曰:好把真铅着意寻。又日:恒向华池着意寻。盖人身真意,是为真土。真土之生有时,不由感触,自然发生,虽舆中马上、一切喧闹之地不能禁止,故曰真土。真土有二,戊已是也。土既有二,则意亦有二必矣。所谓二者,一阳一阴是也。谓之真者,无一毫强伪,若有一毫强与伪,即是用心揆度谋虑,便属虚假,非真意也。

有此真意,真铅方生。何谓有此真意?真铅方生?盖动极而静,真意一到,则人窈冥,此意属阴,是谓己土。阴阳交媾,正当一阳爻动之时,自觉心花发现,暖气冲融,阴阳年交,真精自生,真精即是真铅,所谓水乡铅,只一味是也。

阴阳交媾,将判未判,恍恍惚惚,乃是静极而动,此意属阳,是为戊土。此时真铅微露,药苗新嫩,此乃有物有象之时,与平旦几希一般。拨动关户,急忙用功采取,则窈冥所生真精方无走失。

所谓采取功夫,即达摩祖师形解诀,海蟾祖初乘诀。二诀大略相同,不外乎吸舐撮闭四宇。纯阳祖师云:窈窈冥冥生恍惚,恍恍惚惚结成团。正是此诀。虽则是有为之法,然非真土,一生何以施功?是非采铅。由于真土生也,故曰真土擒真铅。铅升与汞配合,汞得铅自不飞走,故曰真铅制真汞。铅汞既即真土,则身心自尔寂然不动,而金丹大药结矣。

是以一时之内,自有一阳来复之机。是机也,不在冬至,不在朔旦,亦不在子时,非深达天地阴阳、而晓身中造化者,莫如活子时如是其秘也。既曰一日十二时,凡相媾处皆可为,而古仙必用半夜子阳初动之时者,何也?其时太阳正在北方,而人身气到尾闾关,盖与天地相应,乃可以盗天地之机,夺阴阳之妙,炼魂魄而为一,合性命而双修。唯此时乃坤复之间,天地开辟于此时,日月合壁于此时,草木萌孽于此时,人身之阴阳交会于此时,神仙于此时而采药,则内真外应,若合符节,乃天人合发之机,至妙至妙者也。

陈泥丸云:每当天地交合时,盗取阴阳造化机。

阴符经云;食其时,百骸埋;盗其机,万化安。何者谓之机?天根理极微,今年初尽处,时日起头时,此际易得意,其间难下词。人能知此意,何事不能知?此际正是造化真机妙处。尽真机之妙者,周易也。尽周易之妙者,复卦也。尽复卦之妙者,初爻也。故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盖此时,天地一阳来复,而吾身之天地亦然,内以采取吾身之阳,外以盗取天地之阳,则天地之阳有不悉归于我之身中而为我之药物乎?然而天地虽大,造化虽妙,亦不能越此发机之外矣,此感彼应理之自然。

人若知此天人合发之机,遂于中夜静坐,凝神聚气,收视返听,闭塞其兑,筑固灵株,一念不生,万缘顿息。浑浑沦沦,如太极之未分;溟溟沁沁,如两仪之未兆。湛兮!独存如清渊之印月,寂然不动;如止水之无波,内不觉其一身,外不知其宇宙。夫亥之末,子之初,天地之阳气至则急采之,未至则虚以待之,不敢为之先也。

 

屈原远游篇云;

道可受兮,不可传。

其小无外兮,其大无限。母滑而魂兮,彼将自然。

一气孔神兮,于中夜存。虚以待之兮,无为之先。

许旌阳三药歌云:存心绝虑候晶凝。

指玄篇云:塞兑垂帘默默窥。皆是藏器待时之谓也。呜呼!时辰若至不劳心,内自相交自结凝。八室按时须等着,一轮曦驭自腾升。岂可为之先也哉。

夫金丹大药,孕于先天,产于后天,其妙在乎太极将判未判之间。静已极而未至于动,阳将复而未离乎阴。斯时也,冥冥兮,如烟岚之罩山,蒙蒙兮,如雾气之笼水,霏霏兮,如冬雪之渐凝渐聚;沉沉兮,如浆水之渐碇渐清。俄顷,痒生毫窍,肢体如绵,心觉恍惚,而阳物勃然举矣。此时阳气通天,信至则琼钟一扣,玉洞双开,时至气化,药产神知,地雷震动巽门开,龙向东潭踊跃来。此时玄关透露而精金出矿之时矣。

邵康节云:恍惚阴阳初变化,氤氲天地三回旋。中间些子好光景,安得功夫入语言。

白玉蟾云:因看斗柄运周天,顿悟神仙妙诀。一点真阳生坎位,补却离宫之缺。自古神仙,这些离坎日日无休歇。今年冬至,梅花依旧凝雪。

先圣此日闭关,不通来往,皆为群生设物。物总含生育意,正在子初亥末,造物无声,水中火起,妙在虚危穴。如今识破,金鸟飞入蟾窟。所谓虚危穴者,即地户禁门是也。其穴在于任督二脉中间,上通天谷,下达涌泉。故先圣有言:天门当开,地户永闭。盖精气聚散常在此处,水火发端也在此处,阴阳变化也在此处,有无出入也在此处,子母分胎也在此处。

翠虚篇云:有一子母分胎路,妙在尾箕斗牛女。此穴干涉最大,系人生死岸头,故仙家名为生死窟。

参同契云:筑固灵采者此也,拘束禁门者此也。

黄庭经云:闭塞命门保玉都者,此也,闭了精路可长活者此也。

真阳初生之时,形如烈火,状似炎风,斩关透路而出,必由此穴经过。因闭塞紧密,攻击不开,只得驱回尾闾,连空焰起入天衢,望上奔,一撞三关,直透顶门,得与真汞配合,结成丹砂。非拘束禁门之功而谁欤。(钱塘散人:此乃周天功督真气从丹田进入督脉之过程,由此描述可知上述所谓虚危穴者,即今所谓会阴穴是也)

 

吕组纯阳文集中之口诀:

无中出有还丹象,阴里生阳大道基。

李清庵火候歌之口诀:

极致清虚守静笃,静中一动阳来复。

钟离权破迷正道歌口诀:

一点最初真种子,入得丹田万古春。

白玉蟾方法归一歌口诀:

一阳方动大丹成,片晌工夫造化灵。

莹蟾子炼虚歌口诀:

虚极只虚元气凝,静之又静阳来复。

刘海蟾还金篇口诀:

渺邈但捞水里月,分明只采镜中花。

许旌阳石涵篇记口诀:

恍惚穹冥二气精,能生万象合乾坤。

张紫阳悟真篇口诀:

恍惚之中寻有象,穹冥之内觅真精。

还阳子见性篇口诀:

日精若与月华合,自有真铅出世来。

张用成悟真篇口诀:

若问其铅何物是,蟾光终日照西川。

诸真玄奥广集口诀:

真铅不产五金内,生在穹冥天地先。

李道纯原道歌口诀:

坎水中间一点真,急须取向离中辏。

李清庵中和集口诀:

三物混融三性合,一阳来复一阴消。

刘奉真白龙洞中之口诀:

些儿须问天根处,亥子中间得最真。

梅志仙采药歌口诀:

阴跷泥丸,一气循环。下穿地户,上拨天关。

石杏林口诀:

万籁风初起,千山月三圆。急须行政令,便可运周天。

莹蟾子口诀:

可道非常道,行动是外功。些儿真造化,恍惚穹冥中。

石得之口诀:

药取失天气,火寻太阳精。能知药取火,定里见丹成。

吕纯阳口诀:

要觅长生路,除非认本元。都来一味药,刚道数千般。

金碧经口诀:

元君始炼汞,神室含洞虚。玄白生金公,巍巍建始初。

彭鹤林口诀:

得诀归来试炼看,龙争虎战片时间。九华天上人知得,一夜风雷撼万山。

上阳子口诀:

虎之为物最难言,寻得归来玄又玄。一阳初动癸生处,此际因名大际先。

陈泥丸口诀:

半斤真汞半斤铅,隐在灵源太极先。须趁子时当采取,炼成金液入丹田。

吕纯阳口诀:

捉得金精固定基,日魂东畔月华西。于中炼就长生药,服了还同天地齐。

徐神翁口诀:

灿灿金华日月精,溶溶玉液乾坤髓。夜深天宇间无尘,唯有蟾光照神水。

陈默然口诀:

兑金万宝正西成,桂魄中秋倍样明。便好用功施采取,虚中以待一阳生。

玄奥集口诀:

一泓神水满华池,夜夜池边白雪飞。雪里有人擒玉兔,赶教明月上寒枝。

陈图南口诀:

窈冥才露一端倪,恍惚未曾分彼此。中间主宰这些儿,便是世人真种子。

陈翠虚口诀:

只取一味水中金,收拾虚无造化窟。促将百脉尽归根,脉住气停丹始结。

龙盲子口诀:

先天一气号其铅,莫信迷徒妄指传。南北滋张缘朕兆,一灵飞走赖拘钤。

钟离权口诀:

塞兑垂帘寂默窥,满空白雪乱参差。殷勤收拾无令失,贮看孤轮月上时。

薛道光口诀:

无不为之有以为,坎中有白要归离。水源初到极清处,一点灵光人不知。

吕洞宾口诀;

奠怪瑶池消息稀,只缘人事隔天机。若人寻得水中火,有一黄童上太微。

莹蟾子李翁口诀:

玄关欲透作工夫,妙在一阳初来复。天癸方生忙下手,采处切须虔诚笃。

邵康节口诀:

