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页

 

 

为何不愿开诊所

 

钱塘散人 

 

1、两倍三倍到六倍 

我一个上午一般只能看四个病人,下午自己安排另外的事,晚上熬夜写药方,所以一般每次只通知四个病人。

但是,这些年经常遇到这样的事:电话里预约说有四个病人来复诊,结果到那里一看来了八个、甚至十二个!这还只是预约数量的两倍、三倍。

这次到江苏出诊,电话预约时说是六个病人,结果看了三十三个人!这可是预约数量的五倍半!

周二接到江苏患者的预约,说他那里有六个病人,因为有的老人不会坐车,希望我能到出诊。

其实我懒得出诊,但是这些人是梁老师老家那边的,很有可能与梁家沾亲带故,我不好直接回绝。正好晚上梁老师来电话,顺便和她提起这事,我说这些人有可能是你亲戚朋友的亲戚朋友。梁老师说不用去,因为很可能连她们自己都不认识。

我左思右想,他们肯定是有不得已的情况才请我出诊,再说乡里乡亲的,如果回绝,万一伤到梁家父母那边的面子恐怕不好。所以,第二天还是答应他们次日出诊,现在看来我还是有先见之明,这是后话。

 

我这人做事喜欢随意悠闲一点,不喜欢订票匆忙赶时间,所以向来都是临时买票,宁可在候车室闭目养神消磨时间。周四上午到东站后,只能买到中午的票,到徐州时已经下午两点多钟了。对方两男一女开车来接我,车开到市郊某小区旁边停下,组织者请我就在车上给那个女的看诊,看完后她就下车去幼儿园接女儿了。

然后车子开到半路上一个工厂停下来,说是这里两个亲戚想看看,结果在这里看了十个人!看完后已经晚上七八点钟,他们说带我去喝羊肉汤,说是当地特色名吃。好吧!我随乡入俗,结果除了每人一碗羊肉汤,一篮子干烤馍,另外四个菜是都是我不吃的。

徐州是军事重镇,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我看路牌指示这里是碾庄,这个地名好像在哪里看到过, 但是忘了是什么来历?他们说淮海战役就是在这里打的,这里距离台儿庄也只有几十公里。

第二天周五早上,组织者来宾馆接我,说今天上午还有十来个人要看,因为周六我已经答应了杭州预约的患者,我顾虑看完十来个人不知道下午能否赶回杭州?但是,我来一趟不容易,人家这边约定的患者也不好推却,估计晚上赶回杭州应该是没问题的。

到了下午,我这边十来个人还没看完,那边梁老师父母带着七大姑八大姨十多个人来了,看到他们我有点意外,显然是组织者告诉他们的,那么他们之间真的有可能是亲戚朋友,还好我当时没有直接回绝。

这一天看了二十二个病人!这是我平时一天正常工作量的三倍!全部看完已经九点多钟,晚上赶回杭州是来不及了,他们也强烈建议我明天早上再走,我只能重新通知杭州那边的患者明天(周六)下午再过来。

吃完晚饭已经十一点多钟,组织者特意步行(想多听我聊聊)送我回宾馆,快到宾馆门口了,他说:可惜周老师明天杭州那边已经预约了,如果明天还在这里,还有一天好忙。接着又说:我们不敢做宣传,否则(病人多得)你走不开。

他可能不知道,明天看完杭州预约的病人,回到金华后我需要推掉其它事情,闭门三天或者熬三个通宵才能写完这三十三个药方!因为一天或者一个通宵写十个药方对我来说已经是满负荷工作了。

这些都是平民百姓,平时他们每个人看一次给我三百元钱,这对他们来说已经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我提前告诉组织者:他们愿意给就给,不给也没关系。

他后来告诉我,好几个老人都没有收他们钱,包括他自己家的几个也没给,所以差不多少收了两千元。

虽然这一天半就给了我八千元钱,但是对我来说工作量太大了,我实在不愿意穷于应付临床治病,这两天都没兴趣和精力写药方。 

 

2、为何不愿开诊所 

最近一次家人聚餐时,外甥女说现在中医药相关政策放开了,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后开个诊所应该不难,问我为何不想办法开个诊所?

其实,我这样的人真是不适合开诊所,各位从上面的例子中可能看出来一些缘由了,主要是我比较自由散漫,受不了太多的约束,开诊所不符合我的理想和个性。

首先,既然开了诊所,总不能三天开门两天关门吧?那就得朝九晚五天天去报到,就不可能那么自由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

其次,既然开了诊所,就在政府卫生部门的管辖范围之内了,虽说改为备案制后门槛降低了,但是事后的监管肯定更严格了。据我所知,新政策对开业的场所、人员、设施、诊疗内容等等都有要求和限制,尤其是诊疗内容这一项,要求载明你从事的内容,如果是开方看病的,甚至要求你明确能看哪些病?但是我男女老少什么病都看,叫我怎么写呢?如果他们时不时过来查我一下,说我超范围经营,那也是挺烦人的。再说收费项目,政府肯定都有规定,但是,我却没法定价,因为有很多老板官员看一次给我三千、五千,也有很多平民百姓分文不给我也照样认真看,遇到特殊情况甚至可能会贴钱买药给人治病。

