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页

 

散人形散神不散

 

钱塘散人

 

一、 神圣未达工巧成,权借一隅施妙手

我曾经好几次亲眼看到一些大医院的中医专家每天看一百多号病人!此种看病速度简直让我瞠目结舌,只能用“神速”来形容。

中医确实有快速诊病的方法,比如《难经·六十一难》说: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

这就是中医诊病的“望闻问切”四大招数,如果真的能达到望而知之、闻而知之的“神圣”境界,每天看一百几十号病人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但是,我不太相信这些医生真的达到了“神圣”的境界,因为我看他们也要问诊,而且也装模作样地用几十秒钟来诊脉(其中很多可能根本不会诊脉)。

我不相信他们有那个水平还有一个旁证是:到我这里求医的很多患者就是经过这些大医院大专家久治不愈的,但是在我看来都只是常规的疾病,而且确实也很容易就治好了。

经常有患者告诉我:曾经在别的中医专家那里求治过,好不容易轮到了,结果几分钟就看完了。这时我只能“深表同情而无奈”地说:我还得老老实实地花个把小时呢!他们那点三脚猫水平几分钟看个病人靠谱吗?

我自知还达不到扁鹊那样望色诊病、听声辨病的“神医圣医”境界,所以只能老老实实地通过耐心细致的询问、切脉来诊病,争取做个合格的“良工巧医”,因此,我看一个病人从诊断分析到写好药方经常要花费个把小时。

另一方面,按常规的中医理论,要做到真正的准确辩证,必须要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以求全面和准确,避免出现偏差或误诊。

由于我态度认真严谨而且疗效良好,经过多年的口碑相传,已经形成了一个中医信众群体,而且在逐步扩大之中,现在甚至经常是被病人“追着看”。

如果我是望色诊病或听声诊病的神医圣医,也许随便往大街上一站就可以给人看病了,但是作为老老实实的良工巧医,需要有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耐心地切脉问诊,而我却没有一个固定诊所或诊室,怎么办呢?

前些年我在杭州的时间较多,杭州那边的病人一般都是找到家里来,开始妻子也反对病人到家里来,到后来她自己的很多同事都要找到家里来求治,她也就无话可说了,反正白天一般只有我一个人在家。

金华这边的病人找我就比较麻烦了,那时候我并不经常回金华,回来一般是三件事:到公司办理外贸单证业务、回乡下看望父母、顺便到弟弟家看看侄儿,所以经常在城里弟弟家落脚过夜然后回杭州。

但是,弟媳不欢迎病人来家里,记得有一次我在弟弟家里,正好有个老总来电话求治,我知道这个老总是弟弟读MBA同班同学,我想就让她来家里吧!弟媳妇知道后还是当面对我提出意见了,可能是保姆多嘴多事。不让病人来家里这可以理解,但是后来不知为何连我也不受欢迎了,经常要给个脸色,甚至明确提出不欢迎我再去,可能是担心我经常与病人接触身上有病气?我也曾经为此当场发火,但是后来还是几乎没有再去了。

至于公司办公室那更不行了,多年前江西有个病人打电话说要来找我求医,我在公司大办公室接电话时正好被弟弟听到了,他当时就明确告诉我不要到办公室里来看病,这可以理解:办公室不是诊室,在办公室给人看病,一则影响同事办公,二则也不吉利。

所以,我只能让预约的患者提前在宾馆开个房间作为临时诊室,对一些老板来说几百元钱无所谓,但是对普通百姓来说就是一笔较大的额外支出了,而且宾馆经常换来换去我也嫌麻烦。 有时候为了给普通患者省点钱,就在宾馆大堂免费休息区的茶几椅子上诊治,国贸宾馆、今日大酒店、火车西站迎宾楼、汽车西站五洲大酒店的大堂都做过我的临时诊室,缺点是大堂的茶几椅子太大太低,有时候还得我蹲在患者身边诊脉,而且人来人往太吵。后来弟弟公司的一些员工也找我看病,我就不让她们舍近求远找宾馆开房了,而是直接在办公室里给她们看,当然这是后话。

这几年为了陪伴母亲,我呆在老家时间较多,所以经常有人找到乡下家里来,但是母亲也比较迷信保守,担心在家里看病会不会“把病气带过来”?言下之意也不欢迎病人来家里,所以我还是经常得在不同的宾馆“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其实,中医一般都是早期调理,并没有什么传染的风险,如果是明确的传染病患者,那是由政府监控的,即使我能治也轮不到措手。