忽然夜半一声雷,万户千门次第开。若识无中含有象,许君亲见伏羲来。

上阳子口诀:

元来一味坎中金,未得师传枉用心。忽尔打开多宝藏,木非土也不成林。

陈翠虚口诀:

父精母血结胎成,尚自他形似我形。身内认吾真父母,方才捉得五行精。

陈泥丸口诀:

西南路上月华明,大药还从此处生。记得古人诗一句,曲江之上鹊桥横。

玄奥集中口诀:

炼丹仔细辨功夫,昼夜殷勤在药炉。若遇一阳才起复,觉时须采老时枯。

张三峰口诀:

佛印指出虚而觉,丹阳诀破无中有。捉住元初那点真,万古千秋身不朽。

珠玉集中口诀:

水乡铅,只一味,不是精神不是气。元来即是性命根,隐在先天心坎内。

上阳子口诀:

恰恰相当绝妙奇,中秋天上月圆时。阳生急采无令缓,进火功夫要虚危。

陈泥丸口诀:

寓坎名为水火精,本是乾坤二卦成。但取坎宫点离穴,纯乾便可摄飞琼。

玄奥集口诀:

忧惚之中有至精,龙吟虎啸最堪听。玄珠飞趁昆仑去,昼夜河车不暂停。

薛紫贤口诀:

轧轧相从响发时,不从他得豁然知。桔槔说尽无生曲,井底泥蛇舞柘枝。

许宜平口诀:

返本还原已到乾,能升能降号飞仙。一阳生是兴功日,九转周为得道年。

陈翠虚口诀:

日乌月兔两轮圆,根在先天采取难。月在望中能采取,天魂地魄结灵丹。

金丹撮要口诀:

一气团成五物真,五物团成一物灵。夺得乾坤真种子,子生孙兮又生孙。

回谷子口诀:

精神气血归三要,南北东西其一家。天地变通飞白雪,阴阳和合产金华。

王果斋口诀:

精神气,药最亲,以此修丹尚未真。修丹只要乾坤髓,乾坤髓即坎离仁。

陈泥丸口诀:

铅汞相传世所稀,朱砂为质雪为衣。朦胧只在君家舍,日日君看君不知。

李清庵口诀:

先天至理妙难穷,铅产西方汞产东。水火二途分上下,玄关一窍在当中。

王阳明口诀:

闲观物态皆生意,静悟天机入穹冥。道在险夷随地乐,心忘鱼鸟自流行。

邵康节口诀:

天心复处是无心,心到无时无处寻。若谓无心便无事,水中何故却生金。

李清庵中和集中之口诀:

炼汞烹铅本没时,学人当向定中推。客尘欲染心无着,天癸才生神自知。

性寂金来归性本,精凝坎去补南离。两般灵物交并后,阴尽阳纯道可期。

李道纯中和集中之口诀:

火将容易药非遥,天癸生如大海潮。两种汞铅知采取,一齐物欲尽捐消。

掀翻万有三元合,炼尽诸阴五气朝。十月脱胎丹道毕,婴儿形兆谒神霄。

陈楠口诀:

夺取天机妙,夜半看辰杓,一些殊露。阿谁运列稻花头,便向此中采取。

宛如碧莲含蕊,滴破玉池秋万籁。风初起,明月一沙欧。

以上皆诸真得药口义,各引数言,以便印证者。

 

聚火载金诀法(聚火载金图)

 

起先运南方离宫之火,以炼北方水中之金,是为以红投黑,则凝神入坤脐而生药。如今运北方水中之金,以制南方火中之木,是为以黑见红,则凝神入乾顶而成丹。

故紫阳悟真篇云:

依他坤位生成体,种在乾家交感宫。

崔公入药镜云:产在坤,种在乾。乾居上为鼎,坤居下为炉。非猛烹极煅则药不能出炉,非倒行逆旋则药不能升鼎。铅者,其性沉重之物也,若不得火,何由而飞?汞者,其性飞扬之物也,若不得铅,何由而结?是以聚火之法最为紧要也。

何谓聚火之法?此法即达摩、海蟾二祖师吸、舐,撮、闭四字诀是也。吸者,鼻中吸气以接先天也。舐者,舌拄上腭以迎甘露也。撮者,紧摄谷道内中提,明月辉辉顶上飞也。闭者,塞兑垂帘兼逆听,久而神水落黄庭也。(钱塘散人:塞兑垂帘,即关闭耳目,杜绝视听)

胡翠湖云:下不闭则火不聚而金不升,上不闭则药不凝而丹不结。是以聚火之法,乃采取烹炼之先务也。其恍恍惚惚是采取时候,猛烹极炼是采取功夫,吸、舐、撮、闭又是烹炼之的旨也。(钱塘散人:由此可见,所谓采药,就是从下丹田一点点收集并增强生命的信息原动力,所谓炼丹,即把采集的生命信息逐渐增强并上升到上丹田即大脑,所谓成丹,即把大脑中的生命信息凝聚成团不再耗散)

夫采取之法,贵乎知时,不可太早,太早则药嫩易升。亦不可太迟,太迟则药老成质(钱塘散人:药老成质,即生命信息转化为物质形态)。必铅华吐白,玄珠成象,方是采取时节。

张紫阳云:铅遇癸生须急采,金逢望远不堪尝。

张三峰云:电光炼处寻真种,风信来时觅本宗。

电光炼处,则穹冥之后,恍惚之间,一阳爻动之时,珠落华池之际。此时节用参同契拘束禁门诀,紧塞太玄,闭任开督(钱塘散人:关闭任脉,打开督脉即铅华上升通道)。即忙鼓之以橐籥,吹之以巽风,煅之以猛火。火炽则水沸,水沸则驾动河车,载金上升,泥丸与真汞配合,汞得铅降,亦不飞走。如此渐渐抽添,渐渐凝结,自然铅日减,汞日添。久之铅尽汞自乾,阴尽阳自纯,至此则金丹大药成矣。

炼此大药,别无他术,只是采取先天一点祖炁,以为金丹之母耳。受之师曰:炼大梵之祖炁,飞时后之金晶,存帝一之妙相,返三素于黄庭。此是口诀中之口诀也。

学者徒知以铅汞交结为丹,而不知采取、抽添、烹炼、火候各有次序法度。盖采取以作其始,抽添以成其终,于中调停,全仗火候。

所以紫阳云:

纵识朱砂及黑铅,不知火候也如闲。

朱晦翁云:

神仙不作参同契,火候工夫哪得知。

薛道光云:

圣人传药不传火,从来火候少人知。莫将大道为儿戏,须其神仙仔细推。

火候之法,有文有武,不可一律齐也。静中阳动,金离矿地,下雷轰,火逼金。此第四节之火候也。谩守药炉看火候,但安神息任天然。此第六节之火候也。阳文阴武无令失,进退抽添有驭持。此第五节之火候也。成性存存者,儒家之火候也。绵绵若存者,道家之火候也。不得勤、不得怠者,释家之火候也。三月不违者,颜子之火候也。吾日三省者,曾子之火候也。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者,夏之火候也。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子思之火候也。必有事焉而无正心,勿忘而勿助长者,孟子之火候也。发愤忘食,孔子之武火也。乐以忘忧,孔子之文火也。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者,至诚无息而火候纯也。火候纯,大丹成,而作圣之功毕也。

 

性命双修万神圭旨第五节口诀

 

乾坤交媾去矿留金(乾坤交媾图)(内附卯酉周天口诀)

 

予前以性命之统乎其中者而言之,乃上乘法也。予今以性命之归乎其根者而言之,乃最上乘法也。

夫以性命之统乎其中者,此道寥寥,自钟吕而下世鲜知矣。况乎性命之归乎其根者耶,而世之知之者为尤鲜矣。似此窍妙之奥、性命之微,若不复语重言,则学者难于悟入。

原人自父母之生以前,本体太虚而已矣。其余之所谓无极者乎?既而父母媾精,而后一点灵光而已矣。其余之所谓太极者乎?而一点灵光,原从太极中来者,我之元神也。由是而气,由是而形,唯知有此形气已尔。美衣美食以奉养此身也,功名富贵以尊崇此身也。如此而生,如此而死,自以为得矣。而子思之所谓天命之性者,非唯不能知,亦且不愿知也。而其所以不愿知者,岂非孟子所谓不可以已而失其本心者乎?

