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页

 

 

    年前在上天竺请了一本免费结缘的《佛教科学论》,春节期间断断续续地看完了,发现其中有一些值得传播的内容。

 

    前些天特意从网上找出了其电子版,今天正在对照印刷版从电子版中摘录要点时,收到妻子发来的一条短信,是她们的慈法法师关于“净土生活”的“开示”,大意是:知识多无益于修道,佛法重在实践。

 

    我本来一直喜欢博览群书、兼收并蓄,这两年受妻子影响,对佛学(理论)和佛法(实践)的关注增加了很多,也算是半个专家了,当然知道佛法重在实践。

 

    其实不仅佛法,东方的学问是修心的学问,都是重在实践的。但是,我有自己的考虑:我并不想彻底出离,但也不愿沉沦俗务,只想站在阴阳之间、能自由出入与世内方外。

 

    我也知道知识多和道行深是两码事,知识多甚至是有碍于修道的,入世深则入道浅,所以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我也认可佛法才是科学和哲学的终极和究竟,唯有佛法实践能照见宇宙真如本相。但是,我觉得单纯学佛(特别是专修净土)的人,往往容易产生偏颇,所以我想留着一只眼睛看世俗世界和众生。

   

    我想了想,给她回复短信如下:

 

我:我也知道东方佛道两家的学问都重在实践,但是,佛家各宗派思想中,我一直比较认可和接受禅宗一派的思想,这是适合懒汉和上根之人的法门,我自认为是上根之人,又是懒散之人,所以适合禅法而不太适应净土法。

 

妻:禅宗适合上根,但不适合懒散之人,相反禅宗自力修持,需日日精进,否则极易退转。

 

我:它的日日修持是指心时时在禅,而不是身日日在念。所谓“语默动静皆合道,行住坐卧都是禅”,又所谓“丹田有宝休寻道,对境无心莫问禅”。我很多年前(由于练功)就已经“丹田有宝”了,现在希望能做到“对境无心”,即佛学所谓 不起心不动念不作分别观,做到“无人相、无我相、无寿者相”,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妻:有“我”就无禅,有“我”就无佛。懒散是懒散,参禅是参禅,二者没有任何关系。行住坐卧若觉知则为禅,行住坐卧只为自己的习惯,则和禅没有关系。时时关注自心,每个念头的生灭是为禅,也是难度最大的。

 

妻:丹田有宝非有气,且丹田有宝休寻道是道家的说法,跟佛家的彻悟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休再拿着谬论误人误己。

 

我:我什么时候说过“丹田有宝”是佛家的思想呀?我本来就是佛道儒医大杂家,是你自己管窥蠡测唯以净土圈天下,而不知儒释道三教可合一、殊途能同归。真理唯一,妙法不二,圣人慈悲,方便为教。

 

妻:以道家的思想指导禅修是修道非学佛。在知识上具备儒释道,但是简单混淆,非融会贯通。

 

我:我什么时候以道家的思想指导禅修呀?这是你自己说的吧?我的观点和在工大讲课时说的是:佛道儒三家各有所长,想要建功立业(修行)学儒家,想要养生保健(修身)学道家,想要除烦恼了生死脱轮回(修心)学佛家。