不久前,我偶然发现了一个免费的好地方:在弟弟公司进走廊大门靠右手边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放了两张藤椅,中间有一个藤质玻璃面的小茶几,而且斜对面两米远的公司前台下面有电源插板(我看病要用电脑记录)。

我暗喜:这里正好做我的“诊台”!因为这里不算办公室,不会影响员工们办公,不违反弟弟的禁令。有个相对固定的地点,我不需要再“打游击”,也可以给患者们省下开房费,而且这里是中心位置、地标建筑,外地患者过来容易找到。

如果周末过来就更好了,公司里没人上班非常安静,还能勉强收到公司里的无线上网信号,但是这个位置信号很弱,因为路由器放在走廊那头弟弟办公室里。有时候周末过来,等病人走了后,我干脆坐在藤椅上写完药方,然后走到弟弟办公室门口,蹲在地上把药方发完了才走。

比较遗憾的是前台连个椅子也没有,有时候好几个患者一起过来,只能让她们站着候诊,有时候还加上好几个陪同过来的家属,那就站着都显得拥挤了,金华的一些局长书记们来这里也只能站着候诊。 另外一个缺点就是这里没有自然采光,看舌象还是只能到办公室的窗边,如果是周末办公室不开门,开始几次我是到走廊尽头的楼梯口,但是那里的玻璃幕墙带淡棕色涂层,看舌象容易失真,所有后来只能到洗手间的小窗户边看舌象。 还有一点不方便的是:藤椅和茶几是靠墙摆放的,看完一只手的脉后,我需要和病人交换位置才能给其再看另一只手的脉。

我发现这处免费“宝地”的时间还不长,不知道弟弟知道后会不会再下禁令甚或直接撤去藤椅茶几?我想应该不会了,因为他本人前不久感冒经(其实是机制性杂病)西医治疗无果,也找我调理过身体了。

如果哪天金华的“府台大人”到这里来找我看病,我得请他在此茶几上盖个章贴个封条,写上:“市府征用,不得移动”,这样估计能保住我的这处免费“诊台”了。

 

二、 向持众生平等念,初受跪拜大惊心

前些天梁老师带其父亲来金华求诊,我按约定时间准时来到 “诊台”,坐在内侧的藤椅上等待。

十多分钟后梁老师她们也到了,我破例让同事从办公室里搬了一个椅子,因为她已经怀孕五个月。

我让梁父坐在外侧藤椅上,寒暄了几句后打开电脑准备问诊,没想到这时发生了一件让我意想不到的事!

梁老师离开座椅站起来说“周老师,我也是你的学生,在这里给你拜年了”,说罢竟然双膝落地跪下向我磕了一个头!

我妻子也是山东人,前些年我们都是到她老家过春节,听说在她老家,年初一那天晚辈去给长辈拜年要跪下磕头。虽然早有耳闻,但是当我亲眼看到梁老师跪下来的那一刻,还是大吃一惊、措手不及!

因为按我们这边的风俗习惯,我以为她口头说声拜年也就罢了,万万没想到她会真的跪下磕头!脑子里一时没反应过来,她跪下去了我才回过神来,赶紧放下电脑站起来,伸出双手小心地扶起她。

其实我平时脑子反应还算比较快,如果不是她这个举动出乎意料,我肯定要及时阻止她的这个跪拜举动!

虽然我知道这是她们那里的风俗,也是她们那里尊师重教的传统,我也不好直接批评,但是这种方式拜年还是让我不能适应和接受,所以只能从形式和内容的角度向她表达我对此事的看法。

我说:曾经在新闻中看到,现在一些服务行业推行“跪式(其实是单膝半跪)服务”,比如移动公司贵宾厅、航空公司头等舱等,还有(河南)某中学竟然要求学生集体向孔子像下跪磕头,看到上述两个新闻时,我都表示坚决反对。

我接着说:中国传统文化有优秀的精神内涵,也有一些形式的糟粕,我们需要注重学习其精华和内容而淡化形式,比如我在学堂给孩子们讲课时,孩子们和我象同龄朋友一样亲热。

我之所以对此事反应特别强烈和震惊,是因为跪拜这种形式在中国现代文化和观念里早已产生衍变,有了很多特殊的内涵和意味,比如意志的屈服、人格的卑下、无奈的乞求等等。当然,我知道梁老师跪拜的含义只是“给老师拜年”,是真心表达对老师的尊重。