若能知所以,反而求之,以复还我太虚一炁之本初,一点灵光之旧物者,非此金丹大道不可也。

然而金丹大道之秘密在性命两字。性者,天也,常潜于鼎,故顶者,性之根也。命者,海也,常潜于脐,故脐者,命之蒂也。经云:性在天边,命在海底是也。

盖天中之窍圆而藏性,能通于地中之窍。故其贯也则自上而下,直养而无害也。地中之窍方而藏命,能通于天中之窍,故其贯也则自下而上,直养而无害也。

孔子曰:智者动,天圆之象也。仁者静,地方之象也。天圆者何?圆陀之义也。乃性之所寄,为命之根矣。地方者何?方寸之义也。乃命之所系,为性之根也。性命混成,实非有两,潜天而天,潜地而地,优优洋洋,无体无方。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辨香,在口谈论,在手执捉,在足运奔。悟者知是佛性,迷者唤作精魂。

盖佛性者,本性也。而所谓本性者,岂非是我本来之所自有之真性欤?真性者,天命之性也。以其不落边际,故谓之中。以其一直无妄,故谓之诚。以其与物同体,故谓之仁。以其至尊无对,故谓之独。混沦一个,无欠无余。及乎太极一判,两仪始分,则轻清者腾而在上,重浊者碇而在下。于是坎宫有铅,离官有汞,而向之所谓一物分为二,能知二者名。

这二者之名,丹经不敢漏泄,巧喻多端,万字千名,不可胜计。如论顶中之性者,喻之曰汞也、龙也、火也、根也、日也、魂也、离也、乾也、己也、天也、君也、虚也、兔也、无也、主也、浮也、朱砂也、扶桑也、姹女也、昆仑也;如论脐中之命者,喻之曰铅也、虎也、水也、蒂也、月也、魄也、坎也、坤也、戊也、地也、臣也、实也、乌也、有也、宾也、沉也、水银也、华岳也、婴儿也、曲江也。至于阴中含阳,阳中藏阴,千言万论,不过引喻二者之名耳。

故元皇诀曰:铅汞鼎中居,炼成无价珠。都来两个字,了尽万家书。

钟离翁曰:除却汞铅两味药,其他都是诳愚迷。

高象先曰:梦谒西华到九天,真人授我指玄篇。其中简易无多子,只要教人炼汞铅。

马丹阳曰:铅汞是水火,水火是龙虎,龙虎是神气,神气是性命。

总来只是这两个字,两个字只是一个理。故盲修者岐而二之,若真修者合而一之。合一者,炼炁而凝神,尽性而至命,烹铅而干汞,取坎而填离。

盖离中灵物号曰流珠,寓神则营营而乱,寓精则持盈而难保。所以葛仙翁作流珠歌叹其难驭而易失也。岂不观魏伯阳云乎:太阳流珠,常欲去人,卒得金华,转而相因。又曰:河上姹女,灵而最神,将欲制之,黄芽为根。曰金华,曰黄芽,皆指真铅而言,真铅者,乃太阴之精也。曰流珠,曰姹女,皆指灵汞而言,灵汞者,太阳之气也。

然此灵汞,其唯猛烈,见火则飞走无踪,不得真铅,何以制伏?故紫阳曰:要者须制伏觅金公。金公者,铅字也。盖铅自曲江而来,穿夹脊、彻玉京,斡旋沂流直上泥丸。虽名抽铅添汞,实是还精补脑。

翠虚篇云:

天有七星地七宝,人有七窍权归脑。

太古集云:

金丹运至泥丸穴,名姓先将记玉都。

法宝遗珠云:

识得本来真面目,始知生死在泥丸。

黄庭经云:

泥丸百节皆有神。

又云:

脑神精根字泥丸。

又云:

一面之神宗泥丸,泥丸九真皆有房。方圆一寸处此中,但思一部寿无穷。

所谓方圆一寸者,即释迦摩顶受记之处也。此处乃玄中之玄,天中之天。郁罗萧台,玉山上京。脑血之琼房,魂精之玉室,百灵之命宅,津液之山源。此正在两耳交通之穴,前明堂,后玉枕,上华盖,下绛宫,北极太渊之中,乃真一元神所居之室也。

昔黄帝上峨嵋山,见天真皇人于玉堂,请问真一之道。皇人曰:此道家之至重其经,上帝秘在昆仑五城之内。藏以玉函,刻以金扎,封以紫泥,印以中章。吾闻之经云:在北极太渊之中,前有明堂,后有玉枕。上有华盖,下有绛宫。巍巍华盖,金楼穹窿。左罡右魁,激波扬空。紫芝被崖,朱草朦胧。白玉嵯峨,日月垂光。历火过水,经玄涉黄。城门交错,帷帐琳琅。龙虎烈卫,神人在旁。不施不与,一安其所。不迟不疾,一安其室。能暇能预,一乃不去。守一存真,一乃通神。少欲约食,一乃留息。白刃临头,思一得生。知一不难,难在于终。守之不失,可以无穷。此真一秘旨之略也。

故道德经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王侯得—以为天下。贞所谓神以知来,知以藏往也。所谓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也。分之为二,阴阳之根底也。分之为五,五行之枢纽也。又分为八,八八六十四而为河图之数也。又分为九,九九八十一而为洛书之数也。又散之为万,生生化化万物之纲维也。

羲文得其一,而周易兴焉;禹箕得其一,而洪范畴焉;周茂叔得其一,而太极图焉;邵尧夫得其一,而经世作焉;老子得其一,而万事毕焉;释迦得其一,而万法归焉。归根者,归此也。复命者,复此也。

西升经曰:人能守一,一亦守人。思一至饥,一与之粮。思一至渴,一与之浆。

灵枢经曰:天谷元神,守之自真。

又曰:子欲长生,抱一当明。

又曰:抱一守真,神自通灵。

人能握神守一于本宫,则真炁自升、真息自定、真精自朝、灵苗自长、天门自开、元神自现。顶窍开而窍窍齐开,元神居而神神听命。神既居其窍而不散,则人安得而死乎?即黄庭经所谓,子欲不死,修昆仑是也。

故丘处机云:

久视昆仑守真一,守得摩尼圆又赤。清虚浩旷陀罗门,万佛千仙从此出。

还元篇云:

悟道显然明廓落,闲闲端坐运天关。

此是根本功夫,头脑学间,拨天关之手段,脱死籍之灵章。此道上苍所秘,古今仙佛皆不敢明言。真所谓千人万人中一人两人知者也。玄哉!玄哉!更有言不尽的口诀。

再一叮咛,当其真铅入鼎之时,须要驱除杂念,奋速精神,口视顶门,用志不分,霎时龙虎交战,造化争弛,雷轰电掣,撼动乾坤,百脉悚然,九宫透彻,金晶灌顶,银浪冲天。

紫阳所谓:以黑而变红,一鼎云气浓。少顷玉鼎汤温,金炉火散,黄芽遍地,白雪漫天,夫唱妻随,龙吟虎啸,阴恋阳魂,阳抱阴魄,铅精汞髓,凝结如珠。

玉蟾所谓:夫妇老相逢,恩情自留恋,此际玄珠成,象矿去金存。而一点金液复落于黄庭旧处矣。

斯时也,溶溶然如山云之腾太虚,霏霏然似膏雨之遍原野,淫淫然若春雨之满泽,液液然像河水之将释。百脉冲和而畅乎四体,真个是拍拍满怀都是春也。见此效验,急行卯酉周天,进阳火,退阴符,使东西会合,南北混融,则四象五行攒族一鼎,混有灵于天谷,理五气于泥丸也。

高象先云:

玄珠飞到昆仑上,子若求之凭罔象。

河东歌云:

两物擒来共一炉,一泓神水结真酥。

指玄篇云:

必知会合东西路,切在冲和上下田。

陈泥丸云:

白虎自兹相见后,流珠哪肯不相从。

段真人云:

四象五行攒族处,乾坤日月自然归。

渐悟集云:

因烧丹药火焰下,故使黄河水逆流。

纯粹吟云:

子午炉前分进退,乾坤鼎内列浮沉。

玄奥集云:

金消木性相交合,黑汞结铅自感通。

云房真人云:

驱回斗柄玄关理,斡转天关万象通。片响龙虎频斗罢,二物相交顷刻中。

指玄篇云:

奔归气海名朱骥,飞入泥丸是白鸦。昨夜虎龙争战罢,雪中微见月钩斜。

醒眼诗云:

木金间隔各西东,云起龙吟虎啸风。二物寥寥天地回,幸因戊己会雌雄。

陈泥丸云:

子时气到尾闾关,夹脊河东透甑山。一颗水晶入炉内,赤龙舍汞上泥丸。

翠虚篇云:

醉倒酣眠梦熟时,满船载宝进曹溪。一方识破丹基后,放去收来总是伊。

古仙歌云:

水银一味是仙药,从上传流伏火难。若遇河东成紫粉,粉霜一吐化金丹。

玄奥集云:

移将北斗过南辰,两手双擎日月轮。飞赴昆仑山上出,须臾化作一天云。

阴长生云:

夜深龙吟虎啸时,急驾河东无暂歇。飞精运上昆仑顶,进火玉炉烹似雪。

张元化云:

沂流一直上蓬莱,散在甘泉润九垓。从此丹田沾润泽,黄芽遍地一齐开。

原道歌云:

妙运丹田须上下,须知一体合西东。几回笑指昆山上,夹脊分明有路通。

玄奥集云:

独步昆仑望穹冥,龙吟虎啸甚分明。玉池常滴阴阳髓,金帛时烹日月精。

群仙珠玉云:

一点丹阳事回别,须向坎中求赤血。捉来离位制阴精,配合调和有时节。

金丹集云:

河东搬运上昆山,不动纤毫到玉关。妙在八门牢闭锁,阴阳一气自循环。

无一歌云:

此到一复忘一可,可与元化同出没。设若执一不能忘,大似痴猫守空窟。

白玉蟾云:

汞心炼神赤龙性,铅身凝气白虎命。内外浑无一点阴,万象光中玉清镜。

纯阳文集云:

盗得乾坤祖,阴阳是本宗。天魂生白虎,地魄产青龙。

运宝泥丸住,搬精入上宫。有人明此法,万载貌如童。

(钱塘散人:此即还精补脑之法)

抱一子显道图云:

造道原来本不难,工夫只在定中间。阴阳上下常升降,金水周流自返还。

紫府青龙交白虎,玄宫地轴合天关。云收雨散神胎就,男子生儿不等闲。

玄奥集云:

要识玄关端的处,儿女笑指最高峰。

最高峰,秀且奇,彼岸蒙蒙生紫芝。

只此便是长生药,无限修行人不知。

许宣平玄珠歌云:

天上日头地下转,海底蝉娟天上飞。乾坤日月本不运,皆因斗柄转其机。

人心若与天心合,颠倒阴阳只片时。龙虎战罢三田静,拾起玄珠种在泥。

(钱塘散人:三田即上中下三丹田,泥即上丹田泥垣宫)

群仙珠玉歌云:

铅思汞,汞思铅,夺得乾坤造化权。性命都来两个字,隐在丹经千万篇。

 

卯酉周天口诀(周天璇玑图)

 

前段乾坤交媾,收外药也。此段卯酉周天,收内药也。外交媾者,后上前下,一升一降也。内交媾者,左旋右转,一起一伏也。两者循环,状似璇玑。

故魏伯阳云:循据璇玑,升降上下,周流六爻,难以察睹。世人只知有乾坤交媾,而不知卯酉周天,是犹有车而无轮,有舟而无舵,欲望远载,其可得乎?