还有一个也许杞人忧天的顾虑是:如果我固定一个诊所呆上几年甚至几个月,可能原来在大医院、大专家们那里看诊的很多患者都转而找到我这里来,那么肯定会得罪很多同行,不但会得罪中医同行,也会得罪西医专家(很多患者都是经过西医治疗无效才转求于我的),这样一来,恐怕我的很多时间会浪费在毫无意义的口舌之争或笔墨官司上面。 

 

3、曾想考证又为何 

这些年来有好几次妻子和工大的同学想说服我考证,最终都因机缘不具备而不了了之。

我知道她们是担心无证行医的法律问题,怕以后万一遇到什么医疗事故会有麻烦,尤其是工大的同学,她经常会介绍一些有身份地位的亲戚朋友来找我看病,也难怪她会有此担心:这小子无证行医,万一哪天失手把官员领导们给治死了,那可是坐牢杀头的罪呀!到时候我这个介绍人也难脱干系呢!

我也有好几次被她们说动心了,并且认真地去了解过相关政策,有一次甚至认真准备过材料。第一次是妻子得知国家关于中医师承的政策,建议我也走这条路。我认真地看了相关政策文件,发现总共需要九年时间才能获得行医资格证,前提还得是一切顺利!

首先得找个有资格的导师跟着学三年,考试合格后获得出师证,找个县级以上医院实习一年,才可以报考助理医师资格证,经考试合格获得助理医师资格后,需要在正规医院工作满五年,才可以报考执业医师资格,经考试合格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后,才可以独立开诊所行医。我也曾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站上找出所有导师的资料翻看了一遍,发现竟然没有一个够资格做我的导师,或者说没有一个值得我花三年时间去跟他学,因为这些导师的专业分得太细了,甚至有中医眼科专家,但是就没有一个全科大家,第一道程序就让我失去兴趣了。再说,我也实在浪费不起这九年的时间。

过了好多年以后,偶然从付村镇一个药店老板那里得知,像我这样的情况可以走确有专长途径,不需要经过九年的程序,而是每年都有一次考试机会,但是报名的时候可能需要找找门路。我找出当年的政策文件重新翻看,果然有这条途径,只是我自己当年只看到上面的师承部分就结束了,没有认真往下看。

这条途径需要准备六份材料,其中四份是普通材料,我自己就可以做到的。还有一份材料是:两个有资格中医师的(推荐)证明。药店老板说这个不难,他可以作为我的一个证明人,另一个人他也能帮我在其同行朋友中找到,关键是报名的时候需要我自己找熟人门路。

记得工大同学提起过她在卫生厅有朋友,我想反正报名是在区卫生局,决定还是先去找找金东区政府上班的同学,这个同学说他正好和卫生局副局长相熟,于是带我去区卫生局,在路上我告诉她工大同学在卫生厅有朋友之事。

到了那里正好副局长不在,我打电话给工大同学说了情况,她让我把区卫生局局长的姓名电话发过去,她让卫生厅的朋友打电话给局长。区政府的同学说不如先找主管的科长先咨询一下到底怎么回事,于是带我去找某科长,看起来他和这个科长也比较熟悉。

没想到科长的官不大,官僚习气却不小!他听了我的介绍,直截了当地说像我这样的情况报名的资格都没有,而且还要查我(过去)无证行医的旧账!

我有些生气,就和他辩论起来,大概是他听我说得在理,而且口气不小,所以态度软化下来,比较和气地告诉我现在还不到报名时间,到明年两三月份再来,报刊上会有通知。

既然没到报名时间,我们暂时也没有必要找那个副局长了,到明年报名的时候再说。

到了次年两三月,我找出报名通知认真研读了一下,发现需要准备的材料从六项增加到七项,而增加的这项正好是硬性条款!它规定:必须要八十年代经过政府组织的培训和考试,由政府发给过证书的那批人(也就是当年的“赤脚医生”)才可以报考!

这样一来,这条路又走不通了!因为如果是软条款的话,我还可以要求同学帮我找卫生局甚至卫生厅的门路,但是硬条款就不行了。我知道,习近平上台后对官员管得越来越严格,违规的事他们也不敢做,因为很可能会影响到饭碗。我是明白人,让人帮忙也不会让别人为难,更不要说违规的事了。

那么,既然我不想开诊所,为何还要考证呢?其实,我即使考得了证书,也不会拿它去开诊所,而是把它放在口袋里作为免责牌使用,万一日后真的出了医疗事故,至少我在法律上是有资格证的。好比开车上路,如果是无证驾驶,出了交通事故就麻烦了,如果是有证驾驶,那么出了事故走法律程序就行了。

当然,我无证驾驶加上有证驾驶二十几年了,从来没出过交通事故(那年遭遇交通事故是作为乘客),无证行医也二十几年了,从来也没有出过差错,更不要说事故了。

-------------------------

昨晚写此文到今天凌晨五点钟才入睡,手机闹钟定在今天早上六点钟醒来,六点半洗刷完毕,只睡了一个小时。

因为与组织者约定六点半来接我去徐州赶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