在中国封建社会,跪拜其实是一种很普遍的形式,古人跪天跪地跪父母,还要跪师跪长跪皇上,也要跪佛祖菩萨众神仙 …… 古人的这些跪拜更多是表达一种虔诚,比如很多善男信女在寺庙里对着佛像下跪,这是非常虔诚的发自内心的动作。据说,虚云和尚为报母恩,曾经历时三年从普陀山三步一拜到五台山!而且据我所知,佛家的这种跪拜一般是四肢伏地、额头触地的大拜,即俗话说的“五体投地”。

但是,除此以外对其他对象的跪拜则不同,尤其是到了现代,跪拜的含义有了很大的变化,任何跪拜都容易让人想到屈服和卑下,比如现在新闻中经常看到老百姓为了维权在政府门前集体下跪,这与古人通常的跪拜动机完全不同。

中国有句俗话叫“男儿膝下有黄金”,其含义是男人绝不轻易跪下双膝!当然也有相信好汉不吃眼前亏、甚至能忍辱钻胯成王侯的韩信(淮阴侯、齐王),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似乎更认可“宁肯站着挨刀、不愿趴着躲箭”的硬汉子大丈夫,孟子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当然,韩信能忍辱钻胯,最终成就功名大业,这种做法传统文化中也有充分的依据,比如《道德经》中说“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还有俗话常说的“小不忍则乱大谋”。

我认为真男儿应该是“心中有黄金”,至于身外宠辱得失,无非过眼云烟,不必过于拘束。不瞒各位,我本人虽然学佛信道,有机会看到寺庙道观也经常会进去转转,但是从来不烧香也不跪拜,只是进去溜一圈,即使在西方三圣、佛祖菩萨面前也是随意地指指点点。

记得有一次某厅某处长和某四星级宾馆老总陪我游新昌大佛寺,在一处新修的大殿,我发现释迦摩尼佛胸记的方向居然弄反了!佛祖胸记应该是正置的、顺时针的,这里给他弄成逆时针了,还好它是正置的,如果弄成四十五度斜置,那就成德国纳粹党的标志了!回来后当地的某局长过来作陪喝茶,我向他提出了这个问题,希望他向当地宗教局的人提出来修改,以免落下笑话。

 

三、 散人形散神不散,真如实性定海针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形散指的是文章的形式和内容看起来似乎比较松散,神不散指的是文章其实有主线和中心,松散的形式和内容是围绕主线更好地服务中心,而不是漫无目的地堆砌一些杂乱无章的垃圾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中心不一定是有形可见的实质,可能是无形而有用的存在。比如银河系上千亿颗恒星看起来好像杂乱无章,但是从更高的空中来看,其实它是旋涡状围绕一个无形的中心旋转的。散文也是这样,它不像议论文那样明确地亮出作者的观点,但是看完后你会产生某些不可预知的感悟。

其实,我这个散人也是“形散神不散”的,道理也差不多:生活形式自由散漫,这是因为我不想受宗教清规戒律或世俗烦文缛礼的约束,以免妨碍真如本性失去客观冷静和超脱,精神内涵 则不但不散漫,反而是比常人更清晰、含藏、有序!如果神也散掉了,那我就成了行尸走肉了!

那么,我这个“不散的神”是什么?就是从我记事懂事或者说有自主意识开始,一直有一个从朦胧到逐渐明晰的理想、信仰和精神的追求,这种追求有一个无形的中心,这个中心不是物质金钱、不是名声地位,更不是什么吃喝玩乐、娱乐八卦之类的感官刺激和享受,而是我想知道宇宙是什么?生命是什么?我是什么?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存在的意义?

这几年越来越相信:这些答案不在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中,不在浅薄表象的工业文明中,而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佛道智慧中!先圣们探索留下的踪迹很明确,理论和方法我也很了解,唯是自己尘缘还太多、俗念还太重,不能做到决然彻底地放下现缘,不能做到真正精进地修行实证。

也可能是因为我受禅宗和庄子的影响较大,赞同安时处顺、与世无争,在生活中修行,也认为成道者应入世度人,所以总是不违现缘、不昧因果、因缘行事,希望在人间世俗中证道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