故还元篇云:轮回玉兔与金乌,道在人身人自迷,满目尽知调水火,到头几个识东西。东者,水性也。西者,金情也。一物分二,间隔东西。今得斗柄之机干旋,则木性爱金,金情恋木,两相交结,而金木交并矣。金木交并,方成水火全功。丹经谓之和合四象者此也。

故张全一铅火秘诀云:

大药之生有时节,亥末子初正半夜。精神相媾合光华,恍恍惚惚生明月。

媾罢流下喷泡然,一阳来复休轻泄。急须闭在太玄关,火逼药过尾闾穴。

采时用目守泥丸,垂下左上且凝歇。谓之瞻理脑升玄,右边放下复起折。

六六数毕药生乾,阳极阴生往右迁。须开关门以退火,目光下瞩守坤田。

右上左下方凝住,三八数了一周天。此是天然真火候,自然升降自抽添。

也无弦望与晦朔,也无沐浴共长篇。异各剪除譬喻扫,只斯两句是真诠。

其法在乾坤交媾后行之,则所结金丹不致耗散也。先以法器顶住太玄关口,次以行气主宰下照坤脐。良久,徐徐从左上照乾顶。少停,从右降下坤脐。是为一度。又从坤脐而升上乾顶,又从乾顶而降下坤脐。如此三十六转,是为进阳火。三十六度毕,并关以退火,亦用下照坤脐,从右上至乾顶,左边放下坤脐,是为一度。如此二十四转,是为退阴符。二十四度毕。

故张紫阳云:

斗极建四时,八节无不烦。斗极实兀然,魁杓自移动。

只要两眼皎,上下交相送。须向静中行,莫向忙里送。

所以用两眼皎者,何也?盖眼者,阳窍也。人之一身皆属阴,唯有这点阳耳。我以这一点之阳,从下至上,从左至右,转而又转,战退群阴,则阳道日长,阴道日消。

故易曰: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又能使真气上下循环,如天河之流转,其眼之功可谓大矣。

盖人初结胎时,天一生水,而有瞳仁属肾,地二生火,而有血络属心。天三生木,而有黑珠属肝;地四生金,而有白珠属肺;天五生土,而有上下胞胎属脾。由此观之,则五脏精华皆发于目也。

因师指窍之后,见妇人小产,半马落胎,并抱鸡之蛋,俱先生双目而脏腑皆未成形。予始知目乃先天之灵,元神所游之宅也。

皇极经世书云:天之神,栖于日;人之神,发于目。大矣哉!人之神发于目也。生身处,此物先天地生;没身处,此物先天地没。水、火,木、金、土之五行,攒簇于此,肝、心、脾、肺、肾之五脏,钟灵于此,唾、涕、精、津、气、血、液之七物,结秀于此。其大也,天地可容,其小也,纤毫不纳。兹非吾一身中之大宝也欤?

 

      昔无上元君谓老子曰:

      神丹入口寿无穷也。

      故老子修之是为道祖。

      许宣平曰:

      神居窍而千智生,丹入鼎而万种化。

      陈虚白曰:

      我初凝结圣胎时,百脉俱停气不驰。

      施肩吾曰:

      天人同一气,彼此感而通。

      阳自空中来,抱我主人翁。

      然我既得灵丹入鼎矣,而内外交修,炼之而复炼之,而必至于天地合德,则太虚中自然有一点真阳以与我之灵丹合而为一。盖吾身之灵感天地之灵,则内真外应,浑然混合。

      金碧经云:磁石吸铁,隔碍潜通。大同此意。这段功夫全以至静为主。

      老子云: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当其两阳乍合,圣胎初凝,必须常常觉照,紧紧护持。如小龙之乍养珠,似幼女之初怀孕。牢关神室,不可使之渗漏。

      故太白真人曰:固济能不泄,变化在须臾。更于一切时中,四威仪内,时时照顾,念念在兹,混混沌沌,如在母胞,终日如愚而不违,不久须臾间断也。

      葛仙翁云:

      息息归中无间断,天真胎里自凝坚。

      张用成云:

      一粒灵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

      石得之云:

      将来掌上霞光灿,吞入腹中宫殿新。

      赵缘督云:

      神丹飞落黄金室,婴儿降生极乐国。

      吕纯阳云:

      刀主饵了丹书降,跳出尘笼上九天。

      朱文公云:

      刀圭一入口,白日生羽翰。

      李清庵云:

      一颗宝珠吞入腹,作个全真仙眷属。

      陈希夷云:

      邈无踪迹归丹房,潜有机关结圣胎。

      薛紫贤云:

      四象包含归戊己,辛勤十月产婴孩。

      悟真篇云:

      果生枝上终期熟,子在胞中岂有殊。

      醉中吟云:

      宝珠笑舞辞天谷,才脱胞胎又入胎。

      张紫阳云:

      婴儿是一含真炁,十月胎圆入圣基。

      吕纯阳云:

      天生一物变三才,交感阴阳结圣胎。

      白玉蟾云:

      鸡能抱卵心常听,蝉到成形壳始分。

      俞石涧云:

      虎啸一声龙出窟,鸾飞凤舞入金城。

      群仙珠玉云:

      一粒餐兮天地寿,死生生死不相干。

      张紫阳云:

      相吞相咽却相亲,始觉男儿有孕身。

      钟离翁云:

      胎内婴儿就,勤加温养功。时时照丹房,刻刻守黄中。

      陈泥丸云:

      男儿怀孕是胎仙,只为蟾光夜夜圆。夺得天机真造化,身中自有玉清天。

      陈抱一云:

      大道无私感即来,神仙此语岂虚哉。苟非着意求铅汞,争悟天机结圣胎。

      玄奥集云:

      阆苑蟠桃自熟时,摘来服饵莫教迟。几回下手潜偷处,无限神仙总不知。

      龙眉子云:

      形如雀卵团团大,间似骊珠珠珠圆。龙子脱胎吞入口,此身已证陆行仙。

      紫虚真人云:

      初炼还丹须入室,妇人怀孕更无殊。圣胎凝结圆成后,出入行藏岂有拘。

      白紫清云:

      和将戊己作丹妒,炼得红丸化玉酥。慢守火符三百日,产成一颗夜明珠。

      张真人赠白龙洞主歌云:

      从此根苗渐长成,随时灌溉抱真精。十月脱胎存入口,不觉凡身已有灵。

      白玉蟾云:

      怪事教人笑几回,男儿今也会怀胎。自家精血自交媾,身里夫妻是妙哉。

      黄元吉云:

      鼎内金丹灿烂光,无由摘尔到黄房。忽然夜半天风便,吹送灵儿归故乡。

      陈翠虚云:

      道要无中养就儿,个中别有真端的。都缘简易妙天机,散在丹书不肯泄。

      王重阳云:

      闲中偶尔到天台。忽见霞光五色开。想是金丹初变化,取归鼎内结婴孩。

      上阳子云:

      玉皇若也问丹材,偃月炉中取下来。驰骋英雄吞一粒,男儿怀了一年胎。

      陈致虚云:

      饥餐渴饮困来眠,一道分明体自然。十月圣胎完就了,一声霹雳出丹山。

 

      至于释教教人亦不外此。如楞严经曰:行如佛同受佛气,分如中阴身自求。父母阴信冥通入,如来种名生贵住。既游道胎,亲奉觉乳,如胎已成人相。不缺名方,便具足住。容貌如佛,心相亦同。名正心住,身心合成,日益增长,名不退住,十身灵相,一时具足,名童真住。形成出胎,亲为佛子,名法王子住。表以成人,如国大王,以诸国事分委太子,彼刹利王。世子长成,陈列灌顶,名灌顶住。夫入如来种者,以种性而为如来之种子,以自造化如来也。故曰道胎,又曰觉乳,其与妇人之乳儿,玄门之胎仙,亦何以异?及至形成出贻,亲为佛子,岂不是真人出现,大神通从此,天仙可相贺耶?

      盖丹书梵典,皆有次序口诀,但人不知而蓦直看过去了,正是珠在路旁人不拾,惜哉!予今略摘此数条表而出之,以引古之是而证今之非也。

 

      火候(火候崇正图、长养圣胎图)

 

      火候最秘,圣人不传,今则露之。药非火不产,药熟则火化矣。火非药不生,火到则丹成矣。且火候之奥,非可一概而论。

      故未得丹时,须借武火以凝之,既得丹时,须藉文火以养之。文火者。结实之火也。其养之法,节其寒温消息是也。

      故参同契曰:候视加谨慎,审察辨寒温。审其火之未燃也,须藉巽风以吹之。察其火之既燃也,须资神水以活之。若太过,则损之;若不及,则益之,俾得中和而无火燥、火寒之病矣。

      盖火之寒燥,全在意念上发端。

      陈虚白曰:念不可起,念起则火燥;意不可散,意散则火冷。唯只要一念不起,一意不散,含光默然,真息绵绵,圆明觉照,常自惺惺,此长养圣胎之真火候也。

      故白玉蟾曰:

      采药物于不动之中,行火候于无为之内。

      张三峰曰:

      以默以柔存火性,勿忘勿助养灵胎。

      刘海蟾曰:

      兀兀无为融至宝,微微文文养潜龙。

      张紫阳曰:

      自有天然真火育,不须柴炭及吹嘘。

      又曰:

      谩守药炉着火候,但安神息任天然。

      此四翁乃列仙中之铮铮者,皆以天然真火、自然妙用而成无上至真之道。又何尝用卦爻斤两,年月日时哉?

