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页

 

只因发愿为良医,身不由己有谁知?

钱塘散人

 

    十几天前接到福建的电话,约我年前再出诊一次。

    我算了一下到过年还有半个月,减去看诊时间、来回时间、写药方时间、抓药时间,患者还来得及在年前吃七副药。

    所以我让对方抓紧买票,因为已经进入春运时间,车票可能会比较紧张。

    比较开心的是:对方果然没能买上车票,而且几天之内的票都买不到了!

    这事暂时算逃脱了,年前不用匆匆忙忙赶路熬夜写药方了,可以放松了。

    上周二(1月14日)中午接到上海患者电话,问我最近是否到上海出诊?

    我说不到上海,但是周四晚上到杭州,周五上午给杭州一些患者看诊,如果你要看诊,可以在周五上午到杭州家里来找我。

    患者说她最近刚动完大手术,人很虚弱,恐怕吃不消坐车到杭州找我,而且过完年后还要再动一次手术,但是看现在的情况不知道能不能扛得住年后的手术?虽然也在当地医院开了中药来吃,但是没有什么效果。

    我听她电话里说话声音确实有气无力,怎么办呢?我到外地出诊一般都提前预约一些患者集中看诊,为一个病人跑一趟上海有点让我为难,但是既然她向我提出来了,如果不去,到时候如果她真的抗不到年后动手术,那我肯定会良心不安!算了一下到过年还有十天,年前还可以吃完七副药,如果用药量到位的话应该还能达到相应的效果。由于周四以后的几天都已经有预约,所以我答应她周三去上海。

    次日早上五点半起床,八点多的高铁出发到上海,到了那里已近中午。吃午饭期间,患者家人说大过年的还把我请过来真不好意思。我说今年算好的,到过年还有十来天,记得早些年我在乡下家里,农历十二月二十九的下午,还有人打来电话,问我明天有没有空给她看看?老实说当时我真以为自己听错了,我说明天是大年三十了,就算我开了药方你也抓不到药了,先安安心心过个年吧!

    既然我来到了上海,机会难得,患者的老公和婆婆也要求看看。给她们一家三个人看完,回到杭州已经傍晚了。上午在火车上,杭州一个患者微信和我约过:如果我上海回来还早就告诉她一声,她想晚上过来看(我本来让她明天上午来看)。今天回来确实还算早,但是这么冷的天气,说实话晚上我实在不想看诊了,所以没有通知她。

    周四上午杭州看了几个人,下午干了点家务,傍晚赶回金华。

    周五下午在金华看了几个人。周六下午在金华又看了几个人。

    我算了一下还有六七天就过年了,所以这两天金华的病人都只给他们开五副药(一般情况都是开七副药),目的就是希望他们在年前吃完药,安安心心过个年,我自己也要开始进入年前生活模式了。

    看来我想得太美了!就在今天(21号)晚上,收到金华患者的微信,问我明天在不在金华?我问她什么事?

    她说想复诊,还有她姐姐也一起来看诊。

    我提醒她:明天是农历十二月二十八了!马上就要过年了,你们还打算春节期间吃药啊?

    没想到她发了几个偷笑的表情,然后肯定地说:可以吃呀!

    我犹豫了好长时间(至少有十几分钟),既然患者自己想要看、愿意吃,而且就在金华,我也没有理由拒绝吧?

    由于我晚上熬夜,一般都是第二天下午才看诊(也有时在上午),所以让她们明天下午两点钟到创新大厦找我。

    患者问我是否可以早一点?上午给她们看,这样明天就可以配药吃了。

    好吧!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我答应明天上午十点钟给她们看看。

    我本来喜欢自由,给人看病也都是我来定时间,而且一般超过预约时间半个小时就不等候了。

    虽然我发愿做个悬壶济世的良医,但是并不想做看病的机器,凭本事挣点柴米钱养家糊口就行了。

    所以我心中对良医的理解和标准主要是医术精良、道德高尚、不贪钱财这些方面,在时间安排上并不想被患者牵着鼻子团团转,弄得身不由己、到处奔波、穷于应付,在这点上我承认自己与古代的良医确实还有距离。

    记得以前看到历史上一些名中医的故事,有的甚至半夜接到患者请求,二话不说起身就走。比如明代名中医廖希雍,虽为中医,却有武侠风范,有患者求医,不管路多远、天多晚,跨上马就出发!比现在艰苦得多了!

    现在我就算出诊,本地都是小车接送,外地则坐高铁乘飞机、住高档宾馆,有时候还嫌奔波劳累懒得出诊,想想古人走路骑马赴诊,真是感觉惭愧!

    记得网上看到一篇资料,说余杭有个祖传中医,已经一百岁了,还在正常坐堂看诊!

    刚刚前两天看到一个新闻,杭州市中医院的杨少山去世了,享年九十七岁,就在去世前半个月的最后一次门诊还看了三个病人。

    记得有一次与几个患者和朋友在在杭州某大厦吃饭,席间我说自己再过十年可能就懒得到外地出诊了,再危急再老迈的患者也得自己过来找我,现在回想自己说的话真是感觉惭愧! 我才五十岁就已经这么懒散了,相比百岁还坐堂的老中医,我还差得远呢!

    说实话,中医并不是体力活,望闻问切都不需要多少力气,只要头脑还清晰,理论上就能看诊,六十岁就想偷懒?门都没有!患者们不答应啊!

    那么,我真也要像他们那样“活到老、看到老”吗?想想八九十岁的老头子还不能颐养天年,还得坐堂看诊,这也是一件悲哀甚至恐怖的事!

    所以,中医关键是要后继有人,不能凭几个老头子在硬撑门面。至少我本人希望早点下课,有时间参个禅、打个坐,不想自己临死还给人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