      今时之人,错会仙师本意,泥象执文,认指为月,而必欲推算卦体之策数,求合卦书之阴阳。吾恐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倏然疲毙,而不知其归处。

      岂不见张平叙云:

      此中得意须忘象,若究群爻谩役情。

      高象先云:

      昼夜屯蒙法自然,焉用孜孜看火侯。

      陈冲素云:

      火虽有侯不须时,些子机关我自知。

      彭真一云:

      从来真火无形象,不得师传亦大难。

      萧子虚云:

      药物调和,悟者甚易。火候消息,行之恐难。

 

      一十月功夫存杳杳绵绵之息,三万年气数在来来往往之间。所以养丹田之宝,此宝常在丹鼎之珠。此珠复还,驾动河车。离尘世尾闾之海,移居天谷上昆仑蓬岛之山。前数句谓成丹之时脱胎而入日,末一句谓功成之后脱胎而出壳,中间两句谓温养子珠,长养圣胎。

      张三峰曰:

      年月日时空有着,卦爻斤两亦支离。若存会得绵绵意,正是勿忘勿助时。

      白紫清曰:流俗浅识。未学凡夫岂知元始天尊与天仙地仙,日日采药物而不停,药物愈采而无穷也。又岂知山河大地与蠢动含灵,时时行火候而无暂助,火候愈行而不歇也。神凝则精气聚而百宝结者,结胎之药物也。真息往来而未尝少有间断者,温养之火候也。

      陈虚白曰:火候之要,尤当以真息求之。

      丘长春曰:一念不离方寸是真空。此养胎之真火也。夫真火者,我之神也,而与天地之神、虚空之神同其神也。真候者,我之息也,而与天地之息、虚空之息同其息也。

      左元放曰:

      火候无为合自然,自然真火养胎仙。但存神息居丹扃,调变先天接后天。

      王重阳曰:

      圣胎既凝,养以文火。安神定息,任其自如。

      此以神感,彼以神应。天机妙用,自然而然。

      予于是而知神息者,火候也。而孟子之所谓勿忘勿助、老氏之所谓绵绵若存、释氏之所谓不得勤不得怠者,是皆神息之自然火候之微旨也。

      故曰:

      神仙不肯分明说,说得分明笑杀人。

 

     

 

      性命双修万神圭旨第七节口诀

 

      婴儿现身出离苦海(婴儿现形图、出离苦海图) (内附真空炼形法则)

 

 

      前面火候已足,圣胎已圆,若果之必熟,儿之必生,弥历十月,脱出其胞。

      释氏以此谓之法身,又曰实相。玄门以此谓之赤子,又曰婴儿。婴儿当移胎换鼎之时,跃然而出,潜居气穴之间,又重开一混沌也。

      盖此穴原是神仙长胎住息之乡,赤子安身立命之处。因是熟境,顺路而归。婴儿既宴坐静室,安处道场,须藏以玄玄,守以默默。始则藉坤母黄芽以育之,继则聚天地生意以哺之。此愿彼应,发迩见远。其中自呼自息,自阖自开,自动自静,自由自在,若神仙逍遥于无何乡,似如来禅定于寂灭海。

      到此大安乐处,仍须密守关元,无令外缘六尘魔贼所侵,内结烦恼,奸臣所乱。若坐若卧,常施莹净之功。时止时行,广运修持之力。遂得六门不漏,一道常通,真体如如,永固丹基者矣。日夕如此卫护,如此保顾,如龙养珠,如母育子,不可顷刻暂忘,刹那失照。

      钟离翁曰:

      孩儿幼小未成人,须藉坤娘养育恩。

      又曰:

      已证无为自在心,更须温养保全真。

      李清庵曰:

      丹从不炼炼中炼,道向无为为处为。息念息缘调祖炁,忘闻忘见养婴儿。

      吕纯阳曰:

      腹内婴儿养已成,且居尘世暂娱情。无端措大刚饶舌,却入白云深处行。

      盖温养育婴乃作仙之一大事,若养育失调,婴儿就有弃壳离巢之变。此时着实提防,不可轻纵出去,则一出而迷途,遂失舍而无归。

      故白玉蟾有重整钓鱼杆,再斫秋筠节之叹。

      上阳子云:

      既达返还九与七,此即木金三五一。炁全神壮换胎时,照护婴儿休远出。

      防护之诀,密固三要为紧。

      参同契曰:

      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

      其法是以眼观眼,以耳听耳,以鼻调鼻,以口缄口,潜藏飞跃,在正一心。则外无声色臭味之牵,内无意必固我之累。自然方寸虚明,万缘澄寂,而我本来赤子怡怡然安处其中矣。

      虽然外固三要,尤要内遣三害。三害者,邪念、烦恼、嗔恚是也。故道觉禅师曰:修此戒定慧,断彼嗅贪痴。盖贪痴易于制伏,唯有嗔毒难降。

      圣胎诀云:嗔恚之火一燃,胎真去如奔马。直待火灭烟消,方才归于庐舍。

      宋儒亦曰:忿火不惩,必有燎原之患,欲水不窒,岂无溃川之灾?

      圆觉道场修证仪云:一念嗔起,具八方障门,今欲去嗔之法,唯宗老子之日损、周易之惩忿、世尊之觉照。

      高僧妙普曰:嗔火正燃时,我以觉照之。犹如汤消冰,了了无分别。缘此嗔火非实有体,皆从无名而来。

      犹宝积经偈云:如钻木出火,要假众缘力。若缘不和合,火终不得生。是不悦意生,毕竟无所有。知声性空故,嗔也不复生。嗔不在于声,亦不身中住。因缘和合起,离缘缘不生。如因乳等缘,和合生酥酪。嗔目性无起,因于粗恶事。愚者不能了,热恼自烧燃。应当如是知,究竟无所有。嗔性本寂静,但有于假名,嗔恚即实际。以依真如起,了知如法界。是名嗔三昧。

      宝积经又云:求自然智破无名壳,则无名变成慧炬,而嗔火化作心灯,嗔之一毒既消,八万四千烦恼亦灭。

      佛经云:诸魔平等,烦恼为先。

      又云:现住菩萨魔,烦恼无所有。

      文云:智者于苦乐,不动如虚空。善观察烦恼,我我所俱离。

      又云:无障大悲,观诸众生,所有烦恼皆从虚假妄想而失。知诸烦恼,体性自离。如是随觉,即是菩提。烦恼之性,即菩提性。

      又云:烦恼境是佛境界,观烦恼性空是正修行。

      又云:欲除烦恼,当行正念。

      四祖亦云: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

      细观佛祖经旨大概,谓烦恼性空勿为窒碍,观如梦幻,不用介怀。设使触景情动,如响应声,既应即止。若此,则烦恼尘劳不待断而自灭,胎真赤子弗假修而自灵。

      又有经云:

      以智慧剑破烦恼贼,以智慧刀裂烦恼纲,以智慧火烧烦恼薪。

      僧圆照云:

      对治烦恼魔,清净常欢喜。

      庞居士云:

      谛现四大本空,烦恼何处安脚。                                                                              

      晁文元云:

      身同梦幻非真有,事比风云不久留。既能洞达须刚断,烦恼魔空过即休。

      张紫阳云:

      可谓道高龙虎伏,堪言德重鬼神钦。已知寿永齐天地,烦恼无由更上心。

      六祖坛经云: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故缨珞经云:佛言我从本来不得一法,究竟定意,始知所谓无念。若得无念者,观一切法,悉皆无形,因此得成无上正真之道。

      又云:世人不能成道而脱生死者,良由妄念为轮回种子耳。

      盖妄念起处,即是生灾。妄念息处,即是真元。故玄门以止念为本,释教以无念为宗。

      无念者,为无邪念,非无正念。念有念无即名邪念,不念有无助名正念。念善念恶即名邪念,不念善恶即名正念。乃至苦乐、生灭、取舍、冤亲、憎爱,并名邪念,不念苦乐等是名正念。但事来不受一切处,无心即是无念也。无念之念,谓之正念。

      佛经云:善男子我等住于无念法中,得如是金色三十二相,放大光明,照无余世界。

      高峰禅师云:

      慈氏受一生成佛之功,不出一念无生性海。

      智常禅师云:

      真如无念。非念法能阶实相,无生岂生心。能至无念念者,即念真如;无生生者,生乎实相。

      李之才云:

      念之天理则明月之当空,念之人欲则浮云之蔽日。

      寒山子云:

      旋乾倒岳镇常静,一念万年永不移。

      天隐子云:

      不睹不闻存觉性,无思无念养胎仙。

      宝积经中所说菩萨安住无所住之念,非忆非忘所安住念,即名法界。是知从上若佛、若祖、若圣、若仙,皆因冥心息念而得妙道。

      故尚书曰:唯狂克念作圣,然克念之功须要躬行实践,方有进步。不然,一片太虚,途路甚远,少一步定是到不得。

      昔人所谓工夫不到不方圆,工夫若做到极,则处自然入于无念。既得无念真常,则玄窍婴儿寂寂然而无挠扰之患矣。

      刘虚谷云:

      大功欲就三千日,妙用无亏十二时。

      陈朝元云:

      含养胞胎须十月,育婴乳哺要千朝。

      泥丸翁云:

      片响工夫修便现,老成须是过三年。

      三年功夫已完,温养事毕。即悟真所谓,一霎火焰飞,真人自出现。真人既现,必出太玄而升天谷,再加冥心灭尽之功,则有通灵变化之妙。

      刘海蟾曰:

      卦行火侯周天毕,孕个婴儿镇下田。霹雳一声从地起,乾户肇开光万里。翻身推出太玄关,这回方是真仙子。

 

      真空炼形法则(真空炼形图)

 

      普照佛心曰:

      异端有白我其观,却叹人从瓮里盘。最上一乘含蓄远,好从玄窍觅天宽。

      盖真空炼形之法,譬喻运瓮相似。若处瓮内,焉能运之,必也处于瓮外。身处瓮外者,即释氏所谓外其身而虚空之是也。

      故老子曰:

      外其身而身修,忘其形而形存。

      薛道光曰:

      若人空此幻化身,亲授圣师真规则。

      张全一曰:

      太虚是我,先空其身。其身既空,天地亦空。

      天地既空,太空亦空。空无所空,乃是真空。

      清静经曰: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视其形,形无其形。形无其形者,身空也;心无其心者,心空也。心空无碍,则神愈炼而愈灵;身空无碍,则形愈炼而愈清。直炼到形与神而相涵,身与心而为一,方才是形神俱妙、与道合真者也。

      古仙曰:形以道全,命以术延。此术是窍无涯之元炁,续有限之形躯。无涯之元炁,是天地阴阳长生真精灵父圣母之炁也。有限之形躯,是阴阳短促浊乱凡父凡母之气也。故以真父母之炁变化凡父母之身为纯阳真精之形,则与天地同寿也。

      按孙陀罗尊者云:世尊教我观鼻端白,我初谛观,经三七日,见鼻中气出入如烟,身心内明,圆洞世界,遍成虚净,犹如硫璃烟相渐消,鼻息成白,心开漏尽,诸出入息化为光照,照十方界,得阿罗汉。

      朱元晦云:

      鼻端有白,我其观之。

      莫认真云:

      平生姿韵爱风流,几笑时人向外求。万别千差无觅处,得来原在鼻尖头。

      夫人未生之先,一呼一吸,气通于母。人之既生之后,一呼一吸,气通于天。天人一气,联属流通,相吞相吐,如扯锯焉。天与之,我能取之,得其气,气盛而生也。天与之,天复取之,失其气,气绝而死也。

      故圣人观天之道,抉天之行,每于义驭未升肠谷之时,凝神静坐,虚以待之,内含意念,外舍万缘,顿忘天地,粉碎形骸。自然太虚中有一点如露如电之阳,勃勃然,入玄门,透长谷,而竟上泥丸,化为甘霖而降于五内。我即鼓动巽风以应之,使其驱逐三关九窍之邪,扫荡五脏六腑之垢,焚身炼质,煅滓销霾,抽尽秽浊之躯,变换纯阳之体。累积长久,化形而仙。

      陈翠虚曰:

      透体金光骨髓香,金筋玉骨尽纯阳。炼教赤血流为白,阴气消磨身自康。

      丘长春曰:

      但能息息常相顾,换尽形骸玉液流。

      张紫琼曰:

      天人一气本来同,为有形骸碍不通。炼到形神冥合处,方知色相即真空。

      薛复命曰:

      不知将谓气,得后自然真。

      董汉醇曰:金用矿消,形由炁炼。炼形之法,总有六门。其一曰玉液炼形,其二曰金液炼形,其三曰太阴炼形,其四曰太阳炼形,其五曰内观炼形。若此者总非虚无大道,终不能与太虚同体。唯此一诀,乃曰真空炼形。虽曰有作,其实无为,虽曰炼形,其实炼神,是修外而兼修内也。

      依法炼之,百日则七魄亡形,三尸绝迹,六贼潜藏,而十魔远遁矣。炼之千日,则四大一身,俨如水晶塔干,表里玲珑,内外洞彻,心华灿然,灵光显现。灵光者,慧光也,故曰惹光生处觉花开。盖慧觉花开非炼形入微与道冥一者不能有此。

      故生神经曰:身神并一,则为真身;身与神合,形随道通。隐则形固于神,显则神合于气。所以蹈水火而无碍,对日月而无影。吾亡在己,出入无间。或留形住世,或脱质升仙。有白日而飞肉尸者,黄帝之谓也。有留形在世者,彭祖之谓也。有受命而居天职者,张天师之谓也。有拔宅而上升者,许施阳之谓也。有示疾而终者,王重阳之谓也。有入仕而臣者,东方朔之谓也。至于老子为柱史,辛鈃为大夫,尹喜为关令,伯姬为卿上,唐典隐昆陵,孑休治漆园,帝者师四,皓辅汉惠,仇生仕殷,辅光仕汉,马舟仕晋,海蟾仕燕,正阳弃官,纯阳应举,常有执鞭,琴高执笏。若此者,多不可以枚数。(钱塘散人注:老子曾为周守藏史、柱下史,庄子字孑休,曾为漆园小吏)

      噫!神仙之隐显去留,岂世之凡夫所能测度者哉。更若凭虚御风之列子,折芦过江之达摩,非若淘质炼形之功,又安能如此轻举之身乎?此形神俱妙之道,非坐脱立亡者之所能知。所以不免有抛身入身之失尔。

      故学仙佛之流,若独以炼神为妙,不知炼形为要者,所谓清灵善化之鬼,何可与高仙为比哉?大抵温养炼形,无分彼此,虽然在两处发明,其实是一个道理。内外兼修,不相违背。若千日功夫无间,乃悬崖撒手时也。自然言语道断,心思路绝。能所两亡,色空俱泯,无滞无碍,不染不着,身似翔鸿不可笼,心如莲华不着水。火光净净,潇潇洒洒,腾腾任运,任运腾腾,做一个无事无为、自在消逼之散汉也。此际婴儿渐露其形,与人无异,愈要含华隐曜,镇静心田,若起欢忻,就要广境。

      如陈泥丸云:

      我昔功夫行一年,六脉已息气归根。有个婴儿在丹田,与我形貌亦如然。

      婴儿既长,穴不能居,自然裂窍而出、贯顶而升。此之谓出离苦海而起彼岸也。

      永明寿禅师云:

      身在苦海中,赖此铁罗汉。苦海既脱离,舍筏登彼岸。

      观吾陈真人云:

      此岸波涛已脱离,到彼方知寿可跻。一得归来宜永得,渡河筏子上天梯。

 

 

      性命双修万神圭旨第八节口诀

 

      移神内院端拱冥心(端拱冥心图、化身五五图、跨凤凌霄图 、阳神出现图)

 

 

      始则有作有为者,采药结丹以了命也;终则无作无为者,抱一冥心以了性也。

      悟真篇云:

      始则有作人争觉,及至无为众始知。但见无为为道妙,不知有作是根基。

      证道歌云:

      到无为处不无为,方知吾道是希夷。

      今之在家凡夫、出家外道,只知有这边道理,不知有那边境界,只知有此间之妙,不知有彼岸之玄;只知无事,而不知希有之事;只知无为,而不知有为之法。此乃知其一不知其二。修其性不修其命者也。

      故丹道未成之先,若不知下学之有为,而着于空焉,则谓之落空汉。丹道已成之后,若不知上达之无为,而着于相焉,则谓之守尸鬼

      石杏林曰:

      有物非无物,无为合有为。

      陈泥丸曰:

      我闻前代诸圣师,无为之中无不为。

      阴长生曰:

      无为真人居上界,空寂更无尘可碍。有为功就又无为,无为也有功夫在。

      所谓真人居上界者,即婴儿出离苦海、移居天谷之时也。空寂冥心者,即吕祖向晦冥息真心合道之法也。

      施肩吾曰:达摩面壁九年,方超内院世尊。冥心六载,始脱樊笼。

      夫冥心者,深居静室,端拱默然,一尘不染,万虑俱忘,无思无为,任运自如;无视无听,抱神以静,无内无外,无将无应,离相离空,离迷离妄,体含虚寂,常觉常明,但冥此心,万法归一,则婴儿安居于清灵之境、栖止于不动之场。色不得而碍之,空不得而缚之,体若虚空,安然自在矣。

      故达观禅师云:

      色不缚兮空不碍,昙息冥心观自在。大千万有总归无,世界坏时渠不坏。

      谭长真云:

      婴儿移在上丹田,端拱冥心合自然。修到三千功行满,凭他作佛与升仙。

      此处是纯一不杂的工夫,岂能空纤毫情想,但起希仙作佛之心,便直生死窍中,不能得出。

      所以关尹子云:若有厌生死心,超生死心,只名为妖,不名为道。

      盖清静体中,空空荡荡,晃晃朗朗,一无所有,一切无住。

      故心要诀云:

      冥心本乎无住无,住心体圆融不测。

      如金刚经云: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

      金刚齐菩萨云:我不依有住而住,不依无住而住,如是而住。

      僧肇云:圣人之心,住无所住,其住坐忘。

      论云:不依一法,而心常住。

      了心经云:心无所住,住无所心,了无执着,无住转真。

      净名经云:一切法以无住为本,安住无为,名之为住,住无方所,故名无住。无住心者,是为真心。

      禅源集云:言心者是心之名,言知者是心之体。

      菏泽云:心体能知,知即是心,心本空寂,至虚至灵。由空寂虚灵而知者,先知也。由空寂虚灵而觉者,先觉也。不虑而觉者,谓之正觉。不思而知者,谓之真知。

      故祖师云:空寂体上,自有本智能知,即此空寂之知,便是达摩所传清净心也。心常寂是自性体,心常知是自性用。

      所以六祖云:一切万法,不离自性,自性自知,自性自见,自性自悟,自悟自度。悟性还易,了心甚难。故了心也者,了此心也。了心,则心无其心矣。无心之心,是谓真心。真心是性,真性是心。

      太上云:了心真性,了性真心,空无空处,无处了真。此谓真空不空,空无所空,即是了见本心也。

      庞居士云:

      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

      与夫空觉极圆,空所空灭,即是了见本性也。

      华严经云:

      法性本空寂,无取亦无见。性空即是佛,不可得思量。

      原夫性体本空,心体本定。无空无无空即名毕竟空,无定无无定即名其如定。虽修空,不以空为证,不作空想,即是真空也。虽得定,不以定为证,不作定想,即名真定也。空定衡极,通达无碍,一旦天机透露,慧性灵通,乍似莲花开,恍如睡梦觉,忽然现出天然境界,充满于上天下地而无尽藏也。此是心性常明,炯炯不昧,晃朗宇宙,照彻古今,变化无方,神妙莫测。虽具肉眼而开慧眼之光明,非易凡心便同佛心之知见,乃是见性见到彻处,修行修到密处。故得—性圆明六通顿足。

      何谓六通?按玉阳大师曰:坐到静时,陡然心光发现,内则洞见肺腑,外则自见须眉,智神踊跃,日赋万言,说妙谈玄,无穷无极,此是心境通也。不出庐舍,预知未来事情。身处室中,又能隔墙见物。此是神境通也。正坐之间,刹时迷闷,混沌不分,少顷心窍豁然大开,地理山河,犹如掌上观纹,此是天眼通也。能闻十方之音如耳边音,能忆生前之事如眼前事,此是天耳通也。或昼或夜,入于大定,上是天堂,下见地狱,观透无数劫来宿命所更,此是宿信通也。神通变化,出入自如,洞鉴十方众生,知他心内隐微之事。他虽意念未起,了了先知,他虽意念未萌,了了先觉,此是他心通也。

      子思曰:心之精神之谓圣。故心定而能慧,心寂而能感,心静而能知,心空而能灵,心诚而能明,心虚而能觉。

      四祖道信曰:一切神通作用,皆是自心感现。

      璎珞经曰: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天然之慧彻照无碍,故名神通。神通具足,愈加默耀,韬光慧而不用,若露圭角,恐染邪魔。

      古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正定之时,或闻种种善恶之声,或现种种违顺之境,总是魔障,不可着他。又须反观一身,四大皆是假,合如梦幻,全体非身。但正此心,魔自消灭。

      古语云:见怪不怪怪自亡,见魔非魔魔自灭。或脑中有霹雳之声,或眼内有金星灿耀,或顶下红霞了绕,或眉间涌出圆光,此皆幻景,心莫受他,但行工夫,休证效验。

      所以古仙云:项下有光犹是幻,云生足下未为仙。又于静中忽见楼台珠翠、女乐笙簧、异草奇花、触目如画,彼人不悟,将谓是到天宫,不知自身内院,认作真境,因循而不出。入此际须用虚空观而扩充之,则我天谷之神升入太虚,合而为一也。

      其虚空观者,应观自心。心本不生,自性成就,本来空寂,光明遍照,犹如虚空莹彻,清净廓然,周遍圆明,皎洁成大月轮,量等虚空,浩然无际。复应观察自身,则心之虚空而通于身之虚空,身之虚空而通于天地之虚空,天地之虚空而通于太极之虚空,虚虚相通,共成一片,岂不与太虚混之而为一耶?

      始而虚其心也,既而虚其身,又既而虚天地,虚而无虚,无虚而虚,虚也不知,无虚也不知,则我阳神冲虚出入而无障碍矣。然后方可与天地合德,太虚同体,而为混虚氏之人欤。

      此处只言到太虚之阶梯,未曾造到太虚之实际。谓之炼神则可,谓之出神则未也。

      欲要高奔帝境,当炼演谷神,常以灵和寂照,为心虚空不住,为观抱本还原归太极,由此进进不已,及其无上可上,玄之又玄,无象可象,不然而然,则一灵之妙有遍法界,而圆通贯云汉,以高跻与穹冥而俱合,此天谷元神炼到至极至妙之处也。

      故章思廉曰:得太极全体,见本来面目,先天一点真,后天却是屋。

      莹蟾子曰:炼阳神了出阳神,自色界超无色界。既然证成妙道,须要混俗和光。虽处凡尘,而不可流俗;虽居浊世,而莫测行藏。日唯销隐,匿积阴功,开诚心,施法乳,汲引后学,普度众生,上报佛恩,下资群品。

      金刚经曰: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若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故世尊成道之旦,发普度众生之悲,乃曰:先度众生,然后作佛。

      肇法师曰:性本无生,故亦无灭,此实千圣同然之真心。众生度尽,方入涅槃,此亦千圣同归之实际。

      王方平曰:

      鸾鹤来时乘紫雾,玉皇有敕登仙路。九玄七祖尽升天,度了群生方自度。

 

      噫!试观古佛高仙何等运心之普,如今人有一法一诀者,秘密珍藏,犹恐漏泄,较之古人,可不愧死。

      予之无念也久矣,但未得自度,先要度人,一念存心,不能自释,今之此作,尽泄天机,唯末后一着,尚未发明。今再言之,道书曰:阴神能见人,阳神使人见。盖独修一物者,所出乃阴神也。阴神则有影无形,世所谓鬼仙是也。若双修性命者,所出乃阳神也。阳神则有影有形,世所谓天仙是也。故曰:道本无相,仙贵有形。然而出神太早,丹经之所深诃,既得其母,当返其始。常留神于天谷,复归如婴儿,不识不知,唯深唯寂,阳光无漏,则愈扩愈大,弥远弥光,自然变化生神。生之再生,则生生而无尽;化之又化,则化化而无穷,又生孙百千万亿。

 

      张紫阳曰:

      一载生个儿,个个会骑鹤。

      陈泥丸曰:

      一载胎生一个儿,子又孙兮孙又子。

      白玉蟾曰:

      一体遍多犹朗月,而影分千水多身。

      入一着明镜,而光寓万形。

      仙家谓之分身,佛氏谓之化身。如世尊之不离菩提树下,而遍升天宫说法。又如善财之不出莎罗林,历二百十城而遍参诸友。

      东华帝君曰:

      法身刚大通天地,真性圆明贯古今。若未顶门开具眼,休教散影与分形。

      分形散影非不妙也,奈何还滞幻躯中,尚未超脱,欲千变万化,岂不反伤于本体耶?直到九载功完纯,亦不宜忽然跳出五行之外,返于无极之初。证实相妙之,更妙得真功全之,又全成金刚不坏之体,作万年不死之人。自觉觉他绍隆佛种三千功满,而白鹤来迎,八百行圆,而丹书宣诏飞升金阁,返佩帝乡。

      即钟离翁云:

      九载功成人事尽,纵横天地不由亲。

      萧紫虚云:

      功成须是出神经,内院繁华无累身。会取古仙超脱法,飘然跨鹤观三清。

      诸仙奔壳,各有不同。有从宝塔出者,有从红楼出者,有看月而出者,有对镜而出者,有冲顶门而出者。

      所以玄奥集云:

      塞断黄泉路,冲开紫府门。如何海蟾子,化鹤出泥丸。

      中和集云:

      成就顶门开一窍,个中别是一乾坤。

      盖顶门一窍岂易开哉。先发三昧火透之,不通。次聚太阳火冲之,略启。二火腾腾,攻击不已。刹时,红光满界,紫焰弥天,霹雳一声,顶门开也。(钱塘散人:所谓练功修道,其实即开发大脑潜能的过程;所谓神仙佛祖,其实即大脑潜能开发到极致之人。)

      故吕纯阳曰:

      九年火候直经过,忽尔天门顶中破。真人出现大神通,从此天仙可相贺。

      真人出现,乘云气,御飞龙,升玉京,游天阙,飘飘云际,翱翔太空。凤篆金书,朝赴九阳之殿;蟋桃玉液,位登万圣之筵。适意则鸾舆前引,登云则龙驾前迎。紫府鳌宫欲去,而顶中鹤舞,丹台琼苑拟游,而足下云生。劫火洞烧,我则优游于真如之境;桑田变海,我则逍遥于极乐之天。聚则成形,散则成气,隐显莫测,变化无穷。入水火而不溺不焚,步日月而无形无影。刀兵不能害,虎兕不能伤。阴阳不能变迁,五行不能陶铸。阎罗不能制其死,帝释不能宰其生。纵横自在,出入自由。信乎!

      紫阳云:

      一粒灵丹吐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

      此大丈夫得意之秋,功成名遂之日也。人生到此,宁不快哉?

      上阳子云:

      总皆凡世播英雄,做尽功名到底空。唯有金丹最灵妙,大罗天上显神通。

 

 

      性命双修万神圭旨第九节口诀

 

      本体虚空超出三界(超出三界图、毗卢证果图)

 

      按梓童化书云:予之在朝也,以闻方外之言,辞荣而归道,逢隐者指予,以心印授予,以正诀曰:此西方大圣人归寂法也,子能念而习之,可度生死,死而不亡,终成正觉。若能中道而废,则犹能择地而处,亦可为神仙。予于是历观汉、唐诸仙,多在此处超脱而去者,岂非化书所谓中道而废耶?

      又览龙牙颂云:学道如钻火,逢烟未可休。予又历观宋、元诸仙,多在此处尸解而去者,岂非龙牙所谓逢烟而休耶?

      虽则仙去,然却缺末后一段工夫,毕竟有些欠稳处。犹傅大士云:饶经八万劫,终是落空亡。亦不知寿命有限而不及修耶,抑亦不知不得此法而不能修也。

      命宗人只知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而止,竟遗了炼虚合道一段。

      是以无上师曰:养得金丹圆似月,未免有圆还有缺。何如炼个太阳红,三界十方俱洞彻。

      盖圣修诣极自是少此一段不得。缘丹经子书皆不曾言及末后一着。唯李清庵曾说到这里。

      如门人问:脱胎后还有造化么?

      清庵曰:有造化在。圣人云,身外有身,未为奇特,虚空粉碎,方露全真。所以脱胎之后,正要脚踏实地,直待与虚空同体,方为了当。

      又云:更有炼虚一着,当于言外求之。其见趣可谓度越诸仙矣。

      但不肯说个实际出来,云何炼虚,作何归着,竟自朦朦胧胧虚应过去。亦不知是不会祖师意而不能说耶,抑亦不知是怕泄漏天机而不敢说也。

      故水丘子叹曰:打破虚空消亿劫,既登彼岸舍舟楫。阅尽丹书万万篇,末后一句无人说。

      盖此秘藏心印,皆佛佛授手、祖祖相承,迄至六祖衣钵止,而不传诸佛,秘藏于兹塞矣。自此而下鲜有知者。故曰:七祖如今未有人。

      直到吾师尹公,以其夙植灵根,更得教外别传之旨。忽一日禅关参透,豁然贯通,而千佛秘藏又复开于今日矣。

      故悟道偈云:把个疑团打破时,千佛心华今在兹。下大竿头取进步,虚空真宰天人师。

      我今又承师旨而得此法,如获无价宝珠。即剑南和尚云:自从说得此明珠,释梵轮王俱不要。然佛之地步甚高,而必至于虚空本体、本体虚空,方成无上正等正觉而入涅槃。

      故邵康节曰:圣人与太虚同体,与天地同用。今人求其义而不得,乃噫之曰:体太虚之体以为体,用天地之用以为用。此言大似隔窗窥日,不过见其光影而已。若言体太虚之体以为体,便是有个太虚在而着于体矣,何以能太虚?若言用天地之用以为用,便是有个天地在而着于用矣,何以能天地?然而太虚其知有体乎?其不知有体乎?天地其知有用乎?其不知有用乎?太虚不知有体而天地之用在于太虚之体,天地不知有用而太虚之体在于天地之用。体其所体者体其所用也,用其所用者用其所体也。乃至于粉碎虚空方为了当,何以故?

      本体,本虚空也。若着虚空相,便非本体虚空。本粉碎也,若有粉碎心,便不虚空。故不知有虚空,然后方可以言太虚天地之本体,不知有粉碎,然后方可以言太虚天地之虚空。究竟到此已会窥破虚空之本体,但未得安本体于虚空中。

      即华严经云;法性如虚空,诸佛于中住。到这里自知道虚空是本体,本体是虚空。必须再加功而上上胜进进不已,直到水尽山穷,转身百尺竿头。至必至于不生不灭之根源,终必终于不生不灭之觉岸。于中方是极则处。此处无他,不过是返我于虚,复我于无而已。返复者,回机也。

      故曰:一念回机,便同本得。究竟人之本初原自虚无中来,虚化之为神,神化之为气,气化之为形,顺则生人也。今则形复返之为气,气复返之为神,神复返之为虚,逆则成仙也。

      古德云:何物高于天,生天者是。何物大于虚空,运虚空者是。盖大道乃虚空之父母,虚空乃天地之父母,天地乃人物之父母。天地广大,故能生万物;虚空无际,故能生天地;空中不空,故能生虚空。而曰:生天地、生万物,是皆空中不空者之有以主之也。以其空中不空,故能深入万物之性,以主张万物而方便之。毋谓空中不空,能深入万物之性,以主张万物而方便之也;抑亦能深入天地之地,以主张天地而方便之也。汝毋谓空中不空,能深入天地之性以主张天地而方便之也,抑亦能深入虚空,以主张虚空而方便之也。

      夫空中不空者,真空也。真空者,大道也。今之炼神还虚者,尤落在第二义,未到老氏无上至真之道也。炼虚合道者,此圣帝第一义,即是释氏最上一乘之法也。

      华严经云:虽尽未来际,遍游诸佛刹。不求此妙法,终不成菩提。

      此法只是复炼阳神,以归还我毗卢性海耳。所以将前面分形散影之神摄归本体,又将本体之神销归天谷,又将天谷之神退藏于祖窍之中。如龙养额下之珠、若鸡抱巢中之卵,紧紧护持,毋容再出,并前面所修所证者,一齐贬向无先国里。依灭尽定而寂灭之,似释迦掩室于摩竭,如净名杜口于毗耶。此其所以自然造化而复性命之而复虚空,之之不可以已也。而复性命,而复虚空,至此已五变化矣。变不尽变,化不尽化,非通灵变化之至神也。

      故神百炼而愈灵,金百炼而愈精,炼之而复炼之,则一炉火焰炼虚空,化作微尘,万顷冰壶照世界,大如黍米。少焉,神光满穴,旸焰腾空,自内窍达于外窍外,大窍九,而九窍之中,窍窍皆有神光也。小窍八万四千,而八万四千窍之中,窍窍皆有神光也。彻内彻外,透顶透底,在在皆有神光也。如百千灯照耀一室,灯灯互昭,光光相涉,而人也,物也,莫不照耀于神光之中矣。是则是已,尤非其至也。

      然不能塞乎天地之间,则未满东鲁圣人乾元统天之分量也。又敛神韬光,销归祖窍之中,一切不染,依灭尽定而寂灭之。寂灭既久,则神光如云发电,从中窍而贯于上窍,大窍小窍,窍窍皆有神光也。光明洞耀,照彻十方,上彻天界,下彻地界,中彻人界。三界之内,处处神光。若秦镜之互照,犹帝珠之相含,重重交光,历历齐现。而神也,鬼也,莫不照耀于神光之中矣。妙则妙已,尤非其至也。

      然不能遍入尘沙法界,则未满西竺圣人毗卢遮那之分量也。再又敛神韬光,销归祖窍之中,一切不染,依灭尽定而寂灭之,寂灭既久,而六龙之变化全,则神光化为舍利光矣。如赫赫日轮,从祖窍之内一涌而出,化为万万道毫光,直贯于九天之上。若百千昊日,放大光明,普照于三千大千世界。而圣也,贤也,及森罗万象,莫不齐现于舍利光之中矣。

      故大觉禅师云:一颗舍利光熠熠,照尽亿万无穷劫。大千世界总皈依,三十三天咸统摄。

      而舍利光既遍满于三千大千世界内,尤未尽其分量。又自三千大千世界中复放无量宝光,宜充塞于极乐世界。既而又升于袈婆幢界,又升于音声轮界,复直冲于胜莲华世界,得与贤胜如来相会也。

      自从无始分离,今日方才会面。彼此舍利交光,吻合一体,如如自然,广无边际。

      所以经颂云:诸佛似一大圆镜,我身犹若摩尼珠。诸佛法身入我体,我身常入诸佛躯。五祖弘忍云:一佛二佛千万佛,总是自身无别物。昔年亲种善根来,今日依旧得渠力。荷泽禅师云:本来面目是真如,舍利光中认得渠。万劫迷头今始悟,方知自性自文殊。

      自性清静,便是无垢佛。自性如如,便是自在佛。自性不昧,便是光明佛。自性坚固,便是不坏佛。各各诸佛,自身俱有。说亦不尽,唯一性尔,性即是心,心即是佛。新佛旧成,曾无二体,以报身就法身,如出模之像,像本旧成,一体无异。新成旧佛,亦无二形,以法身就报身,如金成像,昔未成象金,故今成像竟,诸佛如已成像之金仙,众生如未成像之金矿,成与未成,似分前后,则金体始终更无前别。

      故圆觉经曰:既已成金,不重为矿,经无穷时,金性不坏。原此金性,人人本有,个个不无。至于十方众生,皆我金刚佛性。而天地万物,咸囿我如来之法身矣。到此地位,方知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遍法界是个如来藏,尽大地是个法王身。实际无差,与三世佛而一时成道;真空平等,共十类生而同日涅槃。法身其大也,虚空且难笼其体,真心其妙也,神鬼亦莫测其机。穷未来际为一昼夜,尽微尘海为一刹那。前千古而后乎今,无不是这个总持,上乎天而下乎地,无不是这个充塞。

      二祖慧可曰:囫囫囵囵成这个,世世生生不变迁。太上所以云:天地有坏,这个不坏。

      这个才是真我,这个才是真如,这个才是真性命,这个才是真本体,这个才是真虚空,这个才是真实相,这个才是菩提道场,这个才是涅槃实地,这个才是不垢不净,这个才是非色非空,这个才是自觉圣智,这个才是无上法轮,这个才是本性虚无、虚无实体,这个才是常住真心、随心自在,这个才是佛之妙用、快乐无量,这个才是烦恼业净、本来空寂,这个才是一切因果、皆无梦幻,这个才是生灭灭己、寂灭为乐,这个才是金刚不变、不坏之真体,这个才是无始不生、不灭之元神,这个方是不可量、不可称、不可思议、无边功德,这个才是清净法身、圆满报身、千百亿化身、毗卢遮那佛。

      偈曰: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界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